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chǎn) | 簡介 |
---|---|
南陽玉器 | 說南陽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陽人引以自豪的“鎮(zhèn)市之寶”,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獨山玉因產(chǎn)于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而得名,亦稱為獨玉。南陽盆地玉石資源豐富,質(zhì)地優(yōu)良,開采、雕刻、經(jīng)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xiāng)”,在中國玉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南陽市臥龍區(qū)有一座山叫“獨山”,是臥龍勝景之一。獨山腹蘊珍奇,盛產(chǎn)美玉,又稱臥龍獨玉。 獨玉是中國的四大名玉之一、獨玉色澤鮮艷,硬度高,光澤好,又被國內(nèi)外收藏家譽為“南陽翡翠”。 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南都賦》中這樣形容獨玉:“其寶利珍怪,金彩玉璞,隨珠夜光……”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存放了一件“瀆山(獨山)大玉?!?,系元帝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器物,為我國歷史上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原料即是獨玉。還有一種說法,“完璧歸趙”的和氏璧就屬于獨玉類。史書上記載,和氏璧為白玉,而獨玉有一種叫“透水白”,該品種極為珍貴。再有,歷史上楚國都城位于現(xiàn)在南陽市淅川縣,擁有和氏璧的卞和又是楚國人。當然,和氏璧為獨玉的觀點,因無實物只能算作推論。 南陽玉雕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獨玉,古時候只作為貢品或為達官貴人所獨享。而今發(fā)展成為裝飾品和生活器皿,走入尋常百姓家。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yè),在臥龍區(qū)獨山、鎮(zhèn)平石佛寺,可謂“村村機器響、家家琢玉聲”,一街兩行作坊林立,琢玉之聲不絕于耳。 玉雕品種頗為豐富,可分成人物、花鳥走獸、山水景觀、亭薰、小掛(玩)件等幾大類。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話傳說、古代戲曲故事、今人藝術形象;花鳥走獸有百鳥朝鳳、喜鵲鬧梅以及獅、象、虎、牛、馬、猴等;山水景觀大多反映峰壑瀑林、小橋流水人家等古詩意境;亭薰有玉瓶、玉環(huán)、轉(zhuǎn)爐、亭爐、玉鼎;小掛(玩)件就多了,有數(shù)百種,多反映吉祥如意、保估平安的內(nèi)容。雕刻技法分花活兒、素活兒兩類?;ɑ顑喝缁ㄞ?、轉(zhuǎn)爐、飛禽、走獸、仕女人物;素活兒如戒指、手鐲、耳環(huán)等?,F(xiàn)代藝人在繼承傳統(tǒng)雕刻技法之上,融匯國畫寫意風格,逐步形成“花活兒以技取奇,素活兒以色顯貴”的特點。 下一篇:新野猴戲 |
板面 | 簡介 曾因諸葛亮一把火燒出了名氣的三國歷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頗具歷史淵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稱張飛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 由來 相傳,古城新野“板面條”始創(chuàng)于東漢末年,桃園兄弟劉、關、張駐守新野之時,那位“豹頭環(huán)眼、吼聲如雷”的張飛將軍,總嫌面條太軟,咬著沒勁,吃著乏味。廚師為了滿足這位“喝斷橋梁、粗中有細”的大將軍,多次琢磨,反復研制,才制成這種“板面條”。張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豎拇指,連聲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條”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荊、襄一帶廣為流傳。 傳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板面是由張飛發(fā)明的: 張飛的急躁脾氣那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對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為行軍打仗對時間要求很緊的緣故,所以火頭軍做飯速度自然是跟不上了,有一天張飛正因軍事上的事煩著呢,當聽到有人抱怨飯還未做好時,更加的惱火了,于是到了軍中查看后勤,當看到士兵們?nèi)栽诳渴謸{刀切做飯時,更是氣不大一處來,抓起案著的面團摔了起來,邊摔邊罵,臨走之時又順手把摔出來的面扔到了鍋中,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無意的舉動,結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搟后切快的得多,于是軍中廚師便開始效仿并加以不斷的改進,最終形成了這獨具特色的板面。 食品特點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夠風味獨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稱“新野臊子”)好。 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種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選肥瘦適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將干紅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黃,色味被收入油中時,撈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備用;將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復煸炒,至肉塊定形后,將拍過的辣椒及精鹽等調(diào)味品適時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著色均勻呈棗紅色時,離火降溫。成品臊子精在工藝,巧在火候,香而不膩、辣而不辛、咸而不澀,色如瑪瑙,晶瑩悅目,味道鮮美。這種臊子的一個奇特之處是保鮮期長,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經(jīng)夏不腐,味道不變。據(jù)說還是當年諸葛亮在深感軍隊行軍打仗,朝此暮彼,居無定所的情況下潛心研究發(fā)明的。 其面條制作取自當?shù)厥a(chǎn)的優(yōu)質(zhì)小麥精粉,按比例用食鹽、水加以攪拌,和成面團,反復揉搓,至筋道,再經(jīng)過反復揉條摔板,直至其觸摸如絲綢、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時噼啪作響即可。 這樣的面條寬窄有致、均勻好看,二兩面,三根條,板拉扯直后可達四丈有余。板后面條即入鍋、起碗,放幾根青菜,澆上臊子,真?zhèn)€是白面條、綠菜葉、紅臊子,入口來“辣酥酥,香噴噴”,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無窮。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們?nèi)绱嗽u價:有其面而無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無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來,歲月流逝,歷經(jīng)一千多年的時光積淀和眾多能工巧廚的反復改進,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達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厭。 板面的面要揉得很筋道的,至于料子,新野縣的板面的做法是把干紅椒用溫油炸至半糊(偏糊一點),然后把鹵牛肉、鹵過牛肉的湯一直倒進辣椒和油里,大火煮開后慢火燜,煮到入味。做好以后最好吃的就是那個辣椒。 做板面時,廚師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個頭,右手捏三個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連三,噼里啪啦,邊摔,邊拉,邊閃,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廚師手里由短變長,由粗變細,折合三次,總長度達五丈有余,而且粗細均勻,提起似一道瀑布。 撈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廚師捏上一些嫩綠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澆上沸好的棗紅色的臊子。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講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醬、食鹽、紅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鍋臊子,各種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順序投放。制作時,先將牛油稀釋燒沸,然后再下佐料。曬干的紅辣椒用量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澤,牛肉也占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塊塊,待辣椒紅顏色下來之后,再把牛肉丟進鍋里。這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燒得不老不嫩,恰到好處。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涼后便凝結成固體,隨吃隨取,常年存放,不會變質(zhì)。平時家里吃點面食的時候可以放一點,味道很好的。 下一篇:南陽油茶 |
新野板面 | 新野板面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的特產(chǎn)。新野張飛板面起源于清朝,由誰創(chuàng)制已不可考,其以用料精、制作細、食之味美、久吃不厭而深受人們喜愛,成為能和鄭州燴面、蘭州拉面媲美的南陽地方主要面食之一。 在豫西南新野縣,人們始終傳承著一種作法獨特的風味小吃-新野張飛板面。這種享譽中外的三國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而它與三國名將張飛有著一段軼文趣事。相傳公元201年劉備屯兵新野,責令張飛演練部隊,擴大蜀地。隨著訓練的艱苦,張飛每頓食一桶面食而還感覺饑餓。于是,張飛叫來火頭軍士,令他想辦法做出耐饑餓的飯。一個多月過去了,軍士還是縮手無策。有一天,張將軍發(fā)了脾氣,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勁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結實,將軍頓時感到奇怪,又重新將面在石頭上摔,然后拉成條,丟進開水鍋里煮,撈出來以后兌以佐料,將軍品嘗后頓感可口。從此,火頭軍士便仿照將軍的方式為將軍做飯,將軍吃后感覺面揉、有筋骨,吃了兩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覺餓,后成為張將軍每頓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將軍打仗之時,必定要飽吃一頓,戰(zhàn)場上將軍勇猛頑強屢戰(zhàn)屢勝,成為傳奇式的人物。 如今,新野縣在傳統(tǒng)的工藝上,通過精加工、細操作、揉條摔板、厚薄均勻、炸炒燜燉、佐料齊全。視之,粉白、菜青,油紅;品嘗,肉爛、辣香、味道極佳。縣城板面能手馬國龍曾以張飛板面參加河南省烹飪協(xié)會舉辦的地方風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賽,多次獲得了地方風味名吃金獎,使張飛板面名聲大振。于是,凡到新野縣來觀光旅游的客人,必然要到板面館,來上一碗張將軍發(fā)明的板面,慢慢品嘗,有滋有味,體驗當年張將軍的勇猛、分享其快樂。 新野板面的做法: 1、取新野產(chǎn)優(yōu)質(zhì)小麥精粉,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按比例用食鹽、水加以攪拌,和成面團,反復揉搓之后制成直徑半寸、長8寸的小面棒,而后涂上香油,碼在案板上,并用干凈的濕毛巾蒙住備用。 2、做板面時,廚師左手捏住小面棒的3個頭,右手捏住小面棒的另3個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板上,接二連三,噼里啪啦,邊摔、邊拉、邊閃,3根小面棒由短變長,由粗變細,折合3次,總長度達5丈有余,且粗細均勻,提起似一道瀑布,板面也由此而得名。 3、板面要好吃,除了面筋道柔軟外,所澆羊肉臊子的口味也很重要。將鮮羊肉切成小肉丁,先用羊油將辣椒炸黃撈出,將羊肉丁加花椒、醋一起入鍋煸炒,炒至肉爛油 清時再將食鹽和豆瓣醬加入,同時放些茴香、丁香、肉桂等調(diào)料在鍋內(nèi)炒干即成臊子。臊子做好后在搪瓷盆里放置一段時間變涼后便凝結成固體,隨吃隨取,常年存放,不會變質(zhì)。 4、板面下鍋、煮好、撈起,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盛時在碗內(nèi)加菠菜或小白菜墊底,而后澆上沸騰的棗紅色臊子,再捏上一些嫩綠的青菜,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僅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增。 下一篇:漢華酒 |
新野臊子 | 南陽市新野縣有一種飲譽海內(nèi)外的地方風味食品--"三國臊子"(新野臊子).這一小小的地方名吃據(jù)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特殊的工藝、獨特的風味,贏得古今消費者的喜愛。 史料 據(jù)史-載,公元201年到208年,劉備雄踞新野,與諸葛亮、關羽、張飛共圖大業(yè)。軍隊既要行軍打仗,朝此幕彼,居無定所,又要炮制數(shù)萬人的飲食,行動不便,置飲困難,士氣不振。諸葛亮深感焦慮。一天軍隊正在休息進食,忽然一陣疾風馳來,使得周圍樹林沙沙作響,私有馬明吶喊之音,士兵以為是敵軍來襲便匆忙起來迎戰(zhàn),虛驚一場之后,聞得一股無比的奇香,就紛紛尋找香味的來源,原來是驚慌時將燒飯的調(diào)料,油料,等,都打翻進了燉肉的鍋內(nèi),諸葛亮和眾軍士舀起一勺品嘗,果真是鮮味至極,眾軍士稱贊之際,發(fā)現(xiàn)勺內(nèi)之物經(jīng)冷卻成了塊狀。諸葛亮大喜遂潛心研究試驗發(fā)明了臊子,作為戰(zhàn)時應急食品,更被眾軍士交口稱贊。后來傳入了民間。而新野鄉(xiāng)民把孔明先生發(fā)明的臊子代代相傳,工藝不斷提高,使"三國臊子"久盛不衰。曾先后在河南省地方風味小吃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受到海內(nèi)外人士的贊譽。 做法 新野"三國臊子"以牛羊肉為原料,其作法是:精選肥瘦適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將干紅辣椒入油脂中炸至焦黃,色味被收入油中時,撈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備用;將切好之肉丁入油脂,反復炒動,至肉塊定形后,將拍過的辣椒及精鹽、大料、花椒、良姜、桂皮、砂仁、-、草果等調(diào)味品適時兌入,以溫火煎熟肉中水分。待肉丁著色均勻呈棗紅色時,離火降溫,精在工藝,巧在火候,成品臊子香而不膩,辣而不辛,咸而不澀,色如瑪瑙,晶瑩悅目,味道鮮美。食用時,取臊子適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葷味,口感甚佳,澆于面食中十分出味。 新野"三國臊子"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保鮮期長,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經(jīng)夏不腐,味道不變。包裝分為盆裝、小袋裝、禮品裝,并有各種不同口味,成為居家食用和饋贈親朋的禮物。 為了開發(fā)新野"三國臊子"這一寶貴的旅游資源,新野縣飲食服務公司建起了"三國臊子"加工廠,其中以國家特三級烹調(diào)師馮富 林先生創(chuàng)辦的"福臨三國臊子"最為出名。福臨三國臊子是"福臨天下餐飲有限公司"榮譽出品的特色食品,除用傳統(tǒng)工藝炒制臊子外,又采用先 進消毒技術和真空袋包裝。隨著三國旅游線的開發(fā),新野成為游人必至的主要景點。各地游客來到諸葛亮初出茅廬、劉皇叔三分天下的發(fā)祥地,除了尋勝訪古外,必然要嘗一嘗諸葛亮發(fā)明的"三國臊子",并買上幾袋饋贈親友。這些經(jīng)過注冊商標、精美包裝的新野"三國臊子",成了海內(nèi)外許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下一篇:新野鹵牛肉 |
新野皮南肉牛 | 新野皮南肉牛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的特產(chǎn)。皮南肉牛是皮埃蒙特牛和南陽黃牛雜交改良的后代牛。皮毛細薄,皮質(zhì)致密,富有彈性,是生產(chǎn)高檔皮革的理想原料;肉質(zhì)細嫩,色鮮味美,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A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1987年,新野縣從意大利引 進素有“世界肉牛之父”之稱的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陽黃牛。南陽黃牛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以個體大、肉質(zhì)好、皮質(zhì)優(yōu)良享譽國內(nèi)外,素有“南皮” 之美名。經(jīng)過20多年來持之以恒的努力,新野皮南肉牛改良群體不斷擴大。中國農(nóng)科院畜牧所在北京用 皮埃蒙特牛與南陽牛雜交試驗,結果表明皮南牛呈現(xiàn)“一快、二低、四高”特點:一快,即生長速度快(平 均比南陽牛高49.3%);二低,即低膽固醇(平 均比南陽牛低37%)、低脂肪(平均比南陽 牛低26%);四高,即高出肉率(平均比南 陽牛高18.4%)、高檔牛肉切塊比率高(平 均比南陽牛高129.1%)、活牛售價高(平 均比南陽牛高16.7%)、產(chǎn)品附加值高(加 工分割后平均比南陽牛高108%)。20多年 來,新野縣持之以恒地抓皮南牛品種培育,目前已按程序向國家品種遺傳資源委員會進行了申報。同時,始終重視提高畜牧生產(chǎn)水平和養(yǎng)殖效益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打好特 色牌、走好特色路。 為使新野皮南肉牛品牌走出新野、走向全國、走出國門,1990年 中國農(nóng)科院、農(nóng)業(yè)部、河南省畜牧局及南陽地區(qū)領導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舉辦了皮南牛肉質(zhì)品嘗會,瑞士廚師評價該牛肉完全符合最優(yōu)級牛排肉的要求,每千克里脊肉估價25美元,皮南牛肉肉質(zhì)得到 了國內(nèi)外專家的肯定。2004年,新野縣率先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十二黑”牌皮南肉?;钆I虡耍?成為全國第一個活牛注冊商標。2006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辦了中國·新野皮南肉牛肉品鑒定新聞發(fā)布會,皮南牛肉被中外肉牛專家確定為高檔營養(yǎng)性保健性 雙肌型牛肉。2009年11月10日,全國第四屆牛業(yè)發(fā)展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600余 名牛業(yè)界專家學者參觀了我縣的皮南肉牛,得到了專家們的好評,進一步宣傳了皮南牛品牌。 目前,新野縣存欄肉牛14.6萬 頭,年出欄皮南牛7.9萬頭,成為全國最大的皮南肉牛核心產(chǎn)區(qū)。 下一篇:新野臊子 |
南陽油茶 | 喝一口漂著嫩綠的蔥花、焦黃的芝麻的咸香可口的油茶,仔細品味那細小的芝麻,那香就在舌尖,那味含的口中。慢慢咀嚼那碾成碎塊、炒成焦黃的花生,齒香盈余……南陽油茶的魅力不知傾倒多少食客。舊時,南陽城里賣壺裝油茶的小販那“喝———油茶”粗聲怪氣的叫賣聲,更是古城南陽飲食文化的一道風景。 南陽的油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間。解放前賣油茶的小販賣的大都是壺裝油茶。壺是銅制長脖壺,壺嘴長長的,外套棉套保溫。往外倒油茶也是一道“景觀”:小販以腳頂起壺尾,油茶順壺嘴呈弧狀噴出,頓時香氣四溢,令食客垂涎。南陽人還為賣油茶的小販編了一個順口溜,生動形象:“賣油茶的生得苦,黑了(晚上)白天背夜壺,屁股一撅頭一點,傾刻就是一大碗?!? 南陽油茶配料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蔥等,味道濃郁,咸香適口。 南陽油茶為泊來品,其起源與佛教文化有一定有淵源。 佛教的傳入,對我國的飲食文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佛教禁戒宰殺動物,食素(佛教徒食素始由梁武帝提倡),促進了凈素烹飪流派的興起和發(fā)展。 清朝是我國飲食文化大盛的朝代,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飲食文化新局面,研制出了一大批新型食品,油茶就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間,是典型的佛教文化產(chǎn)物。清朝雍正帝信佛教,喜歡素食。相傳雍正皇帝為治黃河水患帶著大批人馬親臨河南,視察黃河。一天來到武陡縣,知縣吳世碌深知雍正喜愛素食,便召來縣內(nèi)名廚。當時有一廚師姓牛,祖居南陽,在武陡當差,煞費苦心地想出了一個討好雍正的辦法:把花生炒黃去掉外皮和內(nèi)衣,把嫩黃的花生仁再分成兩片;把核桃仁也稍炒出香味,切成豆子大小的塊狀,再把芝麻也炒出香味;還有面粉加入適量鹽放入鍋內(nèi)炒出香味。最后把這些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面粉加一小勺香油,同時放在一容器內(nèi)攪勻,加上水調(diào)成糊狀,倒入沸水中做成湯。湯做好了,頓時香味撲鼻,令人垂涎,盛了一碗,敬獻給皇上。雍正食后大加贊賞,問是什么食品,牛師傅跪下回奏道:“皇上,這是小民家祖?zhèn)魇称酚筒琛?。雍正吃得高興,立即指令油茶為朝廷貢品,并傳旨開油茶館。油茶因雍正而聲譽鵲起。雍正走后,吳縣令依法廣為制作,并開油茶店大賺油茶錢,將上好的油茶進貢朝廷,中等的賣給來往客商,下等的賣給普通百姓。南陽的油茶大約就是在此之后興盛的。 油茶,不僅在河南在南陽有名,在國外也享有一定的聲譽。解放前留學歐洲的學生常有背著長脖壺,沿街叫賣油茶勤工儉學的。據(jù)資料記載,現(xiàn)在巴黎街頭的華人餐館仍以油茶為上等湯食。 下一篇:南陽玉器 |
漢華酒 | 漢華酒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的特產(chǎn)。漢華酒具有窖香濃郁,綿甜醇厚,入口爽凈,余味悠長的獨特風味,以其香味突出,口感正,不上頭,不刺喉,不口渴等特點,得到了消費者青睞。 據(jù)歷史記載,東漢劉秀反莽起義,攻克新野,被王莽追攆,與新野美女陰麗華相遇,妍妍淑女陰麗華呈陰氏作坊佳釀宴劉秀,劉秀舉杯驚艷,相見恨晚,酒美人更美,劉秀當即發(fā)下宏誓大愿,“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劉秀稱帝后,英雄有情待佳人,冊封陰麗華為皇后,冊封陰氏老窖“漢華酒”為宮廷御酒,雄姿英發(fā)的“漢華糧液”由此風光華夏。 河南漢華酒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三國古城、漢畫之鄉(xiāng)—新野縣北郊,白河河畔,始建于1958年,是由原國有大二企業(yè)改制的民營股份制企業(yè),擁有固定資產(chǎn)6000萬元,各類中高級專業(yè)人員120人,年產(chǎn)白酒10000噸,公司已通過ISO9001-2008質(zhì)量管理體系認證,為豫酒重點企業(yè)之一。 近年來,公司搶抓機遇,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加速發(fā)展?,F(xiàn)擁有傳統(tǒng)工藝窖池260個,機構人員齊全,設備儀器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內(nèi)部管理規(guī)范。生產(chǎn)的“漢華”牌系列濃香型白酒,均選用優(yōu)質(zhì)高粱為原料,上等小麥制曲,采用傳統(tǒng)五糧工藝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精心釀制而成,經(jīng)國家酒界泰斗沈怡方和眾多國家級白酒專家評定,具有“清亮透明、窖香幽雅、綿甜協(xié)調(diào)、醇厚豐滿、余味悠長”的獨特風味。產(chǎn)品暢銷六省130多個縣市,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漢華品牌榮獲“河南省名牌產(chǎn)品”、“河南省著名商標”、“河南省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河南老字號”、“2007第二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河南十大地方特色白酒品牌”、“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豫酒十大強勢品牌”、“南陽市委、市政府公商務接待指定用酒”等榮譽稱號,公司榮獲“全國酒文化明星企業(yè)”、“河南省知名商品企業(yè)”等榮譽稱號。 下一篇:新野皮南肉牛 |
半夏 | 半夏,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塊莖毒性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對口腔、喉頭、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強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則燒痛腫脹、不能發(fā)聲、流涎、嘔吐、全身麻木、呼吸遲緩而不整、痙攣、呼吸困難,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當于塊莖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與刺激腸道產(chǎn)生腹瀉有關;注射20g/kg塊莖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濟失調(diào),死亡。 臨床應用: 1、用于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漿,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捎弥魏?,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治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胸。痰濕內(nèi)阻、胸脘痞悶者,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用于癭瘤瘰疬、瘡瘍腫痛、梅核氣等。治癭瘤瘰疬痰核,與海藻、昆布、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 4、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下一篇:板面 |
新野鹵牛肉 | 原料: 肉桂6克、丁香3克、八角6克、草果1個、素油50克、雞湯1500毫升、鹽20克、姜5克、蔥10克、牛肉500克,料酒、蒜、茴香、花椒適量。 制作: 1、整塊牛肉去雜洗凈,切成鍋能放下的大塊。 2、燒開一鍋水,將牛肉放入,再燒開片刻后撈出待用。 3、把鍋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熟時,先爆香蔥姜蒜,淋上料酒,加入醬油、鹽及其他調(diào)料,加入雞湯(加水也行,但要熱水,這是竅門),牛肉,大火煮20-30分鐘,改為小火煮至牛肉熟爛入味。 4、待肉連湯涼后,放入冰箱內(nèi)涼透,撈出切片即可。 下一篇:芝麻葉 |
新野紅薯 | 紅薯,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見的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草本,其蔓細長,莖匍匐地面。塊根,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皮色發(fā)白或發(fā)紅,肉大多為黃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還可以制糖和釀酒、制酒精。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等,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區(qū)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河南人稱其為紅薯,山東人稱其為地瓜,江蘇人尤其是徐州地區(qū)稱其為白芋,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江西人稱其為番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 旋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上。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葉互生,寬卵形,3-5掌裂。聚傘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鉆形,萼片長圓形,不等長,花冠鐘狀,漏斗形,白色至紫紅色。蒴果卵形或扁圓形,種子1-4。塊根為淀粉原料,可食用、釀酒或作飼料。全國廣為栽培。 下一篇:半夏 |
芝麻葉 | 芝麻葉,即芝麻的葉子。 芝麻葉可以涼拌做菜,也可以烙餅,但更多的是替代現(xiàn)在的青菜,也可以制作芝麻葉面條。 現(xiàn)在芝麻葉已成為人們調(diào)節(jié)胃口的最佳食品,而且芝麻葉面條的吃法在不斷地翻新:用蔥花、辣椒、姜絲和作料炒了,做成芝麻葉面條吃;用生羊肉加足作料爆后,也可做成芝麻葉面條吃;用高湯煨過撒上雞精,統(tǒng)一可以做成芝麻葉面條吃??傊疅o論怎樣吃,無論怎樣加作料,芝麻葉那特別的香氣,從不會因加作料而變味。 下一篇:新野紅薯 |
唐半夏 | 唐半夏,是一味著名的道地藥材。唐河縣申報唐半夏產(chǎn)品正式獲得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地理標志注冊保護。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塊莖,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主要治療濕痰、寒痰、嘔吐及胸痹、結胸、梅核氣等證。 半夏屬植物全世界約有9種,其中P. terfnate Breit.產(chǎn)于朝鮮, P. tripatita Schott產(chǎn)于日本,中國產(chǎn)7種,除P. ternata (Thunb) Breit.外,其余6種均為中國特有?!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收載的半夏其原植物僅為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一種。半夏在我國自然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區(qū),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山東等省。南陽作為半夏的主產(chǎn)區(qū),已有悠久歷史,主要分布于南陽地區(qū)的唐河、鄧州、社旗、桐柏、內(nèi)鄉(xiāng)、方城等丘陵、山地的陰濕環(huán)境,尤以唐河一帶蘊藏量最大,且以高產(chǎn)、質(zhì)優(yōu)而久負盛名,商品稱“唐半夏”,是一味著名的道地藥材。為了確認唐半夏的品種優(yōu)勢,保護優(yōu)質(zhì)種質(zhì)資源,便于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我們特對唐半夏原植物進行了本草考證和資源調(diào)查。 半夏適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陰濕環(huán)境,不耐干旱,喜弱光怕強光,喜溫,塊莖株芽膨大期地溫以18℃~20℃最為適宜。南陽位于東經(jīng)110°58′~113°49′,北緯32°17′~33°48′,地處中國的腹心地帶,北靠伏牛山,東扶桐柏山,西倚秦嶺,南臨漢江,為三面環(huán)山,南面開口的盆地,境內(nèi)平原、丘陵、山區(qū)各占1/3,年平均氣溫14.4℃~15.7℃,降雨量800~1200mm,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大陸半濕潤氣候。唐河縣位于南陽盆地東緣,地面以淺山和丘陵為主,全縣年均日照總時數(shù)為2188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5.2℃,年均降水量為910mm??梢?,唐河縣氣候溫和,雨量適宜,光、熱、水資源豐富,極適宜半夏藥材的生長。下一篇:唐梔子 |
唐梔子 | 唐河縣申報唐梔子產(chǎn)品正式獲得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地理標志注冊保護?! √茥d子,屬茜草科,常綠灌木。小枝綠色。葉對生,5一7月開花,呈白色。果實卵形,有六角棱,十月成熟。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陰,不耐嚴寒。梔子花、葉、果皆美,花芳香四溢,可以用來熏茶和提取香料;果實可制成黃、紅、藍三種天然色素,其穩(wěn)定性好,著色力強,廣泛用于飲料、糕點、果酒、藥品及其包衣等;根、葉、果實均可入藥;用于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血淋澀痛,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下一篇:唐河麻糖 |
鎮(zhèn)平燒雞 | 鎮(zhèn)平燒雞,也稱鎮(zhèn)平侯氏燒雞。其燒雞色澤鮮艷,斷筋離骨,皮香肉爛,肥而不膩。創(chuàng)制者侯稀山,原籍山東臨沂,1928年從德州名師學做燒雞。1942年日本侵華,他攜妻兒遷居鎮(zhèn)平,繼續(xù)做、賣燒雞。此后,侯氏燒雞聲名大振,經(jīng)久不衰。 鎮(zhèn)平燒雞色、香、味、型別具一格。鹵制中,循環(huán)使用陳年老湯和適量鹽水,配入砂仁、豆蔻、肉桂、百芷、丁香、蘋果等20余種中草藥。鹵制后的燒雞色澤紅潤鮮艷,異香濃郁撲鼻,雞皮不破不絮,造型美觀大方,手提斷筋離骨,牙咬口茬整齊,入口酥軟鮮嫩,松散易嚼,肥而不膩,清而不淡,老幼皆宜。即為名菜佳肴,又是上等的保健滋補品。選銷兩廣、兩湖、川陜及京、津、滬等地,供不應求,香飄九州。 鎮(zhèn)平燒雞的制作過程如下: 1、備料:原料有以下數(shù)種:蜂蜜、林麻油、陳年老湯、鹽水和砂仁、豆蔻、肉桂、白芷、陳皮、良姜、丁香、硝、蘋果等共二十余種中藥。 2、選雞:生長半年以上的公母稚雞,重量在2斤以上。 3、宰殺:齊斷血管、氣管、食管,切割部位準確,血液全部放凈,雞體不能受損。 4、退毛:宰殺的雞趁身體尚溫時,放人60℃左右的熱水中,浸燙一分鐘后,將羽毛退凈,這樣可使雞體潔凈白亮。 5、開剝:雞體退凈羽毛后,先在雞勁脖根外切一小口,露出食管、氣管,然后在雞下腹部(臀部)兩腿之間,切開一道7-8厘米的長口,接著從上口割斷食管、氣管,掏出脖囊,摘除五臟,切下肛門,再用水把余血穢污沖凈。 6、造型:開剝好的雞,放在案板上,腹部向上,用刀將肋骨和雞椎骨中間弄斷,用手捧折,然后用小木棒撐起肚腹,再在下腹脯外開一小口,將兩腿交叉插入腹內(nèi),兩翅交叉插人口腔內(nèi),將雞脖變曲,雞頭俯于一側(cè)翅下,形成一個美觀的元寶體。之后,晾干表面水分,取出小木棒。 7、烹炸:將晾好的雞身用40%-60%的蜂蜜水均勻地涂抹一遍,使雞皮潤澤,然后放入燒至160℃-180℃的林麻油中烹炸,炸出紅黃色后撈出。 8、鹵制:這是最后的一道工序。炸好的雞撈出后,放入另一鍋內(nèi)。此鍋盛有陳年老湯鹽水和布袋裝的中藥,用水火燜至雞熟,時間約需3-5小時。 制成成功的鎮(zhèn)平燒雞可保持2-5天,不會變質(zhì),宜于攜帶,食用時不用刀切,不需加熱,是旅游者理想的佳肴極品。 下一篇:五句子歌 |
張林麻油 | 張林麻油是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張林鎮(zhèn)的特產(chǎn)。林麻油色澤澄黃、微紅、透明、入口醇爽、香味悠長、滲透性強,久放不變其味。 張林麻油是用鎮(zhèn)平縣1鎮(zhèn)特產(chǎn)歪嘴芝麻加工而成,為此而稱林麻油。以區(qū)別于其它地方加工的香油。 “張林”距今有400多年的生產(chǎn)歷史。 據(jù)史書記載,“張林”興于明代,盛于清朝。盛時,1南北三里長街有水井48眼,油坊72處。每逢榨油時節(jié),數(shù)十里香飄四溢,溫馨人脾。 “張林”在海外有“磚牌油”的美稱。據(jù)傳,有一小油販在1購油后,雇人挑往鄧州汲灘,賣給外商。行走途中不料挑夫在路上跌了一跤,將油簍( 一種竹編紙糊的容器)摔破,撒了油。油販怕油少賠本, 就在每簍油中丟進一塊青磚,以充重量。交貨時,外商誤認為青磚是商標品牌,以后買油時,曾指名非“磚牌油”不買,“磚牌油”成了“張林”的商標,一時成為趣談。 如今,“張林”在保持其傳統(tǒng)風味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設備和生產(chǎn)工藝技術,生產(chǎn)的“張林”色澤橙黃微紅、透明、有較濃的果鮮味,性平,味甘入口醇爽,不論烹飪、煎炸食品,還是調(diào)制涼菜,有去腥臊而生香味之效。拌制菜肴,易滲入食物內(nèi)部,滑而不膩。除食用外,“張林”還用以配制中成藥,具有滋陰、清熱、解毒、壯精髓、潤脾胃及涼血、潤燥、消腫、止痛、生肌等功效,被人們普遍食用。經(jīng)西安油脂科學研究所化驗鑒定:“張林”含酸1.67%, 水分及揮發(fā)物0.14%,雜質(zhì)0.14%、折光指數(shù)1.474 及其它指標均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使用芝麻油標準。其衛(wèi)生標準符合國家標準。色澤、氣味、滋味、液度均保持了傳統(tǒng)的“張林”特點。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張林”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當?shù)卣畬⒋肆袨橹攸c科技發(fā)展項目,加以規(guī)劃開發(fā),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以適應國內(nèi)外市場的需要。目前,全縣年產(chǎn)“張林”50萬公斤,銷往外地和國外市場,受到了海內(nèi)外客商的歡迎。下一篇:鎮(zhèn)平杜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