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 簡介 |
---|---|
梁祝古跡遺址 | 梁祝古跡遺址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鹤9袍E遺址位于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梁祝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鹤9袍E遺址東接寧波市郊,距市中心約8公里,西北瀕臨原百里姚江,甬梁公路橫貫南端,又與滬、杭、甬高速公路相接?! ≡撃钩省半p凸”字形的前堂后室墓,南北長10.20米,東西寬1.0一5.25米,為磚砌拱券頂單穴墓?,F(xiàn)存墓壁殘高0.40米一1.05米,自南而北分別由甬道、前堂、過道和棺室四部分組成,墓底皆用磚鋪地。墓葬文化層自上而下共分三層,第一層為房基土,第二層為黃色回填土,第三層為墓室內(nèi)部灰褐色土。砌墓室的磚有長方形、刀形和楔形三種。隨葬器物主要分布在前堂的東部出土器物有陶灶、罐、甑、水井罐、薰爐、五管瓶等十余種。 由于此墓在以前曾遭破壞,墓磚、器物上又沒有可供斷代的文字記載,故從墓葬形制結構、隨葬器物的風格和墓磚紋飾上推測,當屬西晉早期。墓葬中沒有發(fā)現(xiàn)直接提供墓主人身份的資料,只能從墓葬的規(guī)模加以推測。魏晉以來,統(tǒng)治者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墓葬規(guī)則中也有所體現(xiàn)。墓有甬道前堂、過道和棺室四部分,南北長10.20米,說明墓主人生前享有一定的官爵,“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族勢”,在森嚴的門閥政治下,下品官僚的隨葬器物顯得簡樸多了,此莫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這一時代特征??梢?,莫主人是一位出生于寒門的下品官員?! ?jù)有關史料記載,梁山伯系晉會稽人士,對他的去世,在晚唐張讀的《宣室志》上記有:"山伯后為鄮令,病死葬鄮城西(今寧波市鄞州區(qū)高橋鎮(zhèn)梁祝村)?! 钝纯h通志》載:“義忠王廟,一名梁圣君廟,縣西十六里接待寺西,祀東晉鄮令梁山伯……”。據(jù)傳,梁山伯在任鄮令時有過顯要的政績,早年在治理姚江時殉職,當?shù)乩习傩站驮趯幉ǜ邩蚓琵埿妫唇窳鹤N幕珗@所在地)為他殉葬,以紀念這位為官清正、為民造福的縣令?! ‘?shù)卣庾R到梁祝這一美麗傳說的發(fā)源地,有較高的文化內(nèi)涵和旅游價值,集資對梁祝古跡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葺,并邀請各方專家各方行家,專題進行了一次研討,制定了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并正式定名為"梁祝文化公園"。梁祝文化公元總體規(guī)劃,以梁山伯廟為主體,以梁祝故事為主線的旅游風景區(qū),努力體現(xiàn)當時梁祝傳說中的文化氛圍,以草橋結拜--十八相送--樓臺會--化蝶等為公園的主導游線,采用江南古建筑風格,依托山水,形成園內(nèi)有園,移步換景,動靜結合的景點,圍繞梁山伯廟和梁祝墓冢的主體建筑,將建造優(yōu)美的大型梁祝浮雕,并按照總體規(guī)劃設置草橋、讀書院、鳳凰山、鴛鴦池、獨木橋、長亭、祝家莊、萬松林等?! ‰S著梁祝廟、墓修復,梁祝文化公園的興建,目前,到高橋鎮(zhèn)梁祝廟墓朝拜、參觀的人,日益增多,連僑居國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也專程前來,且慷慨贊助。梁祝的動人傳說,已抹去了往日凄楚恩怨的情調(diào),梁祝發(fā)源地將成為文明遐邇的旅游勝。 |
高橋 | 高橋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邩蛭挥诤J飬^(qū)高橋鎮(zhèn)西首的官塘河中段,1982年6月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邩蚴嘉挥诠偬林卸?,橫跨在大西壩與后塘河的匯合處,它北瀕姚江,西連四明山余脈的石塘山、深溪山、南經(jīng)集仕港、古林而入奉化境內(nèi);向東經(jīng)后塘河即至寧波城,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根據(jù)《鄞縣志》記載南宋寶佑四年(1256)冬由大制使判府事吳潛重建。宋人袁商《重建高橋記》謂:“橋橫跨西塘河北岸,南通晉家橋,北通大西壩村,自昔由杭、紹來寧為必經(jīng)之路?!币院?,歷代相繼維修,現(xiàn)橋為清朝光緒八年重修?! 「邩驗橐蛔鶈慰资皹?,以高大故名,為鄞西平原最雄偉之古橋。全長28.5米,面寬4.68米,拱洞跨10.3米,孔高6.8米,并筑有1米寬纖道。洞高,孔大是它的特點,有“船舶過往而風帆不落”之說。橋洞上方兩側各有石匾一方,北刻“指日高升”,南刻“文星高照”。在南北兩邊各有對聯(lián)一副,南聯(lián)是巨浪長風,想見群公得意;方壺圓橋,都從此處問津?!北泵嬉宦?lián),因年代久遠剝蝕不清了。橋的兩頭各有伸出的鰲頭雕飾,橋堍設置踏跺,東33級,西32級;兩邊有欄板24塊。間置雙覆蓮花望柱,橋堍兩側設有云彩紋抱鼓石,整個橋體中心窄,兩頭寬,呈菱形-,給人以穩(wěn)重雄偉之感?! 「邩虿粌H在在寧波的交通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圍繞著高橋也有很多的歷史故事。比如高橋曾經(jīng)是南宋首次大敗金兵的戰(zhàn)場,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躲避金兵來到明州,金兵追襲,浙東制置使張俊就在高橋大敗金兵。為了紀念這個大勝利,高橋還曾有過“高橋會”這樣的迎神賽會。與高橋有關的歷史故事還有“寧波滑子”和“黃泥墻與寧波花轎”等等。 |
三成廟 | 三成廟為文化旅游景點?! ∪蓮R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秀水村秀水自然村,據(jù)廟內(nèi)碑刻記載,建于清代。主體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結構,占地面積1268.91平方米,分前后三進院落?! 〉谝贿M由廣場和門樓組成,廣場有旗桿石,石上豎旗桿(新)。門樓面寬五間明間抬梁結構,五架梁,進深五柱。第二進院落由門樓、戲臺、廂樓、天井,大殿組成,戲臺新建,廂樓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天井塊石,階沿石錯逢平鋪,風貌依舊,大殿面寬五間,明間五架梁抬梁結構,次間、梢間進深六柱八檁,設前廊單步梁卷蓬頂。梁上雕花卉、人物,但大多被人為破壞。殿內(nèi)主體結構依舊,塊石、柱礎、柱子保存較好。第三進院落由大殿和后殿組成,后殿面寬五間,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建?! 〗駨R內(nèi)尚存明、清碑石二通,“重建府主行祠碑記”立于明萬歷丁亥歲秋九月(1587),該碑通高1.94米,寬0.51米,碑額篆文,碑文楷書,賜進士第文林朗戶料給事中前瀚林院庶吉士姜應麟撰文,賜進士第文林朗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里人林可成篆額。全文共26行,每行39字,記述有關廣德湖毀址及與建湖有功之臣的主要事略。三成廟碑刻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碑高2.10米,寬1.08米,該碑在“十年浩劫”期間被石灰涂改碑面,今碑文模糊難辨?! ∪蓮R格局完整,保存較好,2005年5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級文物保護點,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畔碓矗汉J飬^(qū)文管所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
園瑛法師寮室舊址 | 園瑛法師寮室舊址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圓瑛法師寮舊址位于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蘆港村東周自然村西側接待講寺內(nèi),據(jù)建筑風格、形制及主人生活年代等判斷,約建于民國時期。主體坐北朝南,合院式結構,占地面積232.36㎡,由正殿及左右?guī)繕嫵??! ≌顬閱伍苡采巾敇欠?,面闊三間一弄,弄堂位于最西側,明間為抬梁結構,五架梁前后單步,次間用中柱,穿斗結構,進深五柱七檁;弄堂進深七柱九檁,正殿地面均以地磚鋪地,上飾楓葉花紋。廂房位于天井兩側,均面闊兩開間,進深三架椽,抬梁結構,二層樓面已為胡琴檔車木欄桿裝飾?! A瑛法師寮舊址為故佛教協(xié)會會長圓瑛法師所建,正殿二層仍設有圓瑛法師紀念堂,保留了大量法師生前的遺物、遺跡,特別是1916年法師由緬甸回國時帶回的玉佛仍得以保存?! ?圓瑛法師寮舊址格局完整,保存較好,四面圍墻高聳,梁架雕刻精美生動,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0年9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第九批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
寧波周氏宗祠 | 寧波周氏宗祠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苁献陟粑挥诤J飬^(qū)高橋鎮(zhèn)新莊村新莊自然村2號,據(jù)周氏家譜記載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間。主體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前、中、后三進及兩廂組成,占地面積684.42㎡。前進為門廳,單檐硬山頂平房,面闊七間,進深四柱七檁,明間安兩扇大門,左右兩側立一對石獅門枕石,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中進為大殿,單檐硬山頂高平房,面闊五間,明次間進深四柱九檁,五架抬梁前后雙步。梢間用中柱,穿斗式結構,明次間后端放有周氏祖宗畫像及排位,供周氏族人祭祀。后進為重檐硬山頂樓房,面闊五間,明次間進深四柱七檁,五架抬梁前后單步。梢間用中柱,五柱落地。前進與中進之間設廂房,為單檐硬山頂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中進與后進之間左右兩側設廊,經(jīng)后期翻新?! ≈苁献陟舨季忠?guī)整,建筑高大寬敞,用材考究,牛腿、雀替等雕刻精細、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及歷史價值。2010年9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第九批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是歸至海曙區(qū)?! ≠Y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
上升永濟橋 | 上升永濟橋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仙罎鷺?,又稱半路庵橋,位于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蘆港村半路庵南首,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光緒九年(1883)重建?! ≡摌驗槭鰡慰坠皹颍媳弊呦?,橫跨于鄞西后塘河兩岸。橋全長25.54米,寬4米,橋孔高6.15米。跨度8.64米。橋兩側有欄板、望柱,柱上雕石獅,欄板前端各有抱鼓石,南、北踏跺各32級。橋額鐫“上升永濟橋”。東面落款為“光緒癸未(1883)歲募捐重建,里人×××”。西面落款為“大清乾隆丙辰(1736)歲陳爾康建”?! 驏|北岸筑土地堂一間,坐西朝東,內(nèi)有碑記。橋北堍起向東有一排橋亭屋,名曰“半路庵亭”,據(jù)說原有二排,另一排因上世紀七十年代建造供銷社而被拆除?! ≡摌蛞延袔装倌甑臍v史,目前保存狀況較好,是江南水網(wǎng)地區(qū)比較典型的石砌拱橋之一,具有一定的保護價值。2010年9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第九批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
胡家洞橋 | 胡家洞橋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民樂村姜岱自然村,根據(jù)橋上碑文記載,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該橋為單孔石砌拱橋,東西走向,橋西與余姚市交界。橋北約100米處有當時鄞縣水利會建造的姚江五洞閘,南面偏西側由大隱來水、偏東沿河流直達民樂村馬車橋。橋全長26.9米,寬3.50米,橋拱離水約6米左右。橋堍踏跺東28級,西27級。橋欄有浮雕荷葉紋欄板,間置覆蓮望柱,兩側各邊設有云彩紋抱鼓石,昔南側欄板好于北側,北側橋欄基本已倒或毀。橋面呈梯形,中間窄,兩頭寬。東南向拱壁上嵌有一塊高約60厘米,寬80厘米的青石碑文,因隔水較遠,字跡難辨,但隱約可見“光緒二十四年”字樣。橋拱兩邊各有伸出的鰲頭雕飾。 該橋建筑高大宏偉,結構精致,是我區(qū)境內(nèi)頗有價值的古橋梁之一,2005年5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級文物保護點,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畔碓矗汉J飬^(qū)文管所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
岐山祠堂 | 岐山祠堂為文化旅游景點?! ∑缟届籼?,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歧湖村,為五開間四合院硬山造建筑??v進深29.15米,通寬20.4米,占地面積748平方米。整個建筑分門樓、大廳二進。大門外原有照墻,今已拆除。門樓五開間,中間大門,兩側邊房,大廳下設閘式高門檻,門前左右各置刻花長石凳。門檐上雕有魚龍狀牛腿,軒梁間刻云彩紋飾。大門兩旁外墻上有裝飾精致的仿木磚雕。 大廳面寬20.15米,屋架結構明間抬梁式,用材粗大,梁上立卷剎短柱支托小抬梁、檀子。大廳前走廊為卷蓬頂,廊間穿插枋以及牛腿、雀替等部件全為鏤雕裝飾。其中枋額兩面高浮雕亭臺樓閣、歷史文物、飛禽走獸等圖案更為精致細膩。 歧山祠堂最引人注目處是大廳內(nèi)的梁上柱間,無麻雀棲巢,無蜘蛛結網(wǎng),無蟲蛀蜂咬等現(xiàn)象,其中奧妙尚帶進一步探索研究。2005年5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級文物保護點,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
翁文灝故居(高橋鎮(zhèn)) | 翁文灝故居(高橋鎮(zhèn))為文化旅游景點?! ∥涛臑示?,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岐陽石塘村,為一處優(yōu)秀的近代建筑。翁文灝(1889-1971)又名存璋,字詠霓,號君達,是中國第一位地質(zhì)博士、中國近代地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對地質(zhì)學造詣很深,著作豐富,在地質(zhì)學各分支領域里創(chuàng)下許多個“第一”,在礦床學方面,他在我國首次提出“成礦系列”這一術語,開拓了新的找礦方向;在地震地質(zhì)學方面,他是第一名研究中國地震地質(zhì)的學者;在構造地質(zhì)學方面,最早探討中國地貌發(fā)育史,提出燕山運動在中國存在理論;在山志學方面,正確概括了中國地勢和山脈成因;在地理學理方面,與丁文江等合編的《中華民國新地圖1934年》,是中國第一本根據(jù)實測資料、按等高線和分層設色繪制的現(xiàn)代地圖集。 2005年5月該故居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級文物保護點,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畔碓矗汉J飬^(qū)文管所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
新橋 | 新橋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蘆港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萬歷四十七年(1619)重建。橋洞上有橋額,上 書“新橋”兩字,上款“洪武丙寅始建”、下款“萬歷己未重建”?! ≡摌蚰媳弊呦?,橫跨于鄞西后塘河兩岸,全長30.60米,橋面寬4.6米,拱洞跨度10.44米。南北兩橋堍成“八”字形,北堍寬5.70米、南堍寬6.77米,各設踏跺32級。橋兩邊均設浮雕荷葉紋欄板,破壞比較嚴重。其中有四塊欄板為素面,疑后補所為。欄板間置雙復蓮望柱,下設云彩紋抱鼓石。橋拱北邊置有纖道,道寬1.46米,現(xiàn)上覆水泥。 該橋重建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且雕刻精細,風格古樸,并有確切紀年,是區(qū)域內(nèi)有價值的古橋梁之一。2005年5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級文物保護點,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畔碓矗汉J飬^(qū)文管所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
稼圃莊 | 稼圃莊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谄郧f位于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梁祝村梁祝文化公園,根據(jù)建筑風格判斷為清代建筑。主體建筑坐北朝南,由正屋及南側石牌坊兩部分構成。正屋屋頂硬山造,面寬三間,進深五柱七檁,穿斗式結構,檐柱施斗拱,檐梁為駝梁,施雀替飾卷草紋。正屋設前后天井,前天井東筑石庫門,磚砌門樓,雙扇門,門樓覆蓋雙坡板瓦,正脊起弧。石牌坊離屋19米,為單開間小牌樓全石結構,柱置獅子,下枋陽面刻“稼圃”二字,上置普柏枋,再上為雙坡屋面,枋額二側柱外置云翼,牌坊為后期新建?! 〖谄郧f格局完整,結構穩(wěn)固,是一處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4年7月被公布為鄞州區(qū)第十批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時歸至海曙區(qū)。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信息來源:海曙區(qū)文管所 |
天一閣博物館 | 天一閣博物館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煲婚w位于寧波市天一街10號,在風光秀麗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qū)內(nèi)。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198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一閣主人范欽,字堯卿,號東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據(jù)《易經(jīng)》“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論,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書樓定名為“天一閣”,閣前鑿池,名“天一池”。范欽原藏書籍7萬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萬3千多卷。保存下來的圖書,絕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鈔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內(nèi)孤本,尤其是為數(shù)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種和明代科舉錄370種,更是研究我國明代歷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同時,由于天一閣所具有的廣泛的感召力,從本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xù)有一批藏書家將自己的藏書捐獻給了天一閣,如張氏樵齋、朱氏別宥齋、孫氏蝸寄廬、楊氏清防閣、馮氏伏跗室等,現(xiàn)藏閣古籍達30余萬卷,約13萬冊。天一閣已成為寧波藏書文化的象征,成為四明文獻之邦的縮影?! ‖F(xiàn)在的天一閣博物館占地約26000平方米,天一閣藏書樓(寶書樓)是它的核心。它南臨天一池和東園,北為尊經(jīng)閣和明州碑林,東為千晉齋,西為范氏故居和東明草堂。環(huán)境雅致、幽靜,充分顯示了清幽曠然的讀書、藏書環(huán)境。解放后,國家加大了對天一閣的投入,先后建成了新書庫、東園、書畫館和南園,維修了陳氏宗祠、秦氏支祠、聞家祠堂,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以寶書樓為核心,包括千晉齋、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范氏故居、東明草堂的藏書文化區(qū)。以東園、南園為主的休閑文化區(qū)和由陳氏宗祠、秦氏支祠、書畫館組成的陳列開放區(qū)?! ?001年6月秦氏支祠作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入天一閣。祠系該氏后裔、舊時寧波錢業(yè)巨子秦際潮所建,竣于民國十四年(1925)。全部建筑共五幢,由照壁、門廳、戲臺、大廳和后樓聯(lián)成一條中軸線,東西兩側配以廂房,組成一座規(guī)模頗大的建筑群。該建筑的裝飾,綜合了歷代寧波地方傳統(tǒng)工藝的特色和風格,突出的是施用了大量的朱金木雕。此外尚有黃楊木雕、石雕和磚雕。它作為民國初期建筑的代表作品,是研究二十世紀初期和雕刻藝術的實物資料?! 〉刂罚簩幉ㄊ泻J飬^(qū)天一街10號 類型:園林/花園古跡博物館歷史建筑 等級:AAAA 游玩時間:建議1-3小時 電話:0574-87293856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tianyige.com.cn/ 開放時間: (夏令5月1日-10月31日)8:30-17:30;(冬令11月1日-次年4月30日)8:30-17:00?! 》稓J (1506~1585) 范欽(1506—1585),字堯卿,號東明。明代著名藏書家,鄞縣城內(nèi)月湖西(今海曙區(qū))人。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舉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與張時徹、屠大山稱為“東海三司馬”。他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的主人。 生平事跡 建天一閣 范欽最著名的事跡就是主持建筑天一閣。在寧波市月湖之西,有一座聞名中外的古建筑,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 詳細++ 天一社區(qū) 天一社區(qū)地域范圍東起偃月街,南接柳汀街,西至長春路,北鄰三板橋街,總面積約0.26平方公里。 天一社區(qū)居委會成立于2001年6月23日,轄區(qū)內(nèi)居民住戶2213戶,戶籍人口達58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達3307人,暫住人口有1100余人。60歲以上老年人達1218人。社區(qū)內(nèi)有32幢樓房(老式新房),105只老墻門。有機關、大小企事業(yè)單位17家。社區(qū)內(nèi)…… 詳細++ 范欽 (1506~1585) 范欽(1506—1585),字堯卿,號東明。明代著名藏書家,鄞縣城內(nèi)月湖西(今海曙區(qū))人。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舉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與張時徹、屠大山稱為“東海三司馬”。他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的主人。 生平事跡 建天一閣 范欽最著名的事跡就是主持建筑天一閣。在寧波市月湖之西,有一座聞名中外的古建筑,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 詳細++ 天一社區(qū) 天一社區(qū)地域范圍東起偃月街,南接柳汀街,西至長春路,北鄰三板橋街,總面積約0.26平方公里。 天一社區(qū)居委會成立于2001年6月23日,轄區(qū)內(nèi)居民住戶2213戶,戶籍人口達58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達3307人,暫住人口有1100余人。60歲以上老年人達1218人。社區(qū)內(nèi)有32幢樓房(老式新房),105只老墻門。有機關、大小企事業(yè)單位17家。社區(qū)內(nèi)…… 詳細++ |
屠庸墓道石刻 | 屠庸墓道石刻為海曙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屠庸墓道位于鄞州區(qū)集仕港鎮(zhèn)下莊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烙鼓沟揽傞L為420米,寬約8米,占地面積約3360平方米。墓及墓道分布于高程52.5米的山上平緩地段,墓坐西朝東,面向丘陵和曠野田地?! ⊥烙鼓辜按蟛糠帜沟朗?,毀于解放初期的“大躍進”時期前后,目前只剩墓穴土臺、水池、小橋、石馬、漢白玉碑、鵝卵石路面等原物。從現(xiàn)存水池小橋情況看,它們的形制體量基本未變,從其周圍發(fā)現(xiàn)的荷花柱頭構件、小橋二邊上的卯孔分析,原池周圍和橋梁兩邊因有護欄石。兩匹石馬體量形制相同,但其怪的是石質(zhì)質(zhì)地不同,一匹為青石質(zhì)地、而另一匹卻是石灰石質(zhì)地。北京產(chǎn)地的漢白玉碑,雄偉高大地矗立在山峰地坪上,可以想象墓主人非凡莫屬。碑由漢白玉碑首和碑身二部分組裝而成,二碑形制相同,體量略異,碑首四面盤龍,碑身陽面刻文、陰面無字,碑坐為梯形石坐。碑身的正立面成束腰形,碑首圓頭?! ”笔滓槐倏偢?.376米,其中碑坐高0.67米、下底寬1.333米、上底寬1.06米、下底厚0.6米、上底厚0.44米,碑身高2.406米、寬1米、厚0.28米,碑首高1.3米、寬1.12米、厚0.32米。該碑文字風化嚴重,基本難辨,記載內(nèi)容只能根據(jù)分析,可能為屠庸生平業(yè)績;南首一碑碣總高3.803米,其中碑坐高0.64米、下底寬1.269米、上底寬1.12米、下底厚0.6米、上底厚0.44米,碑身高2.16米、寬0.94米、厚0.30米,碑首高1.004米、寬1米、厚0.32米;該碑雖有風化,但文字基本能辨認,內(nèi)容為屠庸生前的歷朝皇帝各道圣旨及祭文,四周線刻花邊,左邊四分之一處從上到下石夾縫隙明顯開裂。碑首采用高浮雕與圓雕相結合的雕刻手法刻制4條倒掛而又互相纏繞的螭龍,四龍二頭分別倒懸在碑首二側,龍身分別纏在碑首陽、陰二面,碑陽龍瓜捧日,以云托日,日下有長條形圣旨匾,從上至下篆刻“奉天敕諭”四個大字。碑首下沿一圈淺浮雕海浪,上相交輝映,碑的題款為“明故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致仕階特進榮祿大夫丹山屠公庸神道碑”,由此,不難看出墓主人的身份與碑刻雕飾是相吻的。這兩塊漢白玉神道碑,雕琢精致,高大恢宏,堪稱寧波一絕,。 從出自屠滽墓的二塊墓志銘:一塊于1999年普查時查得的“屠滽繼室姜氏墓志銘”、另一塊于2004年8月查得的“明故屠母封一品夫人墓志銘”等分析,該墓為多穴合葬墓。 現(xiàn)存神道的牌坊、文臣、石虎、等為異地遷集,牌坊為四柱三開間石牌坊,坊柱上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的柱聯(lián)。次間坊額“彩云飛鶴”高浮雕以及四柱頭上“云中鶴嬉”浮雕具有高超的工藝水平。明間二坊間嵌于一塊條石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石棲陸公神道”,點明了墓主和墓主的身份。 |
百梁橋 | 百梁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б姲倭豪葮?,無不為這座保護完好氣勢磅礴的古橋而激動,廊橋似一條黑色巨龍,橫亙在寬達百米的鄞江中游,即鄞縣洞橋鄉(xiāng)蕙江村?! ≯唇?,古稱小溪江或蘭江,起自“四明鎖鑰”的鄞江鎮(zhèn),經(jīng)過百梁廊橋與奉化江會合后流向三江口。從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至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在長達421年的歷史中,鄞江鎮(zhèn)曾是古明州?縣的縣治,管轄慈溪、鄞縣、奉化、象山、翁山(定海)5縣。 唐代神龍元年(705年)在小溪江畔的蕙江村,建造了一座用十多只船連接在一起的“浮梁”,這座活動的浮橋成為古代?縣與浙南聯(lián)結的重要通道,船橋北堍的圣壽寺則成為往來行旅的歇宿場所,至今圣壽寺內(nèi)的唐代會昌四年(公元833年)刻的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還保存在寧波市天一閣,一節(jié)經(jīng)幢頂部的石刻佛像保存在村內(nèi)?! 〉@座“浮梁”在250年之中經(jīng)常被洪水沖毀。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在當?shù)厝酥煳膫ァ⒅煊?父子主持下,建造了一座長達百米,寬7米,高達10米的6墩7孔木梁橋,由于其中6個橋洞中每洞鋪架直徑50厘米大木14根為梁,中間橋洞用16根木梁,合成百梁,故橋名稱“百梁橋”。橋面用厚栗木板鋪成,橋上建瓦頂廊屋27間,廊屋之頂用132根廊柱承托,左右二廂數(shù)十條長凳可供旅人歇息,橋廊中間是行人和人力車的通道,在橋上可西眺四明群峰,東望江河阡陌?! “倭豪葮蛴捎诶荼Wo了木梁,巨大的石砌橋墩兩頭制成了尖頭船形,因而有效地抗御了上百次的洪水江潮襲擊。70年后的南宋紹興十四年,百梁廊橋被金兵毀,一年后,這座廊橋仍由朱氏后裔朱世彌兄弟和村民按原樣重建。后又在元代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5年)和明代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兩次重建。清代嘉慶、咸豐和光緒年間多次修護,百梁廊橋始終肩負著接送南北往來旅人的使命?! ∵M入本世紀以后,由于鄞江下游元貞橋架通,百梁廊橋昔年的“鄞奉通途”,顯然失去重要地位,她幾近無人問津,除了橋邊的村民外,幾乎被人們忘卻了。 在本世紀八十年代,這座浙東最大的廊橋被列為文物保護,成為研究古代橋梁科技和開發(fā)旅游的熱點,經(jīng)過多次修護的百梁廊橋又重新煥發(fā)了新的活力。現(xiàn)長77米,寬8米,橋下木梁為124根,但仍名“百梁”,有人與市區(qū)的七塔寺編了一副趣聯(lián):“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橋,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 地址:寧波市鄞州區(qū)洞橋鄉(xiāng)百梁村 類型:橋 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
寧波月湖公園 | 景點介紹 月湖是寧波市中心一片月牙狀的湖面,這里曾是宋明時期文人坐而論道的城中山水,如今是寧波最重要的綠肺。它雖然不比杭州西湖名聲響亮,但在寧波的地位有如西湖之于杭州。湖畔點綴著庭院和老宅子,周末散步很是閑適。 月湖中分布著芳草洲、柳汀、松島、菊花洲等島嶼,有的以橋相連,有的已于陸地完全相連。湖畔曲曲折折的堤岸、垂柳下下棋的老人、樹林掩映的古建筑,和周圍車水馬龍的大街形成鮮明對比。柳汀街穿湖而過,正好將月湖分為南北兩個區(qū)域,期間點綴著不少遺跡和老宅。這些老宅許多被用作辦公場所,不能入內(nèi)參觀,也有一些被改建為展覽館,可以進去看看。月湖邊沒有沒有圍欄,是全開放式的公園,只要有路便可進入,適合隨心逛逛,也不必有既定行程?! 【包c比較集中的是湖的北面和東面。從東北角開始逛,你會看到水中的小亭子內(nèi)有一塊“水則碑”,上面有個“平”字,是以前測水位用的宋朝遺物。不遠處是最著名的是高麗使館遺址,如今在遺址上修建了明州與高麗交往史陳列館,里面有少量文物,圖文資料也頗能長知識;一旁的大方岳第,有面向公眾的免費藝術展,是月湖展覽最集中的地方。靠近湖邊的盧宅是辛亥革命時期對光復寧波有重大貢獻的盧洪昶、盧成章父子的住宅,此宅在清末頗有影響,現(xiàn)在只能看看外貌?! 】拷P街的銀臺第是難得完整保存下來,并可供游人免費參觀的老宅。里面每個房間都布置得非常精致,古代家具和生活用品擺設的十分齊全,能感受到古代豪門大家庭的格局?! ≡潞卸蔚牧〗质窃潞闹行模缃褚殉蔀槭袇^(qū)的主要交通道路。街邊安靜樸實的賀秘監(jiān)祠是為紀念賀知章而建,現(xiàn)在是某單位的辦公場所。一旁香火旺盛的關帝廟和佛教居士林,都是始自明朝近期重建的建筑,成為“柳汀三連貫”?! ∧蠀^(qū)北端有一片院士林,以銀杏居多,最南端的松島上還有一所古色古香的學校,寧波二中的老校區(qū)。而月湖南岸紫金巷的“林宅”,是寧波市區(qū)罕見的清朝民宅,里面有一百多幅磚雕,甚是氣派,現(xiàn)在是明州甲十二文化綜藝館,是個有書畫展的私人會所?! 〕俗咦吖涔?,在月湖上泛舟也是件挺愜意的事,南區(qū)北區(qū)都0頭可以購票。此外,月湖附近的天一閣博物館也可一并游玩。 地址:寧波市海曙區(qū)縣學街183號-2 類型:城市公園湖泊 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開放時間: 8:00-17:30(4月21日-10月21日),8:00-17:00(10月22日-次年4月20日)?! ¢T票信息: 免費開放。 |
地區(qū) | 景點 |
---|---|
民樂村 |
---- |
岐陽村 |
---- |
石塘村 |
---- |
江南村 |
---- |
高峰村 |
---- |
蒲家村 |
---- |
新聯(lián)村 |
---- |
高橋村 |
---- |
望江村 |
---- |
長樂村 |
---- |
宋家漕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