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 | 簡介 |
---|---|
雞澤棉花 | 雞澤棉花 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傳入我國之前,我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xiàn)的。可見棉花的傳入,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種植。棉花大量傳入內地,當在宋末元初。關于棉花傳入我國的記載是這么說的:“宋元之間始傳其種于中國,關陜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陜通西域故也?!睆拇丝梢粤私?,棉花的傳入有海陸兩路。泉州的棉花是從海路傳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廣開來,至于全國棉花的推廣則遲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才推開的。 |
雞澤小麥 | 雞澤小麥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jié),有效分蘗多少與土肥環(huán)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xù)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 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huán)境條件不同,營養(yǎng)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干旱氣候區(qū)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面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面包;生于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面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yōu)質飼料。 雞澤縣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鄲市東北部,太行山東麓海河平原的黑龍港流域,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中原經濟協(xié)作區(qū)范圍內,東經114°51-115°01,北緯36°93-37°49之間,西北距省會石家莊市162公里,距首都北京324公里,西南距邯鄲市65公里;西及西南與永年縣接壤,東及東南與曲周縣交界,北與邢臺市的南和縣、平鄉(xiāng)縣為鄰。 雞澤縣是個農業(yè)縣,農業(yè)人口25萬,非農業(yè)人口僅有一萬,農業(yè)人口占總人數(shù)的96%,小麥種植面積20多萬畝。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tǒng)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東地區(qū)。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于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蛋糕、面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蛋卷、方便面、馕餅、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發(fā)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 |
雞澤葡萄 | 雞澤葡萄是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的特產。雞澤葡萄品種有巨峰、京亞、維多利亞等十多個,青無核一個品種就占據了半壁江山。 河北省雞澤縣種植葡萄的歷史已有20多年了,由于今年光照好,惡劣天氣少,葡萄的總產量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目前,該縣種植葡萄1萬多畝,雖有巨峰、京亞、青無核、紅無核、藤稔(乒乓球)、夏黑、維多利亞等多個葡萄品種,但青無核一個品種就占據了半壁江山。 |
地區(qū) | 特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