欧美 日韩 国产 综合网,欧美人妖在线二区,中文字幕 日韩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sub id="xon3q"><ol id="xon3q"><em id="xon3q"></em></ol></sub>
  1. <u id="xon3q"></u>
  2. <sub id="xon3q"></sub>

    導航


    當前位置:首頁 >>河南省 >>洛陽 >> 宜陽縣 >> 白楊鎮(zhèn)

    白楊鎮(zhèn)景點大全


    景點 簡介
    漫流古墓群

    漫流古墓群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鞴拍谷?  類別:古墓葬   時代:宋代   地址:宜陽縣白楊鎮(zhèn)漫流村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洛陽靈山寺

    洛陽靈山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尻栰`山寺位于宜陽縣城西7.5公里靈山山腰,距洛陽市區(qū)40公里。靈山原名鳳凰山,因周靈王葬于此地而易名。靈山寺原名報國寺,也因靈山而更名為靈山寺?! 〗鸫蠖ㄈ?,即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這里建剎,原名報國寺,后隨山而易名靈山寺。全寺因山勢而建,坐南朝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山門形似城樓,單檐歇山頂,高4米。上建閣房3間,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閣中原供祀迦蘭菩薩,1980年重修。下有洞門,門額上有“靈山寺”匾額,為趙樸初題寫。寺內自北向南沿中軸線有四進五層建筑,有殿堂樓閣近百間?! ∫贿M院為天王殿,硬山頂,明代建。殿中供祀著四天王像,系近年金塑。正中間為彌勒佛像,高1.7米。前有一古銀杏樹,高9丈余,樹圍需數人合抱,頂枝如傘,枝密葉茂。二進為中佛殿(大悲閣),金代建,殿內供祀緬甸玉佛菩薩,高1.6米,金碧輝煌。殿前千年銀杏,身粗3圍,高35米,枝繁葉茂。三進為大雄殿,金代建,廡殿頂,殿內5尊佛像,中釋迦牟尼佛高約5米,左藥師,右彌陀,阿難和迦葉侍立兩側,均系明代藝術佳品,殿前臺階下,矗立著七級浮屠石塔,高丈余,上刻有佛菩薩羅漢像30尊,石刻工藝精致。殿后墻上鑲嵌著歷代名人游客吟詠詩賦29篇,真草隸篆,各具-。四進為藏經樓,樓下為法堂方丈室,東西兩側各有配殿22間,排列相對。中間又筑一門樓,兩旁有圍墻,墻兩側均有歷代名人題寫的詩碑。寺西為僧寮農禪之所。寺東圍墻外有遠近聞名的鳳凰泉,其味甘醇。泉水主流入寺東游泳池,支流入寺內養(yǎng)魚池,最終合流,順山流下,似飛瀑垂掛,流入山下田間。泉東南有塔15座,為全國八個塔林之一。沿塔山路南上,或順寺西山坡小道,可攀登鳳凰山之巔。極目遠眺,洛河上下風光盡收眼底。寺迎壁北側山坡下,有一里許峭壁,高10丈,崖上有慶云洞,位居半崖,深不可測。  該寺近年多次整修、彩繪,寺貌煥然一新。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刂罚郝尻柺幸岁柨h香鹿山鎮(zhèn)城西8公里城西7公里洛陽南岸  類型:寺廟古塔  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  電話:0379-62985500  開放時間:  8:00-18:00

    洛陽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洛陽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 ∵@座花果山可不是齊天大圣的老家,而是地處洛陽市宜陽縣西南部的女兒山,俗名石雞山。山與嵩縣、洛寧毗鄰,距洛陽市區(qū)90公里?;ü綄俦ㄆ诘孛?,群峰點點,林濤起伏,重巖疊嶂,山石奇特,景色十分秀麗。1991年被國家林業(yè)部定為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景區(qū)4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主要景區(qū)有北部、南部、石院墻、七峪溝、大里溝、岳頂山等,景點以天然石猴、水簾洞、唐僧石、摞摞石、寒心石、登云梯、玉皇頂等較為出名?! 『喗椋骸 』ü綄俦ㄆ诘孛玻悍妩c點,林濤起伏,重巖疊嶂,山石奇特,景色十分秀麗。1991年被國家林業(yè)部定為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景區(qū)4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主要景區(qū)有北部、南部、石院墻、七峪溝、大里溝、岳頂山等,景點以天然石猴、水簾洞、唐僧石、摞摞石、寒心石、登云梯、玉皇頂等較為出名?! 』ü斤L景區(qū)位于古都洛陽西89km的宜陽縣穆冊鄉(xiāng)境內,總面積4810公頃,主峰海拔1831.8m。森林覆蓋率達87.4%,年平均氣溫14.4度,夏季最高氣溫26度,1991年被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脮r參考  2-3小時  交通  洛陽客運站7:00車發(fā)往花果山?!奥尻枴岁枴钡陌嘬嚸?0分鐘發(fā)一班,“宜陽——花果山”8:00、10:00、15:00各一班  門票  25元  景點位置  洛陽市宜陽縣城文化路33號    花果山鄉(xiāng)  2011年,穆冊鄉(xiāng)更名為花果山鄉(xiāng)。 宜陽縣轄鄉(xiāng)。1962年設穆冊關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60公里,面積125.3平方公里,人口0.4萬。通公路。轄穆冊關、碾溝、大尖、王皇廟、關莊、寺院、劉秀溝、花山8個村委會。農業(yè)主產小麥,特產木耳、核桃、中藥材。鄉(xiāng)境大部分為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范圍。.…… 詳細++

    宜陽韓都故城

    宜陽韓都故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都宜陽故城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陽縣城西25公里的韓城鎮(zhèn)東側,是當時韓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中心。該遺址規(guī)模巨大,布局完整,結構嚴謹,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豐富,是東周時期韓國歷史沿革的客觀見證,對于研究當時的政治制度、經濟水平、建筑藝術、喪葬習俗、社會風俗以及古代都城發(fā)展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岁栱n城,有一座戰(zhàn)國都城遺址  沿著宜陽縣韓城鎮(zhèn)城角村村道向東走,可以看見一條南北走向、3米多高的城垣遺跡。據宜陽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段城墻便是韓都宜陽故城的東城墻北段。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對韓都宜陽故城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勘探和試掘。結果顯示,韓都宜陽故城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510米至2150米,東西寬1630米至1843米,分宮城和郭城兩部分,總面積310萬平方米。其中宮城位于故城的西北角,北部向外突出,坐落在山坡上,南部與郭城相連;考古人員在宮城區(qū)發(fā)現了不少墓葬,可能為陵墓區(qū)。郭城位于故城的東南部,城內西北高,東南低,正中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斷崖將郭城分為南北兩部分。  該城城垣都由夯土筑成,其中東墻與北墻保存較好。東墻全長1515米、寬18米至36米,現存高度為3米至6米;北墻全長1843米、寬18米至38米,現存高度為1.5米至8米。西墻長約2150米、南墻長約1630米?! 】脊湃藛T在郭城東、北兩面各發(fā)現一座城門,在兩面城墻外發(fā)現有明顯的護城壕遺跡,在北墻外側還發(fā)現有5個“馬面”(古代為加強城門的防御能力,在許多城市設有二道以上的城門,形成“甕城”,城墻每隔一定的距離就突出矩形墩臺,利于防守者從側面攻擊來襲敵人,這種城防設施俗稱為“馬面”,或稱為敵臺、墩臺、墻臺)遺跡,這是目前我國發(fā)現的最早的“馬面”遺跡。另外,考古人員還在一些城墻的外圍發(fā)現大量建筑堆積,可能為敵樓建筑?! ≡诠俏鞅辈?,考古人員發(fā)現了大型建筑基址3處,燒窯群1處,東西、南北方向的大道各1條。在郭城的周圍還分布著許多與之相關的墓葬、烽火臺等遺跡。此外,在城區(qū)內外農田里發(fā)現有大量的銅戈、矛等戰(zhàn)國時代的兵器和空首布(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鄭、衛(wèi)等國鑄行的一種金屬貨幣,也是我國最早的金屬鑄幣之一)?! ∫?guī)模宏大,曾是交通樞紐、商貿大市及軍事重鎮(zhèn)  專家介紹,韓都宜陽故城規(guī)模宏偉,工程浩繁,該城應該是在韓國遷都之前就修筑了較長時間。史料記載,韓國本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周威烈王二年(公元前424年)韓武子遷都宜陽,到韓景侯時(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7年在位)又遷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所以宜陽是韓武子時期(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07年)韓國的都城。此后,該城一直使用逾千年,至北朝時期因戰(zhàn)事才遭廢棄?! №n都宜陽故城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商業(yè)城市?!稏|周策》記載:“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笨梢姰敃r的宜陽城規(guī)模宏大,人口稠密,儲物豐富。近年來,該城周圍出土了大量戰(zhàn)國貨幣,也足以證明當時宜陽的商業(yè)繁榮、經濟發(fā)達?! №n都宜陽故城也是韓國的軍事要塞。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派相國甘茂“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秦死傷者眾”。這說明了宜陽形勢險要、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大量史料也證明,該城不僅在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略地位顯著,在之后的兩漢、兩晉及南北朝時期仍舊是軍事重鎮(zhèn)?! 〈送?,韓都宜陽故城還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交通樞紐。歷史上,曾有3條交通要道在此交匯。其一為兩京大道:從春秋戰(zhàn)國至唐宋時期,連接洛陽、西安兩京,出函谷關、自陜往東南走崤山南麓,經雁翎關、宮前、河底、韓城,東至洛陽,或者至鄭、宋、齊魯等地,這是一條東西大道?! ∑涠榍爻椎溃鹤郧爻龊汝P,沿崤山南麓東下,在韓城南渡洛河,再渡伊水,可達南國。這條大道西通秦隴,南下吳楚,是一條商旅大道?! ∑淙秊闀x楚通道:自晉南下,從今三門峽北岸過河,沿陜縣、韓城到達南國。歷史上,河東的池鹽便是經過此路運銷到南方的?! ∵@三條大道都是以韓城為樞紐,直到民國初年隴海、京廣鐵路通車前,韓城的交通樞紐地位都未曾變化過?! ×⒆汩L遠,保護、開發(fā)珍貴文化遺產  據專家介紹,從整體來看,韓都宜陽故城是東周列國都城中保存較好的一座。城墻東、北兩面至今大多數仍高出地面3米至8米左右,城內85%的面積尚未被村莊或建筑物破壞,且地下文化層豐富,保存較好?! ≡谟行ПWo遺址前提下,通過合理開發(fā)展示遺址的歷史文化資源,帶動當地的旅游文化產業(yè)及其他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首先對真實的遺跡進行保護展示,如給保存較好的城墻東北角的斷面處采取適合的方式加以保護展示,配合環(huán)境治理、美化工程,顯示出城墻的歷史厚重感和滄桑感;對遺址內的封土墓冢綠化立碑,結合旅游線路規(guī)劃可登頂的小路,提高遺址的可視性和參觀趣味;還可以復原馬面、敵樓、城門等遺跡,再現昔日韓都宜陽故城的文化風貌,增加參觀游覽內涵  宜陽韓國故城于2000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0年被列入“十二五”全國15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名單,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頭寺石窟

    虎頭寺石窟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挥谝岁柨h城東12.5公里苗村南虎頭山腳下,因山崖形狀似虎頭而得名,寺也隨山名而稱虎頭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頭寺石窟。石窟內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開鑿年代是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F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蔽航ǘ悸尻柡?,大興佛教,當時人們就在這里因勢就形,開鑿石窟,建造佛像。石窟由東北而西南,山崖環(huán)拱,呈一弧形,面積300多平方米。石窟北面有一石壁,上面有鐫刻的碑碣兩方,高2.1米,寬1米??上б蚰甏眠h,風雨剝蝕,字跡已模糊得無法辨認。在碑碣的西南,面向西北開鑿石窟一穴,深6.2米,高2.7米,寬2.25米。   

    香鹿山森林公園

      宜陽縣香鹿山省級森林公園位于縣城北城區(qū)。香鹿山森林公園建設工程2002年11月開始實施,歷時7年建設6期工程。工程總投資7000萬元,總面積21800畝,涉及2個鄉(xiāng)鎮(zhèn)、13個行政村,綠化了32道嶺、35條溝、75個山頭,栽植側柏、刺槐、女貞、五角楓、雪松60余個樹種、230余萬株。新修道路63公里,建護林房5處,埋設輸水管道4.8公里,形成了長達15公里的綠色長廊,是目前我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城郊森林公園。2010年12月,香鹿山森林公園被河南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  在公園建設過程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歷屆縣委、縣政府班子對公園建設高度重視,一張藍圖繪到底,成立了香鹿山森林公園管理處,組建了35人的護林防火隊伍;二是土地統一租賃。租期30年,進行整體規(guī)劃管理;三是采取工程造林。公開招標,全程監(jiān)理,保證工程質量;四是加大資金投入。采取財政投資與全縣干部職工捐資相結合的方式籌措建設資金;五是加強防火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50萬元,建防火瞭望臺5個,總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建消防蓄水池12個,總蓄水480方;修建防火通道55公里;購置森林消防車1臺,防火工具車4臺,運兵車1臺;制作防火宣傳牌420個,印制防火宣傳單2.6萬份;堅持依法治火,加大森林火災案件查處力度,確保了公園內林木安全。  目前,園區(qū)樹木郁郁蔥蔥,滿山青翠,已成為縣城區(qū)域居民休閑、娛樂、觀光、鍛煉的好去處。我們本著“管理、完善、發(fā)展”的思路。實現“以園招商,以園養(yǎng)園”目的,搞活公園經營。2011年4月,宜陽縣政府與河南昊瀾集團簽訂香鹿山森林公園合作開發(fā)協議,由昊瀾集團投資25億進行總體開發(fā),計劃通過3至5年的努力,把香鹿山省級森林公園打造成為集旅游觀光、生態(tài)養(yǎng)生、休閑體育、商務會館為一體的綜合性5A級景區(qū)。

    召伯甘棠

      詩經·甘棠》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拔;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边@里記載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宜陽縣西北4公里處鄭盧路北側的甘棠村。甘棠為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個驛站,站旁生長著茂盛的棠梨樹。三月花如白雪,八月果實累累,風景秀麗迷人。西周大政治家文王庶子召伯,輔成王時,外出巡視于此,在棠樹下休息,有人向他訟訴,召公當即進行判斷處理。他這種愛民行為深受人們愛戴,過后,人們看到這棵棠梨樹就好像看到召伯,把這棵樹看成是召伯的象征,紛紛歌詠以示懷念,因而這個村莊就叫做甘棠?! ? 古時甘棠設有驛站。唐時,又建有甘棠館。據傳,當時這里池塘苑囿,茂林修竹,青山綠水,花木崢嶸,風景極為優(yōu)美?!肮^似仙家,池清竹徑斜,山禽忽驚起,沖落半巖花”,就是當時甘棠秀美風光的真實寫照。歷史上名人雅士多會于此,來往游者,絡繹不斷。唐代詩人劉禹錫、杜牧,宋代著名散文家歐陽修,明代兵部尚書王邦瑞,清代河南府尹張漢等都曾到這里飽覽山水,憑吊古人,留下許多不朽詩篇。    風雨滄桑,棠梨樹今已不在。現今的甘棠村,綠樹紅樓一派生機。村南鄭盧公路北側屹立著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所立的紀念碑,正面書寫“召伯聽政處”五個大字,為河南府尹張漢所書,字體端正,氣勢豪放,歷來為書法愛好者所青睞。

    寺河水庫

      寺河水庫位于趙保鄉(xiāng)南部,距宜陽縣城17公里,是宜陽唯一的中型水庫和以水景為主要特色的風景游覽區(qū)。寺河水庫修建于1960年,面積800余畝,大壩長185米,底寬275米,頂寬5.5米,高38.3米,最大容量743萬立方米。自下而上,有兩排臺階可通壩頂,壩端還有公路通上壩頂。東端建有一造型精美的二層0,壩外有仿古亭閣,豎庫碑一通。宜陽至董王莊公路及南閻國防公路從此地經過,旅游車輛可直達水庫壩頂。庫水內有棧橋兩處,通往水面亭臺,天然成趣。游人譽有八景:春山銀花,槐蔭聽鸝,翠峰野趣,長亭賞月,桐灣煙波,金秋漁歌,冰湖天鵝,墨山霽雪。   陽春三月,庫內楊柳依依,遠近槐花遍野,蜂飛蝶舞,蛙鳴鶯歌,使人心曠神怡。盛夏桐灣煙波浩渺,金秋水面漁歌互答,嚴冬天鵝戲于冰面。游人到此,或垂釣、或劃船、或游泳、或滑冰,往往樂而忘返。倘在三伏月夜,邀親友三五,登亭臺之上,把酒臨風,酬唱詩文,恍若置身仙境。  

    五花寺塔

    五花寺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花寺塔,位于宜陽縣三鄉(xiāng)村北,連昌河畔,漢山腳下的連昌宮遺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僅余此塔。五花寺塔實際修造年代不詳,舊志記為唐塔,但有關人員鑒定為宋代遺作。  五花寺塔矗立在連昌河西岸,是黃河流域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在建筑、繪畫、雕塑上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塔起九級,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磚結構,八角密檐。底部周長31米,塔體外部下層以石條筑砌,一二層以上,每層皆先用條磚一層出線,線上置斜磚,其上以疊塑十二層為檐,出際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層正南面均設有假門,門兩側裝磚刻浮雕力士或菩薩畫像,刀法洗練,線條流暢,形象肅穆。這種裝飾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見,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座磚石結構、八角密檐式的古塔,底部周長31米,塔體外部下層以石條筑砌。每層斜角處向外伸出一根木頭,原來掛有鈴鐺,可惜木頭已經朽了,鈴鐺早已不在,“風吹鈴鐺響”只能成為記憶中的風景。塔的第一層、第三層、第四層、第六層正南面均設有假門,第二層為真門。門兩側裝飾著磚刻浮雕力士或菩薩畫像,刀法洗練,線條流暢?! l(xiāng)東村的村民介紹,當初的五花寺規(guī)模比較大,寺院山門和少林寺的山門造型一樣。后來,在扒廟建校和搞水利基本建設運動中,五花寺被拆毀了,現在五花寺其他建筑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古塔。五花寺塔的建造年代,成了一個難解之謎。《宜陽縣志》這樣記載:塔實際修造年代不詳,舊志記載為“唐塔”,但經有關人員鑒定為宋代遺存?! ∪l(xiāng)鄉(xiāng)文化站站長劉福亞說,縣志中所說的“有關人員”省的一位著名專家,數年前他來此考察后,根據此塔為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筑特點,推斷五花寺塔為宋塔。可是,66歲的馮振偉認為,五花寺塔應是唐塔。馮振偉在五花寺塔附近居住,原是一名國家干部,退休后專心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他說,他查閱了大量古塔資料,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為《古塔》的書。該書收錄了國內97座古塔的資料,遺憾的是沒有五花寺塔。該書介紹說,唐代以前的塔為磚木混合結構,唐代以后就沒有這種結構的塔了,所以馮振偉認定:磚木混合結構的五花寺塔是唐塔?! ∷籽栽疲骸叭l(xiāng)有一塔,離天丈七八?!蔽寤ㄋ滤胖鹿艠?,威武挺拔,屹立在連昌河畔,勢遏行云。麗日晴空,巍然壯觀,若云蒸霧裹,另有風韻。歷代名-貴,文人學士,常常到此游玩,留下許多詩文。當代著名作家李準1984年游歷此地,提筆寫下:“古塔籠煙水,山勢寂寞雄,人說光武廟,昔日連昌宮”的詩句,并在塔下留影紀念。

    李賀故里

    李賀故里為文化旅游景點?! √拼娙死钯R的故里在當今宜陽縣三鄉(xiāng)鄉(xiāng)的昌谷。宜陽三鄉(xiāng)村東的連昌河源于陜縣,自西北向東南穿谷而過,經洛寧縣東北境入宜陽三鄉(xiāng),注入洛河,昌谷就在連昌河與洛河的匯合處,昌谷之名即以連昌河谷而得。  李賀故里  舊《宜陽縣志》載:“長吉(李賀)多才,棲息昌谷”。在李賀的詩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為題的作品。據《南園十三首·其二》的“宮北田塍曉氣酣”句,宮即連昌宮,為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陽宮、蘭昌宮之稱。連昌宮的遺址,就在連昌河谷,李賀的故宅離連昌宮不遠。西有“漢剎云山”(光武廟),南有女幾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連昌河西岸。當年的眾多權貴名人,如武則天、唐玄宗、張九齡、岑參、韓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這里都有吟詠唱和的詩文。現在當地正在規(guī)劃重修李賀故居和建設李賀紀念館,并已成立了李賀研究會和李賀詩詞協會,以對李賀及其詩作進行深入發(fā)掘研究。  -旅游小貼士:  門票:20元/人  開放時間:8:00-18:00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三鄉(xiāng)昌谷    李賀 (790~816)  李賀,字長吉(公元790年——816年),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20歲那年,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他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后由于他的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這段時間內,他的詩歌才華受到…… 詳細++  李賀 (790~816)  李賀,字長吉(公元790年——816年),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20歲那年,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他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后由于他的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這段時間內,他的詩歌才華受到…… 詳細++

    靈山風景區(qū)

       靈山風景區(qū)位于宜陽縣城西7公里處的洛河南岸,距古都洛陽40公里,面積達2平方公里。風景區(qū)處在安虎路旅游干線上,東距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33公里,西距西游文化圣地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43公里。景區(qū)依山臨水,融山、林、水、寺、泉為一體,交通便利,優(yōu)勢明顯?! ? 位于風景區(qū)內的靈山寺為豫西名剎,是釋源祖庭白馬寺的姊妹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豐厚的人文積淀,是豫西地區(qū)主要宗教活動場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占地面積18667.6平方米(28畝),建筑面積2.9畝,各類殿堂僧舍110多間。整個寺院座南朝北,并排三座院落,有殿、堂、樓、閣等建筑,有四大天王、橫三世玉佛及韋陀菩薩等文物古跡,有歷代名人吟詠靈山風景的詩、賦作品和真、草、隸、篆等書法。殿堂排列整齊對稱,面貌古色古香,環(huán)境清幽,香火旺盛。寺院內的白果樹,已達千年,是有名的“活化石”,其葉子、果實是健身的好藥材。寺院內有鳳凰泉,泉水清澈甘甜,波光鱗鱗,為寺院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大雄寶殿前有七級四面石塔,建造于北魏,菩薩和羅漢像30余尊,石刻工藝和洛陽龍門類似。    靈山建寺年代早,影響久遠。據現存資料為重修于金大定三年,唐詩人許渾的《題靈山寺行堅師》一詩:“西巖一徑不通樵,八十持杖未覺遙。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潮。經函露濕文多暗,香印風吹字半消。應笑東歸又南云,越山無路水迢迢?!笨捎≌钸t是唐初建筑?! ?寺院北依鳳凰山(又稱靈山),風景秀麗。據傳因周靈王葬于此,又因山貌似古印度釋迦牟尼成佛的靈鷲山,所以稱靈山;整個山狀又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注目北邙,準備降龍,故又稱鳳凰山。靈山山上翠柏青青,尤如鳳凰的羽毛,外形象鳥,樹紋有鳥的圖案,素有“奇樹萬年芳,怪柏千年秀”之稱。  靈山寺佛教文化深厚,固定客源多。良卿大和尚(后任法門寺方丈)、紹凡大和尚(后任白馬寺方丈)等大德高僧曾在這里出家當家,佛教文化根基深。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前后的半月時間為傳統的靈山廟會,游人香客紛至沓來?! ?/p>

    宜陽錦屏山

        錦屏山自東向西一字排列的十二個山峰,依次為桃花、奎壁、煙霞、老人、玉柱、香山、書帶、棲云、文筆、雙壁、左獅、夕陽諸峰。儼若十二幅錦鍛條屏,凌空垂掛,峻美壯觀。唐女皇武則天賜名“錦屏”,并親筆題寫“錦屏奇觀”四個大字,刻碑立于最高的玉柱峰之上,可惜后被雷雨擊毀,今僅存一“奇”字殘碑,字大如斗,筆力雄健。凡到宜陽縣城者,大都以望錦屏、登錦屏為快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登高遠望,即興詠懷。據舊縣志“藝文”粗略統計,自唐至清,涉足錦屏的著名詩人40多位,留下歌頌錦屏山的詩詞60多首。過去有人將它列出玉柱青霞,仙樓夜月,學院書聲,云亭遠眺,雉蝶炊煙,藻溝流云,陶洞秋風,香山梵唄,古柏浮嵐,丹臺昭暉等十大勝景?! ?/p>

    福昌閣

    福昌閣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w位于宜陽縣韓城鎮(zhèn)西5公里的福昌村,它是供奉道教師祖的活動場所。據舊縣志記載,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宮,現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撥款5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福昌閣進行落架重修。  福昌閣為垂檐雙脊塔連式建筑,雙層垂檐,黃綠琉璃瓦覆頂,四角挑檐懸鐘。福昌閣坐北面南,面開五楹彩門,四周基石均用青石條砌筑,墻壁用青磚壘砌,脊獸造工玲瓏。閣建于30米的高臺地上,正南與東西兩側皆以石階120余級通上臺頂。閣內塑有金身祖師爺像,閣頂的梁木結構造型獨特,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顯現了古代的建筑藝術風格。臺之東西分層收進,兩側就山崖各砌筑磚洞數個,供奉祀藥王、西佛、老君、呂祖、華佗等諸神位,洞前磚鋪平臺。登斯高閣,則見背依秦嶺,面迎熊耳,群峰星拱,巍峨壯觀。  閣下“燕堂書齋”為宋人輔國建造,有殿堂三間,為清代卷棚式建筑,外墻嵌有清代碑刻七通,《燕堂記》為北宋富弼撰寫,其余皆為明、清時期重修碑記。  該閣是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閣內供奉真武大帝,閣兩側供奉天地諸神,每年初一、十五香煙繚繞,誦經之聲不斷,為福昌閣增添了神異色彩。每逢農歷三月初三福昌閣大會,商賈云集,百貨如山,趕會人數常達數萬,盛況空前。福昌廟會于2011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未笪暮捞K東坡曾任福昌縣主薄,宋代政治家富弼撰有《燕堂碑記》留于此。建筑外墻嵌有清代碑刻七通,是福昌閣興衰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 【包c位置  河南洛陽市宜陽縣福昌村9組  

    洛河濱河公園

      為打造沿洛河休閑生態(tài)經濟帶;提高洛河城區(qū)段防洪標準,把城區(qū)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從根本上治理洛河水患,變水患為水利;打造生態(tài)水系長廊,為居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通過洛河城區(qū)段治理,拉動地產經濟發(fā)展,吸引重大項目入駐;加速洛河兩岸土地流轉、規(guī)模經營、發(fā)展觀光農業(yè),促進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生態(tài)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谏鲜?個定位,實施25公里長、總投資10.5億元的濱河公園工程。該工程西起靈山,東與洛陽市高新區(qū)相接,分四期實施,建設包含8級橡膠壩、11565畝水面、1834萬立方米蓄水量(相當于兩個中型水庫)、3400畝綠地的洛河濱河公園景觀帶。   

    后寨陳氏祠堂

    后寨陳氏祠堂為文化旅游景點?! £愂响籼梦挥谌l(xiāng)鎮(zhèn)曲村,由山門、廂房、過廳、聽廂、戲樓、耳房等部分組成。山門及廂房面闊五間,建于長方形石基上,硬山頂?! ≌蠲骈熑g,正背雕花草,斗拱八組,雕花,額梁有繪畫。過廳現存地基及東山墻。山門東大約25米處有戲樓1座,面闊三間,硬山頂,通高7米,磚結構,建于1.8米高的臺基上。東側有耳房一間,其下部墻體鑲有雍正年間創(chuàng)建戲樓碑刻1通。戲樓相對為廂房,面闊三間,硬山頂,斗拱六組。西側有耳房一間。傳說該祠堂為所明朝建,后重修三次,建筑主體結構風格為清代。  

    四龍廟

    四龍廟為文化旅游景點?! ∷凝垙R位于鹽鎮(zhèn)東村,坐北面南。此廟面闊三間,硬山頂五架梁。出檐有卷云斗拱,屋脊有雕花和走獸,屋內有東西兩根主梁,東為荊木,西為棗木,原有堆塑龍形彩畫,現已不存。四龍廟創(chuàng)建于明朝中期,后經清雍正、乾隆、光緒時期重修?! ∷凝垙R內景  廟屋內北墻和西墻殘存有壁畫,內容有龍神行雨、花鳥、人物等。東鄰一間為供奉火神、瘟神的廟宇,廟內有“重修四龍廟碑”、“清光緒十年”、“重修東村火神廟碑清道光二十六年”等石刻字樣?! ?/p>

    白楊鎮(zhèn)下屬行政規(guī)劃區(qū)域景點大全


    地區(qū) 景點

    白楊鎮(zhèn)特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