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村系南靖縣船場鎮(zhèn)最小的行政村,位于南靖縣船場鎮(zhèn)西北部,海撥800米左右,屬南靖縣海撥最高的行政村,東與高聯(lián)村交界,距高聯(lián)村5公里,西與儲坑交界,距儲坑村2公里,南與甘芳村交界,至甘芳村11公里,北鄰龍水、至龍水村2公里。
?。ù迓渑c居民)村落面積,1.2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400多人,105戶,轄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
(建鞏景觀與村風村貌)冷水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數座,村落中有古井、老街、廟公、薌劇交融與村落獨特的魅力,薌劇團被南靖縣文化館評為聲藝薌劇團的光榮稱號。
?。ㄌ禺a經濟)冷水村擁有耕地面積450畝,山地總面積5600畝,主要產業(yè)以毛竹、茶葉為主,說到一支毛竹的經濟價值,竹丫可做馬鞭、掃把,竹身可做雕刻、家具,下海養(yǎng)殖、竹頭產筍,全身都是寶,不能小看一支竹,真是價值太高,用途太廣了。茶葉是我村獨特的品牌,常年云霧,高山品味,獲過“樹海杯”金獎的光榮稱號。氣候、溫度也是適宜種殖蘭花的好地區(qū),南靖的種花大戶有3戶遷移我村種殖。
人口 | 面積 | 行政代碼 | 郵編 | 區(qū)號 | 地圖 |
---|---|---|---|---|---|
-- | -- | 350627109 | 363000 | 0596 | 查看 冷水村谷歌衛(wèi)星地圖 |
地區(qū) | 人口 | 面積 | 下屬行政區(qū)域 | 衛(wèi)星地圖 |
---|---|---|---|---|
暫無數據 |
地區(qū) | 簡介 |
---|---|
船場社區(qū) |
船場居委會系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zhèn)其中一個行政居委會,位于南靖到中部,離縣城23公里,與船場村相連。居委會在原舊船場派出所辦公樓辦公。 [居委會與居民]船場居委會成立于1985年11月,當時居民人口達1973人,307戶?,F全居人口378戶,1167多人,且居住分散。 |
坑頭村 |
坑頭村位于船場鎮(zhèn)東北部,八仙圍棋山下。分布6個自然村,8個村小組,人口548人。耕地面積753畝,森林面積6742畝,距離鎮(zhèn)區(qū)8公里。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惠農政策大力支持下,村貌發(fā)生日新月異變化,水泥路通了,群眾生產、生活、文化得到好大改善,日子越過越幸福。 如今坑頭村充滿一派生機活力,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出產野生藥材,野生金線蓮,盛產大莊毛竹、麻竹、竹筍,還有土雞、山泉鴨。2004年臺商曾武賓在八仙圍棋山創(chuàng)辦一場無公害烏龍茶茶場,現已投產。八仙休閑山莊正在規(guī)劃籌建中。八仙圍棋風景優(yōu)美石奇洞幽,湖光山色,特大風動石奇觀。金石廟“西天佛”在南靖頗有盛名,佛祖十分靈驗,香火日旺,每天觀光朝拜旅游的人終繹不絕,流連忘返,依依不舍。構成得天獨厚旅游休閑的好地方。 |
船場村 |
船場村地處南靖縣船場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位于南靖縣中西部,距縣城23公里,東鄰十八家村,西連西坑、下嶺村,南接集星、世祿村,北靠張坑村,山梅公路和船場溪從境內穿越而過,交通十分方便。是船場鎮(zhèn)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村落與居民: 全村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1510人,383戶,轄6個自然村分為14個村民小組,村民多為姓張、李、莊、吳、簡還有少數楊、謝、徐等姓氏聚居。 村風村貌: 這里村風淳樸、村民勤勞、和諧相處、熱情好客、曾榮獲漳州市敬老模范村和被縣評為五好黨支部、自治模范村和計生先進村等光榮稱號。 歷史人文: 本村溪口組于乾隆六年辛酉(1741)出一舉人,名叫李有章,幼年好學不倦,為人豪爽,自命不凡,七歲能詩,過目成誦,有過眼不再讀之稱,官任監(jiān)場大使,一生為人誠摯,處世謙恭,重視教育,其后代多為文者,有十三代書香之譽。 建筑景觀: 境內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庵廟一座,名叫卓交庵,供奉保生大帝神象,鎮(zhèn)區(qū)周圍群眾信徒經常前往朝拜,每逢農歷十一月廿日舉行慶祝保生大帝生日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物產經濟: 本村村民多以農為主,除了種植水稻之外,還栽種柑桔、蜜柚、香蕉,培植蘑菇、木耳。發(fā)展養(yǎng)豬養(yǎng)鴨,這里村民所養(yǎng)的鴨子,質量很好,被譽為“健美鴨”,產品銷往漳州、廈門,深受消費者歡迎。 |
集星村 |
1.地理位置及自然環(huán)境 集星村是革命老區(qū)村,位于南靖縣船場鎮(zhèn)南部,東鄰九龍江河畔,西接船場鎮(zhèn)上湯和西坑村,南與南坑鎮(zhèn)交界,北鄰船場村,距縣城19公里,距鎮(zhèn)政府3公里,距福建土樓20公里,山梅旅游公路橫穿村境7.4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yōu)越。土地總面積12764畝,其中耕地面積1050畝,其余為山地。 2.人口概況 全村共549戶,人口2168人,12個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全村60歲以上老人有258人,其中:90歲以上老人有2人(94歲)。 3.基層組織結構 目前,集星村兩委班子成員共10人(其中支委4人)。全村共有黨員74人,其中預備黨員1人(男性1人),女黨員16人;有入黨積極分子9人;共分成7個黨小組。60—70歲黨員16人,70歲以上老黨員有7人。村黨支部高中以上學歷的黨員23人,占31.5%。 4、主要支柱產業(yè) 充分發(fā)揮當地資源優(yōu)勢與區(qū)位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麻竹和毛竹、蜜柚、食用菌、花卉、健美鴨、生豬養(yǎng)殖等六大支柱產業(yè),培育毛竹2300畝、麻竹4600畝、蜜柚1100畝、香蕉860畝、蘭花50畝、食用菌2.86萬平方,全村經濟呈現蓬勃發(fā)展的喜人景象。 |
西坑村 |
西坑村位于船場鎮(zhèn)西南部,山梅公路穿越而過,是通往世界文化遺產——南靖土樓必經之地。全村總面積9.7平方公里,現有14個村民小組,486戶,1987人。于2002年成立村黨支部,下轄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8名。截止2011年度,村財收入1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600元?! ? |
上湯村 |
上湯村位于船場鎮(zhèn)西南部,東與西坑村接壤,西與甘芳村交界,北連冷水村、西坑村,南與南坑鎮(zhèn)相鄰。 [村落與居民]全村方圓7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1282人,254戶,10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自古以來,上湯村民就沿襲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良、純樸、好客,鄰里團結和睦,2005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平安村”。 [建筑景觀]上湯村雖然村落分散,但建筑別具一格,有的村落房屋建筑錯落有致,還有不少的土樓,現有二座特大土圓樓,尤其是春美樓,每年有上萬名中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特產經濟] 全村有耕地929畝,山地11200畝,園地685畝。村內特產豐富,主要以麻竹、茶葉、蜜柚、柑桔為主。還擁有天然溫泉資源,且水溫高、水壓大、埋藏淺、出水量大,是發(fā)展溫泉澡堂、溫泉淡水養(yǎng)殖的理想資源。 |
甘芳村 |
甘芳村行政隸屬于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zhèn)轄區(qū)。是縣城西南方31公里處。全村人口1120人,263戶。轄7個行政組。村民多以姓吳、劉為主,張、簡、肖少數等姓氏聚居,現有林地面積1.3萬畝,村落面積4.6平方公里。 ?。ǖ乩砦恢锰厥猓┦贩Q船場有四大高嶺,然而甘芳村卻座落在除店后嶺外的其他天嶺、高斗嶺、尖山嶺的三大高嶺,西南麓山下。聚居著四大居民點的中國生土建筑的四座圓形、交椅形大土樓內。土樓位于依山就勢、順水沿溪,山、田、園、宅融為一體,自然風光秀麗,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體現了人與大自然和諧與統(tǒng)一。 ?。糜钨Y源豐富)福建土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和省二級公路山梅線擴建工程給我村開僻了生態(tài)與土樓旅游的寬闊平臺。 ?。ㄎ锂a與森林資源豐富)除木材外,各種竹源更為豐富,有桂竹、赤竹、石竹、火管竹、綠竹、麻竹、毛竹等10余種竹類,常年四季均給村民提供了食用與資源,其中最大棕是:麻筍、冬筍,全村年總產1000多噸。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從而使我村麻筍等也走向了世界市場,經濟國際化振興了山區(qū)經濟。 |
下山村 |
下山村行政隸屬于南靖縣船場鎮(zhèn)轄區(qū),位于船場鎮(zhèn)南部,海撥1000米,東與南坑鎮(zhèn)交界,距縣城40多公里,西與書洋鎮(zhèn)交界,南與平和縣交界,距鎮(zhèn)政府15公里,北與甘芳村交界,距甘芳村10公里,村落面積2.6平公里,現全村人口達1320人,286戶,轄9個自然小組,現有耕地面積1120畝,山地23000畝。 境內有令人嘆止的自然景觀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樹海瀑布,常年云霧繚繞、麗水充沛,形成了美麗的瀑布,常年有很多游客到此一游。還有南靖縣最高山峰十二排地址位于我村南部,海拔高達1100米,常年云霧繚繞,滿山都是郁郁蔥蔥的生態(tài)林,峰巒疊嶂,爭相競秀,使人贊嘆不已,真是氣象萬千令人流連忘返,由于優(yōu)越地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近年來迎來了慕名而來觀賞的游客。 我村位于海拔高,森林覆蓋面廣,毛竹之村,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溫度中和,有利于茶葉生長,柑桔、蜜柚發(fā)展,更有利于反季節(jié)蔬菜的種植和生姜生產,形成我村主打產品有高山茶和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 |
十八家村 |
十八家系南靖縣船場鎮(zhèn)東部的一個山區(qū)村,海拔600米,位于南靖縣西部,東與南坑鎮(zhèn)村中村接壤,距縣城27公里,西南與世祿村交界,北連坑頭村,距船場鎮(zhèn)所在地12公里。 村落總面積4.9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730人,192戶,轄5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 建筑景觀: 十八家村村民現居住基本是二層土木結構的土房瓦屋,村落中有德山公祠堂,嚴氏祠堂、魏氏祠堂等,每逢大年、清明、冬至等所有族人兒孫都會到各自祠堂祭拜祖先。在村外一公里處的石門路邊存有道光年間(1842年)立的一塊“告示牌”。尤其是“寨峰關圣帝君廟”的建筑雄偉壯觀,終年香火旺盛,外鄉(xiāng)善男信女往來不絕。廟前邊際無垠,夜間遠眺,如茫茫浩瀚海洋,碧月當空,婉若平原曠野,勝似仙子騎鶴任遨游,實有仙居玉宇之感。 特產經濟: 十八家村現有山地6000多畝,其中毛竹林2000多畝,盛產木材、毛竹,冬春筍,可謂是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耕地1200多畝,種植柑桔、蜜柚、花卉等1600多畝,每年有近100萬公斤柑桔、蜜柚銷往全國各地。 |
張坑村 |
張坑村位于船場鎮(zhèn)東南中部,在秀麗的船場鎮(zhèn)水尖山北面。東與坑頭村、鼎寮村接壤,西臨船場溪,北鄰鼎寮村,南與船場村交界。常年氣溫宜人,村部距船場鎮(zhèn)所在地3公里。 村落與居民:全村總面積9.96平方公里,山林面積9000畝,耕地面積1800畝,現有416戶1800人口,轄13個村民小組。有奎船公路從村莊而過,還有村部至船場的水泥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建筑景觀與文化遺產:白沙坑永福堂、棟峰感應堂的朝圣圣地,興建曹祠農民公園等,帶動了張坑村經濟發(fā)展,振興張坑村人民。 物產經濟:張坑村水力資源豐富,現有4座小水電站,還有一個溫泉是養(yǎng)殖魚類的好地方。本村種植麻竹、茶葉、蜜柚、柑桔等農產品資源豐富,物產盛多。 |
筆峰村 |
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zhèn)筆峰村位于船場鎮(zhèn)東部,是南靖縣最中部的一個村,座落在八仙圍棋山南麓,背靠石獅山五指筆架。東與龍山鎮(zhèn)竹溪村接壤,距319國道15公里,西與鼎寮村交界,距船場鎮(zhèn)政府12公里,北鄰梧宅村與金山鎮(zhèn)下永村5公里,南至八仙圍棋山3公里,與南坑鎮(zhèn)村中村麻竹尾交界,縣道龍船線貫穿三大村莊,全長4.5公里。 [村落與民居]全村總面積近8000畝,全村人口880多人,218戶,轄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 [歷史人文]筆峰村,舊時稱筆仔窩、筆仔科,屬南靖縣管轄。筆峰村始祖黃樸直系陳元光部將黃時需之第六代孫開漳之祖黃時需,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縣,隨唐將軍陳元光率兵入閩,遂卜居漳州東北的建溪,官任鎮(zhèn)撫。 [物產經濟]筆峰村盛產毛竹、麻竹,全村毛竹面積占山林面積的70%,每年出產毛竹5萬多根,麻筍150萬多斤;上世紀60年代,開始種植茶葉,其品質是南靖縣最好之一。農業(yè)產業(yè)調整后,這里也產柑桔、蜜柚、粉蕉,年產50多萬公斤。筆峰村石獅山有儲量2000多萬立方米的彩玉石礦山,可供開采。 |
赤坑村 |
赤坑錄屬船場鎮(zhèn)的一村,村部設地赤坑尾組,本村位于船場鎮(zhèn)西北部,東臨星光村,西與龍水村、書洋鎮(zhèn)奎坑村、羅坑村交界,北連奎洋鎮(zhèn)接壤,南與下嶺村、高聯(lián)村相鄰。距鎮(zhèn)所在地13公里。全村平均海拔450米左右。下赤線直達本村。 [村落與居民]赤坑村方圓36000平方米,下轄后洞、過籠、石梯、班塘、赤坑尾、壩頭、嶺頭、外厝、山竹奇、大片田、赤坑頭、湖山、湖水等13個村民小組??倯魯?25戶,總人口1285人。原村名叫碧溪村,后改赤坑村。 [村風村貌]自古以來,赤坑村民就沿襲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良、純樸、好客,鄰里團結和睦,2005年被南靖縣“平安村”。 [建筑景觀]赤坑村雖然村落分散,但建筑別具一格,有的村落房屋建筑錯落有致,還有不少的土樓,現有二座特大土圓樓,一座方土樓。 [特產經濟] 全村有耕地1600畝,山地24000畝,園地 1500畝。全村水力資源豐富,建有三座水電站,村內還有不少特產,主要以綠竹、茶葉、蜜柚、柑桔為主。 |
龍水村 |
龍水村隸屬船場鎮(zhèn)的一村,村部設地羅坑洋,本村位于船場鎮(zhèn)西北部,東臨高聯(lián)村、下嶺村;西至奎坑村;南至冷水坑;北至赤坑村相鄰,距離鎮(zhèn)政府13公里,全村平均海拔550米左右,村部公路直通各個自然村和相鄰村。 [村落與居民]龍水村方圓1.5平方公里,龍石示 頭,羅坑洋、頂樓、下樓、赤坑、圳尾等6個自然村,總戶數350戶,總人口1405人。由于自然村居住分散,各村莊都有一條小溪,水源充足,故曰龍水。 [村風村貌]自古以來,龍水村民就沿襲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良、純樸、好客,鄰里團結和睦,傳統(tǒng)木偶鄉(xiāng)劇團文化生活發(fā)展較好一個文明村。 [建筑景觀]龍水村雖然村主分散,但建筑別具一格,各自然村都有不同結構土樓、磚房。 [特產經濟]全村有耕地1919畝,山地1.4萬畝,全村水力資源豐富,建有二座小水電站,村內主要以發(fā)展毛竹、茶葉、蜜柚、雜木、杉木為主,還有發(fā)展生姜、蔬菜等。 |
冷水村 |
冷水村系南靖縣船場鎮(zhèn)最小的行政村,位于南靖縣船場鎮(zhèn)西北部,海撥800米左右,屬南靖縣海撥最高的行政村,東與高聯(lián)村交界,距高聯(lián)村5公里,西與儲坑交界,距儲坑村2公里,南與甘芳村交界,至甘芳村11公里,北鄰龍水、至龍水村2公里。 ?。ù迓渑c居民)村落面積,1.2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400多人,105戶,轄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 ?。ń柧坝^與村風村貌)冷水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數座,村落中有古井、老街、廟公、薌劇交融與村落獨特的魅力,薌劇團被南靖縣文化館評為聲藝薌劇團的光榮稱號。 ?。ㄌ禺a經濟)冷水村擁有耕地面積450畝,山地總面積5600畝,主要產業(yè)以毛竹、茶葉為主,說到一支毛竹的經濟價值,竹丫可做馬鞭、掃把,竹身可做雕刻、家具,下海養(yǎng)殖、竹頭產筍,全身都是寶,不能小看一支竹,真是價值太高,用途太廣了。茶葉是我村獨特的品牌,常年云霧,高山品味,獲過“樹海杯”金獎的光榮稱號。氣候、溫度也是適宜種殖蘭花的好地區(qū),南靖的種花大戶有3戶遷移我村種殖。 |
高聯(lián)村 |
高聯(lián)村又名高樹門,距離船場鎮(zhèn)十一公里,是船場鎮(zhèn)嶺頂片居點村,海撥500公尺,東與下嶺村接壤,西與龍水村相鄰,四周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做為防風屏障,中間形成一塊小型盆地,人口居住集中,轄有七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75人戶數,226戶,地貌以山地為主,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20.6℃,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左右,是一個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 改革開放以來,高聯(lián)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經濟為向導,在村兩委正確引導下,勤勞智慧的廣大村民紛紛向山進軍,山地開發(fā)呈現了山上造林,山腰種果,優(yōu)質“鐵觀音”、“黃旦”、“丹桂”、“本山”等優(yōu)質茶品種,山腳種植麻竹、綠竹的新格局,目前柑桔、蜜柚、桶柑和優(yōu)質茶品種,麻竹林都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辦起了十多家制茶加工廠,全面推廣茶葉無公害栽培技術,建立純天然的綠色茶園,對茶園采取施用有機肥,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等無公害管理,提高茶葉的品位和檔次,在茶葉加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力培養(yǎng)制茶能手,推廣茶葉采制科學技術,把茶葉的種植、加工有效建結起來,把初級產品轉化為高級商品,大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辦起了幾十座塑料大柵的食用菌基地,種植5000平方的蘑菇和2000多平方的毛木耳,大大地增高了農民們的家庭收入。目前高聯(lián)村正逐步成為“谷滿倉、菜滿園、果滿園、魚滿塘、茶滿山”的現代農業(yè)園區(qū),成為農業(yè)興旺,經濟繁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農村伸余勞動力的安排與搭配上,大力號召廣大有智慧、知識和有專業(yè)的技術人才,勇敢走出大山,外出務工,下海經商,以增加村民們的家庭經濟收入,目前家庭經濟發(fā)展上幾十萬元的家庭已有二十多戶。 |
下嶺村 |
下嶺村錄屬船場鎮(zhèn)的一村,村部設地山腳組,本村位于船場鎮(zhèn)西北部,東臨船場溪,西與西坑村交界,北連高聯(lián)村、龍水村接壤,南與船場村相鄰。距鎮(zhèn)所在地7公里。全村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礦區(qū)公路直通多個自然村??€也從本村的地界經過。 [村落與居民]下嶺村方圓11559平方米,下轄下村、河邊、牛角厝、田中央、下坑、山腳、山頂、大茵八個村民小組??倯魯?72戶,總人口1146人。由于自然村分散建居在高山上,下地耕作,外出趕集,都要下山嶺,故曰下嶺。 [村風村貌]自古以來,下嶺村民就沿襲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良、純樸、好客,鄰里團結和睦,2003年被南靖縣“文明村”。 [建筑景觀]下嶺村雖然村落分散,但建筑別具一格,有的村落房屋建筑錯落有致,還有不少的土樓,現有五座特大土圓樓,四座方土樓。 [特產經濟] 全村有耕地946畝,山地8889畝,園地500畝。全村水力資源豐富,建有二座小水電站,村內還有不少特產,主要以毛竹、茶葉、蜜柚、柑桔為主。還擁有石灰石礦產,1961年開采至今,礦產量大。 |
梧宅村 |
梧宅村系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zhèn)第一大行政村,位于南靖縣北部,在漳州人的母親河“九龍江”西溪上游。梧宅村與其仳鄰的星光村、鼎寮村、筆峰村共同坐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活像盛在玉盤中的四顆珍珠,這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東與下永村接壤,距龍山鎮(zhèn)15公里,西與書洋鎮(zhèn)交界,距田螺坑土樓群20公里,南通槽祠村,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1公里,往北5公里便是南二水電站,與奎洋鎮(zhèn)合溪口小組相鄰。 【村落與居民】村落面積4.5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2135多人,535戶,分13個村小組。 【村風村貌】這里民風純樸,人們心地善良,待人誠懇,有共同的佛教信仰。梧宅村雖融吳、賴、陳、林、石、莊、盧等多姓為一地,但人們和睦相處,長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改革開放以來,這里經濟得到了空前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得到徹底解放,追求健康生活,崇尚自然美,已成了人們的新風尚。 【歷史人文】梧宅村舊稱梧宅鄉(xiāng),自唐初就有人在此定居,經過上千年的歷史變遷,眾多的姓氏的人口云集于此,逐漸形成規(guī)模較大的村落,后來為便于管轄,將原梧宅鄉(xiāng)拆分四個村落,即今天的梧宅村、星光村、鼎寮村、筆峰村。為謀求發(fā)展,眾多梧宅人紛紛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發(fā)展,其中數旅居臺灣的人最多,這也使得梧宅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臺胞村”,每年各個姓氏的大批臺胞都會扶老攜幼返鄉(xiāng)祭祖,成為家鄉(xiāng)的一大亮點。梧宅村史上能人倍出,如光緒皇帝,戍寅科年,賴文榮中明經進士,官居省巡案大大人,他為官清正廉潔,鐵面無私,愛民如子,一生從未審過錯案,深受老百姓愛戴。 【建筑景觀】梧宅村整體建筑古樸淡雅,土木結構的房屋與別致的“小洋房”交相輝映。點綴于民居之中有各個姓氏修建的祠堂,其中數林氏的“思孝堂”、石氏的“彰美堂”、吳氏“錦德堂”、賴氏“垂德堂”、陳氏“茂林堂”最為出名,祠堂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煌。村落中祠堂、古井、石拱橋、木屋與民歌、山謠、廟會交融出村落的獨特魅力。這里景觀豐富:宛如雄鷹展翅的巍巍石鷹山;石門巖已列為縣級著名風景區(qū),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三”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無數虔誠的人們不遠千里前來朝拜;一座明初修建的名為“安濟橋”的石拱橋,至今完好如初,吸引眾多游人前來瞻觀;充滿神奇色彩的“八仙圍棋”景點正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 【物產經濟】梧宅村特有的地理結構,使四面的群山終年蒼翠欲滴,木材與竹子資源尤為豐富。在全村人民的科學砍伐下,木材與竹子源源不斷地運往全縣各地,不僅為南靖縣建設做出貢獻,也為村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梧宅人占著這里氣候終年適宜這一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種植與養(yǎng)殖業(yè)。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勞動,一條以蜜柚、柑橘、麻竹為主的種植線,另一條以蘑菇、木耳為主養(yǎng)殖線,像兩只有力的經濟之手,高高的托起了梧宅村的經濟命脈。 |
星光村 |
星光村系南靖縣船場鎮(zhèn)管轄內的行政文明村,位于南靖縣西北部,四面還山,整個地形象個盆地。東部與鼎寮村相連,距縣誠34公里。離鎮(zhèn)政府所在地11公里。西部與奎洋鎮(zhèn)合溪口小組相隔。相距5公里,南部與南二水電站為鄰、距離4公里左右,北部是風景秀麗的石門巖風景區(qū),眾石林立。 【村落與居民】村落面積16.8 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數達1750多人,376戶,15個村民小組,29個自然村莊。 【村風村貌】95年獲村級組織建設“達標村”,1999年獲縣級頒發(fā)的村“文明單位”、計劃生育“先進單位”,2001年、2003年獲“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1——2005年全縣法制教育“先進單位”。 【歷史人文】星光村屬多姓的村落,有莊、柳、賴、蘆、李等等。其中莊氏在明末清初從奎洋上洋搬遷出來,大名鼎鼎的莊亨陽數學家,位居宰相,也是我們莊氏的驕傲。 [建筑景觀]星光村現留清代建造的石拱橋一座。石門巖風景區(qū)已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村落中祠堂,四方形土樓,廟會等等交融出村部獨特的魅力。特別是石門巖的白石仙姑、石鷹山,楊文廣平閩十八洞的種種傳說,給人們增添不少的樂趣。 【物產經濟】星光村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現有小水電4座,盛產南靖蘆柑、蜜柚、麻竹、木耳、蘑菇等等。 |
鼎寮村 |
鼎寮村系南靖縣西北部,座落在九龍江上游,東與筆峰村交界,西與赤坑村交界,南與張坑村交界,北與星光村交界,距鎮(zhèn)政府7公里,距南靖縣政府29公里,村落面積2.8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1188人,283戶。 [村風村貌]鼎寮村村民居住分散,有四個自然村:埔坪、梧營、洞內、榕樹坑,分布11個村民小組,在2002年及2003年被縣委評為文明單位,村民勤勞、善良、安居樂業(yè)、團結和睦、民風純樸·風氣良好。 [物產經濟]全村耕地面積近1380畝,山地面積7530多畝?,F有資源豐富,有種植毛竹、麻綠竹、巨尾桉、杉松、香蕉、密柚等。電力充足,交通方便,養(yǎng)豬業(yè)規(guī)模較大。 |
世祿村 |
世祿村位于南靖的西北部,距縣城22公里,依山傍水,秀麗山峰常年不衰,四季花果飄香,與新溪尾風景區(qū)及船場中學相依而立。全村方圓3平方公里,現有人口達1335人,323戶,轄4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山區(qū)村。 世祿村舊稱共合大隊,屬船南鄉(xiāng)管轄。解放初期有一位年僅28歲的南下干部王世祿到該村領導開展剿匪工作,在一次剿匪工作中,被人出賣,結果與土匪頭李開端展開一場槍擊戰(zhàn),最后光榮犧牲。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將共合大隊更名為世祿村。 世祿村現留存有一座千年古剎--新溪尾寺(前身安善堂),是閩南聞名的朝圣旅游勝地。該寺始建于唐咸亨四年(公元676年),由開漳圣王陳元光部屬帶來“王公”香火,在庵坑塑像立廟奉祀,明洪武廿一年(公元1388年),從庵坑遷建新溪尾,現存一只刻有明清時期三面石碑文的唐代銅爐。該寺199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經縣政府批準為佛教活動場所,寺廟附近設有新溪尾廣場,廣場綠草如茵、翠柳成行、花團錦簇、四季飄香、寬闊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令游人流連忘返,是村民群眾平日里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現代的“農民公園”。 無獨有偶,我村現留存一座圓土樓,屬稱南靖第一樓。這座樓建于明代建文已卯年間(1399年)。樓形構造奇特又壯觀,內有三廳二十四間底,最上一層三分處各減建一間,成三個鼎足缺口,樓的正面開個闊嘴大門,從遠處高山上看,這座樓竟似一只巨大的烘爐放存平原地上,故其樓名稱為“烘爐樓”,擬規(guī)劃納入新溪尾風景區(qū)。 |
暫無數據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