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chǎn) | 簡介 |
---|---|
寧國山核桃 | 寧國市山核桃具有粒大殼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商品性佳的特點。 目前全市山核桃面積已達9300公頃,最高年產(chǎn)量3249噸。 而且隨著山核桃基地規(guī)模擴大,運銷、加工業(yè)應運而生,初步形成山核桃加工、銷售體系,加工產(chǎn)品有椒鹽、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產(chǎn)品,已形成超億元的產(chǎn)業(yè)。1996年寧國市被授予“中國山核桃之鄉(xiāng)”的稱號。 我國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脈,屬于稀特產(chǎn)品。寧國山核桃生產(chǎn)區(qū)域為天目山北麓鄉(xiāng)村,以南極鄉(xiāng)為最,其次有萬家、莊村、胡樂等鄉(xiāng)鎮(zhèn),分布范圍達20個鄉(xiāng)鎮(zhèn)。 地域范圍 寧國山核桃生產(chǎn)區(qū)域為天目山北麓鄉(xiāng)村,以南極鄉(xiāng)為最,其次有萬家、莊村、胡樂等鄉(xiāng)鎮(zhèn),分布范圍達20個鄉(xiāng)鎮(zhèn),海拔100-700米范圍內。高產(chǎn)林多分布于山的中下部300-700米之間。分布區(qū)內山勢雄偉峻拔,溝壑交錯,地形復雜,具有溫暖潤潤、直射光照較弱,散射光照較強,夏天酷暑,冬天嚴寒,晝夜溫差大等典型的山區(qū)小氣候條件。有利于耐陰性樹種山核桃的生長發(fā)育和果實生長及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同時,寧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雨熱共濟,光溫周期、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完全符合山核桃氣候條件的要求。寧國山核桃分布區(qū)優(yōu)越的土壤條件和植被條件,為寧國山核桃的優(yōu)良品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特定品質 寧國山核桃桃籽大殼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采用傳統(tǒng)工藝加工后,色味香美、果仁清脆可口,具有潤肺滋養(yǎng)、益胃養(yǎng)顏、烏須黑發(fā)之功效,是寧國的名優(yōu)特產(chǎn)。 文化典故 據(jù)化石資料研究,遠在4000萬~2500萬年前的第3紀漸新世我國華東地區(qū)就有山核桃分布。到中新世紀時,山核桃與樺木科、殼斗科一些樹種已成為華東地區(qū)的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的主要組成樹種。此后由于遭受第4紀冰川的毀滅,僅在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區(qū)保存下來,是古老的孓遺樹種之一。作為天目山脈山核桃的主產(chǎn)地,寧國的山核桃久負盛名。早在清嘉靖二十八年間《寧國縣志》即有記載:“寧國山多,產(chǎn)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白露到,竹竿搖;滿地金,扁擔挑?!蔽沂巼巧胶颂抑l(xiāng),每年白露時節(jié)是山核桃開竿的日子。 下一篇:寧國竹畫 |
寧國牡丹 | 寧國牡丹是安徽宣城市寧國的特產(chǎn)。 寧國牡丹栽培始于晉,歷經(jīng)唐宋元代,至明代有較大發(fā)展。1981年8月,寧國創(chuàng)建了南極牡丹園。十多年來,南極牡丹園工作人員經(jīng)四處尋覓,八方搜集,喜得江南古時遺留珍品物種數(shù)種。經(jīng)過精心培育、目前已擁有“西施”、“輕羅”、“四旋”、“脂云”、“云芳”、“玉樓”和“鳳尾”等20種花色品種。牡丹園種植面積達30000平方米,擁有大紅、粉紅、紫紅、白色等四大色系,50000多株牡丹。如今,寧國南極、青山兩大牡丹園已培育出三大類牡丹:單瓣、重瓣、千瓣。按其花朵型態(tài)和雌雄蕊變化情況,分為六大類型:荷花型、玫瑰花型、葵花型、平頭型、繡球型、皇冠型。寧國牡丹根系發(fā)達,側根多,耐熱、耐濕的習性,以花大、色艷、重瓣、形美、味香形成我國南方一派。中國當代牡丹專家喻衡教授認為:“寧國牡丹是江南牡丹群的主要代表。”俗語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每當4月中旬前后,寧國牡丹盛開的季節(jié),五彩繽紛,花團錦簇,嬌艷欲滴,嫵媚嬌艷,層層梯田百花盛開,百花叢中彩蝶飛舞,一派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景象,形成花的海洋、人的海洋。四方游客慕名紛至沓來,賞花者留連往返、無不嘆奇。 《中國牡丹全書》曰:“清代江南牡丹就以寧國為重要栽培中心,并以栽培觀賞牡丹為主,杭州西湖花港觀魚公園所栽培的牡丹,以寧國南方牡丹為主?!敝袊档さ脑耘嗨赜小氨甭尻枺蠈巼敝Q。寧國牡丹以耐熱、適應江南多雨氣候;以重瓣花大、色澤濃艷;以花型多、根系淺、花期長而名揚江南。2008年5月在河南省洛南市召開的中國牡丹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暨中國牡丹年會上,寧國南極牡丹園被列入中國國花檔案。 寧國牡丹除銷往蘇州的獅子林、萬景山莊、拙政園、留園以及上海、杭州、廣東、福建、云南、南京、合肥等十多省市外,還遠銷歐美等國。 寧國牡丹譽滿江南。下一篇:野蘭香茶 |
黃花云尖 | 黃花云尖屬綠茶類,是試制于1983年的新創(chuàng)名茶,在1985年的全國名茶評比中一舉奪魁,成為中國茶苑中一枝新葩。 黃花云尖茶產(chǎn)于安徽寧國市黃花山一帶,產(chǎn)區(qū)屬黃山余脈東段,降水豐富,空氣濕度大,土質深厚疏松,有機質含量高,茶樹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茶園多分布在300米以上的山坡地。 黃花云尖外形秀麗,色澤綠翠顯毫,品質超群,香氣高而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湯色清澈明亮,葉底肥嫩綠亮。黃花云尖茶設特級1等、特級,1級1等、一級。特級1等,鮮葉標準為1葉抱心;特級為1芽1葉初展;1級為1芽2葉初展;1級為1芽2葉。 制茶分攤放、殺青、頭烘、二烘、復烘等工序。殺青分生鍋、熟鍋,生鍋完成“殺青”,熟鍋結合做形。各次烘焙之間,結合攤涼,足干成品,趁熱裝筒密封。 下一篇:寧前胡 |
寧前胡 | 寧前胡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 自明朝以來,寧國縣所產(chǎn)前胡均作為貢品上奉朝廷,清嘉慶《寧國府志》食貨志記載,“土貢,寧國縣,原編戶部甲乙二庫,本色前胡五斤二兩”。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寧前胡一枝獨秀,頗負盛名。 據(jù)《寧國縣志》記載,寧國市所產(chǎn)前胡以具有“個大、皮黑、條長、內黃、香味濃”等優(yōu)點而著稱,因產(chǎn)于安徽省寧國市的前胡質量上乘,清代就享有“寧前胡”之稱。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寧國生產(chǎn)的前胡就外貿出口港臺,歷來受國內外客商青睞和歡迎。 產(chǎn)品品質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根為不規(guī)則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稍扭曲,根頭部粗大,下部有分枝或其中較小分枝被除去,長3—15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灰黃色,根頭部多有莖痕及纖維狀葉鞘殘莖,上端有密集的環(huán)紋,下部有縱溝、縱皺紋及橫的白色皮孔。質較柔軟,干者堅硬可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白色,韌皮部約占橫斷面的3/5,散有多數(shù)棕黃色的油點,形成層環(huán)紋棕色,木質部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辛,以粗壯,支根少,質柔軟,斷面木質部金黃色,氣香濃者為佳。 (2)內在品質指標: 白花前胡甲素(C21H22O7)不得少于0.9%,浸出物不得少于20.0%;水分含量不超過12.0%;雜質含量不得超過1%;總灰分不得過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0%。 (3)安全要求:Pb、Cd 、As、 Hg、Cu含量均低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經(jīng)貿部《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yè)標準》(2001)對中藥材中重金屬含量的規(guī)定,農藥殘留及微生物限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 地域范圍 寧前胡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安徽省寧國市云梯鄉(xiāng)、仙霞鎮(zhèn)、中溪鎮(zhèn)、寧墩鎮(zhèn)、南極鄉(xiāng)、萬家鄉(xiāng)、梅林鎮(zhèn)、霞西鎮(zhèn)、竹峰辦事處、甲路鎮(zhèn)、胡樂鎮(zhèn)、方塘鄉(xiāng)和青龍鄉(xiāng)等13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轄區(qū)域,北緯30°17′-30°37′、東經(jīng)118°37′-119°24′之間,海拔高度200—500米。生產(chǎn)規(guī)模700公頃,產(chǎn)量800噸。 下一篇:青龍鄉(xiāng):名茶“龍?zhí)洞浜痢?/p> |
寧國筍干 | 寧國筍干:主產(chǎn)寧國、漬溪及歙縣,以寧國所產(chǎn)的產(chǎn)量、質量居全省之冠。色澤青綠黃亮,香氣清馥,滋味鮮嫩。有肉頭肥厚呈綠色的咸綠筍;粗壯柔軟的明挺;形體細長的小挺、禿挺;以筍的嫩尖精制,身份干燥,色澤清翠,味道鮮美的焙熄等。其中焙熄為筍干中的珍品。 寧國筍干 安徽省寧國市仙霞鎮(zhèn)、云梯畬族鄉(xiāng)、南極鄉(xiāng)、寧墩鎮(zhèn)、萬家鄉(xiāng)、甲路鎮(zhèn)、中溪鎮(zhèn)、霞西鎮(zhèn)、方塘鄉(xiāng)、青龍鄉(xiāng)、胡樂鄉(xiāng)、梅林鎮(zhèn)共12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 寧國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定寧國筍干地理標志產(chǎn)品產(chǎn)地范圍的函》,寧政秘〔2013〕128號 寧國市鄉(xiāng)味源農產(chǎn)品開發(fā)有限公司企業(yè)標準:Q/XWY0008S-2013《寧國筍干》 寧國筍干質量技術要求 一、竹種 淡竹(Phyllostachys mereyi)、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二、立地條件 產(chǎn)地范圍內海拔1000m以下,土壤類型為黃壤、黃棕壤,土層厚度≥50 cm,pH值5.0至6.5。 三、筍竹林生產(chǎn)管理 1. 竹林結構:竹林立竹密度≤22500株/h㎡,竹齡組成1年生、2年生、3年生比例為1﹕1﹕1。 2. 肥料管理: 施肥量N、P、K 比例為3:1:2,按照30%有效含量配方肥計算,每年需施配方肥1500kg/h㎡。其中雷竹全年分3次施肥。5月至6月為第1次,施肥量占全年的60%。8月至9月為第2次,施肥量占全年的20%。11月至12月為第3次,施肥量占全年的20%。 3. 環(huán)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不得污染環(huán)境。 四、采筍 選擇15cm至30cm的健康竹筍,在筍與鞭的連接處掘斷采挖。 五、原料筍質量 筍體飽滿完整、新鮮、色澤良好、肉厚,無腐爛、無霉變、無異味,筍肉纖維細嫩,無機械損傷。 六、加工工藝 1. 工藝流程:選料→剝殼→蒸煮殺青→分切→漂洗→揉捻烘烤→整形→分選→包裝。 2. 加工要點: ?。?)剝殼:剝除筍殼,削凈筍根和筍皮,切除根頭,保持筍體完整。 ?。?)蒸煮殺青:鮮筍應在采挖后12小時內蒸煮殺青。猛火蒸煮1小時至2小時至竹筍煮熟發(fā)出筍香味。 ?。?)漂洗:用流動清水連續(xù)漂洗2小時。 (4)揉捻烘烤:洗凈筍體“筍漬”,晾干約30分鐘,再放入烤房用木炭烘烤。分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之間間隔6h,使筍體內外水分平衡。第一段溫度應控制在85℃,時間為50分鐘;二段溫度應控制在75℃,時間為60分鐘,其間每15分鐘翻動一次;三段溫度應控制在70℃,時間為50分鐘,其間每15分鐘翻動一次。在第二次烘烤之后,焙熄產(chǎn)品需揉捻成型后進行第三次烘烤,青筍和條筍壓扁成型后進行第三次烘烤。烘干產(chǎn)品在烘箱中用冷風吹5分鐘后方可裝袋。 七、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色澤黃綠,具有筍干的特殊香氣味,筍身扁平干凈。 ?。?)脫水筍:全筍經(jīng)分切后制成,分脫水筍尖和脫水筍條,無雜色,無老頭,筍長不超過15cm; ?。?)條筍(禿挺):用筍段制成,組織較嫩,無粗老根頭,筍長不超過30cm; ?。?)青筍(咸筍干):全筍制成,無粗老纖維,無明顯粗老根頭,筍長≤30cm; ?。?)焙熄:由筍的嫩尖制成,組織細嫩,筍長≤15cm。 2. 理化指標:水分含量≤15%,含鹽量2%至8%,膳食纖維含量22%至30%,蛋白質含量≥20%。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chǎn)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 下一篇:畬族花邊 |
寧國雪梨 | 雪梨 |
野蘭香茶 | 野蘭香茶是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的特產(chǎn)?!耙疤m香”茶葉產(chǎn)于寧國市板橋省級森林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具有“兩優(yōu)一特”的特點,即優(yōu)越的生態(tài)條件,優(yōu)異的蘭花香內質,特殊的燕尾狀外形。 野蘭香茶主要產(chǎn)區(qū)在板橋自然保護區(qū)內的王母庵、星嶺腳、大河口和大黃山等地,該處崇山峻嶺,層巒迭嶂,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共生,自然生態(tài)群落保存完好,原始森林未遭破壞。茶園均分布于森林覆蓋下的溪旁兩岸,直射光少,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樹體內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森林中的蘭草花遍地皆是,葉出幽雅的芳香,被新萌發(fā)的茶樹芽葉所吸附,制出的茶葉大都帶有蘭草花香。因此,野蘭香茶,不僅蘭花香氣高,而且滋味醇厚鮮爽。 野蘭香茶自1994年研制成功以來,以其獨特的外形和優(yōu)異的內質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產(chǎn)品暢銷北京、上海、南京、合肥、蕪湖等城市,外銷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 1997年5月,野蘭香茶通過省科委組織鑒定。專家們對該茶的評語為:外形——燕尾形,舒展、平直、勻齊、完整、凈度高,色澤綠翠顯毫;內質——蘭花香,高雅,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鮮醇,味有花香,葉底嫩綠明亮,朵形。同年,在北京‘97中國國際茶技術及茶文化交流會暨’97中國國際茶葉展覽會上,野蘭香茶被評為國際新名茶,榮獲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xié)會頒布的金獎。 2006年,在安徽省茶葉博覽會上被評為“全省十大創(chuàng)新名茶”稱號。 下一篇:寧國板栗 |
寧國板栗 | 寧國板栗是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的特產(chǎn)。寧國板栗特點是豐產(chǎn)性能好、上市早、耐貯藏、風味佳,大的栗子每公斤40個。 寧國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東南邊緣,黃山山脈由西延伸入境,構成南高北低、峰巒疊嶂的地勢形態(tài)。 寧國板栗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地方特有品種達20多個,其中特早、軟刺早、二新早、黃栗蒲等列為安徽省優(yōu)良品種,其共有特點是豐產(chǎn)性能好、上市早、耐貯藏、風味佳,大的栗子每公斤40個。久負盛名的三元大紅袍突出表現(xiàn)為栗子一大、二紅、三發(fā)光的特征,能切片制肴,為席中珍品。寧國板栗分布面廣,板栗面積達一萬畝以上的有中溪、石口、橋頭、平興、寧墩、虹龍、獅橋、梅林等8個鄉(xiāng)鎮(zhèn)。寧國板栗品質優(yōu)良,上市期長,市場暢銷,栗農開發(fā)積極性高。 梅林鎮(zhèn)是我市板栗的主產(chǎn)區(qū),種植面積24500畝,其中盛果期面積18000畝,年產(chǎn)量5000噸。經(jīng)調查,2010年產(chǎn)值3600萬元,人均1600元。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近幾年,板栗收購價格逐年攀升,平均收購價格從2008年的2.3元/斤,穩(wěn)定上升到今年的3.6元/斤,年平均上漲價格為0.45元/斤。板栗產(chǎn)業(yè)成為當?shù)剞r村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 下一篇:寧國粑粑 |
寧國粑粑 | 寧國粑粑是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的特色小吃。寧國粑粑以香、軟、油而不膩而出名,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外地游客對其也是贊不絕口。 寧國的粑粑到底有多吸引人,聽聽出門在外的學子們、老鄉(xiāng)們的話就知道了:“好想吃家里炕的腌菜粑粑哦,真想念那灌肉、加雞蛋的豇豆干子包的粑粑。”任何一個出門在外的寧國人只要提到寧國粑粑,不會沒有不流口水的,尤其是寧國西街粑粑和大華市場粑粑。 寧國的粑粑盤子般大小,厚度不到一厘米。外表看起來黃黃黑黑,其貌不揚,但是卻有百吃不厭的魔力。菜餡一般都有豇豆、豆腐干、筍子、蘿卜絲、大蔥、腌菜,當然離不開更重要的鮮豬肉和雞蛋。 看著老板用一到兩分鐘時間揉面包餡,然后再用5分鐘左右時間不斷地翻烤,讓粑粑在飄著濃香的菜籽油鍋里從粉白慢慢變成褐黃,實在是一種享受。一口下去,還冒著油泡,一個字“香”! 下一篇:寧國雪梨 |
青龍鄉(xiāng):名茶“龍?zhí)洞?/a> | 青龍鄉(xiāng):名茶“龍?zhí)洞浜痢?。下一篇:寧國筍干 |
寧國紫砂陶器 | 寧國紫砂陶器下一篇:青木香 |
青木香 | 青木香,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本品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略彎曲,長3~15cm,直徑0.5~1.5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縱皺紋及須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淡黃色,木部寬廣,射線類白色,放射狀排列,形成層環(huán)明顯,黃棕色。氣香特異,味苦。 平肝止痛,解毒消腫。用于眩暈頭痛,胸腹脹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下一篇:寧國山核桃 |
畬族花邊 | 畬族花邊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下一篇:寧國紫砂陶器 |
宣紙 | 關于宣紙的起源在涇縣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造紙家蔡倫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yè),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難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溪邊。由于終年日曬水洗,樹皮已腐爛變白,露出一 縷縷修長潔凈的纖維,孔丹取之造紙,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后來有名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一直流傳至今。 胡侍的《珍珠船》中說到在唐高宗時,宣州有個修行和尚,為了抄佛經(jīng)《嚴華經(jīng)》,曾奉旨栽培了許多楮樹,用以制造宣紙。宣紙的原料是檀樹皮。楮樹類似檀樹,可能是這個和尚或 者作者把檀樹誤認為楮樹了?!缎绿茣乩碇尽份d有:唐代“安徽宣州府產(chǎn)宣紙,年年進 獻皇帝。”可見,宣紙那時已有名聲了。 涇縣宣紙以細薄、綿韌、潔白、緊密、墨韻層次清晰、色澤經(jīng)久不變、不蛀不腐、卷折無損為特點。 下一篇:涌溪火青 |
涌溪火青 | 涌溪火青茶產(chǎn)于皖南涇縣黃田鄉(xiāng)涌溪,生產(chǎn)歷史已有五百余載,曾為歷朝之貢茶,現(xiàn)為饋贈之佳品;產(chǎn)地風景秀麗,層巒疊嶂,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常年云霧繚繞,泉水潺潺。鮮茶葉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標準,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泣顯毫;湯色杏黃明凈,滋味醇正甘甜;質優(yōu)形美,耐泡持久,攜帶方便,實乃茶中之珍品。清代“揚州八怪”大詩人王士慎,號巢林老人,飲嘗涌溪火青后,頓覺六腑芬芳,詩興大發(fā),揮毫抒情曰:“不知涇邑山之崖,春風茁此香靈芽,兩莖細葉雀舌卷,蒸焙工夫應不淺;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歐瑟瑟散輕蕊,品題認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濕煙客忘返”。對涌溪火青之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據(jù)《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涇縣產(chǎn)茶歷史久遠。關于涌溪火青茶當?shù)赜羞@樣一個傳說: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外號羅漢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fā)現(xiàn)一株“金銀茶”(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一時間劉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飯鍋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種茶葉,形如珍珠,狀如雪球,色澤墨綠,白毫顯露,墜盤有聲。無論杯中水冷水熱,一投入茶盅,茶葉立即沉底,無一絲一片漂浮。由于加工時用猛火炒制,劉秀才稱之為"火青",又因為沉底迅速,人們又稱之為"冷水沉"。后進貢皇帝,火青隨之廣為傳名。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盛名于清代。當時涌溪的茶農仿徽州炒青的做法,并參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點,創(chuàng)制出具有獨特外形和上乘品質的涌溪火青。 產(chǎn)地 涌溪火青茶屬珠茶,產(chǎn)于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里涌溪山的豐坑、盤坑、石井坑灣頭山一帶,《涇縣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盤山(今盤坑)南趨至溪溪山廣袤三十余里,多產(chǎn)美茶并杉木”。這一帶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霧繚繞,花草叢生,生態(tài)條件得天獨厚。據(jù)測定,該地區(qū)年降雨量約18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達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僅26%,尤以涌溪盤坑的云霧爪和石井坑的鷹窩巖地所產(chǎn)茶葉品質最佳,為涌溪火青之極品。有人推斷,“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綠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術發(fā)展創(chuàng)制而成。目前屯綠產(chǎn)區(qū)仍稱“炒干”為“烚干”。 一、產(chǎn)地特點:“涌溪火青”系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chǎn)于皖南涇縣黃田鄉(xiāng)涌溪,生產(chǎn)歷史已有五百余載,曾為歷朝之貢茶,現(xiàn)為饋贈之佳品;產(chǎn)地風景秀麗,層巒疊嶂,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常年云霧繚繞,泉水潺潺。 二、茶葉特征:鮮茶葉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標準,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泣顯毫;湯色杏黃明凈,滋味醇正甘甜;質優(yōu)形美,耐泡持久,攜帶方便,實乃茶中之珍品。 三、茶葉制作:采摘“兩葉一心,身長八分”的涌溪大柳葉種鮮葉,通過殺青、成形、烘干等十八道工序,歷經(jīng)址幾個小時,在-罐鍋中制出成品火青。 四、沖泡方法:取少許茶葉放入杯中,沖入約茶杯四分之一容量的開水稍等片刻,將杯中水倒掉,然后再將茶杯沖滿,即可飲用。每次放入的茶葉可沖泡5—6次。該茶宜用75—85℃的開水沖泡,切忌用沸騰的開水沖泡,那樣將會使它的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維生素C將受到破壞。 五、保健功能:飲用“涌溪火青”綠茶汗?jié)馕睹?,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膩之功效,對接受化療的癌癥者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 六、貯存方法: 1、簡袋保存:取無毒無味無隙的塑料食品袋,將干燥的茶葉用軟白紙包好裝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氣,封好袋口,放入干燥、無味、密閉的鐵筒內,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紙包裹的木碳或干燥劑即可。 2、瓷壇保存:用干燥、無味、無裂縫的瓷壇,將茶葉用草紙包好置于壇中,在瓷壇中再放置一截草紙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劑,用草紙將壇口蓋住,每3~4個月?lián)Q一次木碳或干燥劑。飲用時,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將瓷壇仍舊封好。 3、冰箱保存:將茶葉置于干燥、無異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4、熱水瓶保存:將茶葉放進干燥無味完好的熱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劑,把瓶口塞蓋緊即可。 涌溪火青 地域范圍 涌溪火青產(chǎn)于安徽省涇縣榔橋鎮(zhèn)境內黃田、涌溪、浙溪等12個行政村一帶。榔橋鎮(zhèn)位于涇縣東南,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8°15′18″—118°38′18″,北緯30°25′07″—30°37′52″之間。東到汀溪鄉(xiāng)桃?guī)X村,南到旌德縣云樂鄉(xiāng)、三溪鎮(zhèn),西到茂林鎮(zhèn)銅山村,北到黃村鎮(zhèn)平垣村。涌溪火青茶園面積300公頃,年產(chǎn)量120噸。 產(chǎn)品品質特性特征 四、產(chǎn)品品質特性特征和產(chǎn)品質量安全規(guī)定(1)外在感官特征:涌溪火青風格獨特,外形似腰圓,緊結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隱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微黃,勻齊成朵。下一篇:綠茶制作技藝(涌溪火青) |
宣木瓜 | 木瓜之鄉(xiāng)——宣城縣 宣木瓜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貼梗海棠的成熟果實。公元420年,宣木瓜就作為貢品上奉朝廷,據(jù)考證宣木瓜的栽培歷史1600多年,《本草綱目》記載:“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為佳?!睘樾竟系钠焚|做了很好的詮釋。 宣木瓜含多種氨基酸、礦物微量元素、大量維生素C,同時還含有皂苷、黃酮、蘋果酸、齊墩果酸、柳葉櫞酸、檸檬酸、酒石酸、抗壞血酸、反-二酸、鞣質等,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別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齊墩果酸。宣木瓜具有平肝和胃,祛風去濕,活血通絡,滋脾益肺等功效,主治風濕麻痹、腳氣腫痛、菌痢、霍亂、吐瀉、腓腸肌痙攣等癥。宣木瓜為我國四大名貴中藥材之一。 宣木瓜歷史品牌淵源流長,品質獨特,在全國各地的木瓜品種中,一枝獨秀,極富盛名,被譽為:植物黃金。 產(chǎn)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羅漢臍:果長倒卵形,果體密生白點,臍突出,干品皺皮;蘋果紅:果扁桶形,果熟時向陽面胭脂紅色,香濃, 干品皺皮;芝麻點:果倒卵形,果體密生白點,臍略突出,干品皺皮。 (2)內在品質指標:宣木瓜含有十九種氨基酸、十八種礦物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維生素C,同時含有皂甙、黃酮、蘋果酸、齊墩果酸、枸櫞酸、檸檬酸、酒石酸、抗壞血酸、反-二酸、鞣質等,還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別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齊墩果酸。經(jīng)測算,一克宣木瓜鮮果SOD的含量高達3227國際單位。國家衛(wèi)生部第一批“藥食同源”名單中公布,宣木瓜既是藥品,又是食品。 (3)安全要求:宣木瓜應嚴格按照“農產(chǎn)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和“宣木瓜造林技術規(guī)范(DB34/T284-2002)”,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劇毒農藥,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經(jīng)農藥殘留檢測合格方可上市。 地域范圍 宣木瓜為皺皮木瓜(貼梗海棠),屬薔薇科植物。學名為: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宣州區(qū)系宣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處安徽省東南部,位于長江以南、黃山之北,東鄰郎溪縣,南接寧國市,西濱南陵縣,北界當涂縣;東北與江蘇省高淳縣毗鄰,西北與蕪湖縣連境,東南與廣德縣相界,西南與涇縣接壤。宣木瓜農產(chǎn)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所轄62個鎮(zhèn)鄉(xiāng)、辦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8°28′~119°04′,北緯30°34′~31°04′。 下一篇:水東蜜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