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 | 簡介 |
---|---|
殺豬菜 | 特點:過年了,村里一戶人家殺了頭豬,這后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里煮了過油,然后和酸菜、血腸一起燉。農村里灶膛火映著大娘的臉,鍋里放了姜蒜的燉菜煮得咕嘟,咕嘟。等這殺豬菜傳到了城市,城里飯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 下一篇:鍋包肉 |
鏡泊湖山蕨菜 | 鏡泊湖山區(qū)茂密的大森林里,生長著紅松、黃波蘿等珍貴的樹木,在森林的邊緣及荒坡、野地上,還生長著一百多種野生蔬菜,山蕨菜是其中的佳品. 蕨菜,是一種草本植物,俗稱"龍頭菜",又譽為"吉祥菜",當?shù)厝私兴?貓爪子"菜。蕨菜幼嫩的苗是食用部份。它的幼小而尖,卷曲地向內彎抱著,形似貓爪狀,呈青綠色,成熟后便伸開。葉柄黃褐色,可達一至二尺長;根狀莖在地下橫生,外面長一層黑褐色茸毛,內含大量優(yōu)質淀粉,可提制蕨粉。 蕨菜營養(yǎng)豐富,除含淀粉、脂肪、蛋白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C和磷、鈣等,每百克中含胡羅卜素1.68毫克、維生素丙35毫克。它幼嫩的葉莖,是別具風味的野菜佳品,炒食、煮湯、熗拌、鹽漬,清淡鮮美。用熱水略燙一下就可鮮食,也可曬成干菜或用鹽漬長期保鮮。 據(jù)史料記載:"蕨,出生時,卷曲狀如兒拳,長則寬展如雉尾,高三、四尺,莖嫩時無葉,采來加以熱湯,去其涎滑,曬干做蔬,味甘滑,肉煮甚美。姜醋拌食亦佳。"從唐朝開始,人們就喜歡食用蕨菜,現(xiàn)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古代的一些著名詩人贊它:"山童新采蕨芽肥"、"石暄蕨芽紫" ......清朝時,蕨菜也被列為貢品,每年選擇"莖色青紫,肥潤"的蕨菜,曬后,貢奉朝廷。 蕨菜還有一寂藥用價值。它含有野櫻甙、紫云英甙、蕨甙、蕨素、琥珀酸、生物堿等化學成份,可治療風濕關節(jié)炎、痢疾、咳血等病,外敷還可治療濕疹和蛇蟲咬傷。 鏡泊山區(qū)的蕨菜,分布廣,產量高,不受農藥、化肥的影響,菜質優(yōu)良,葉莖肥嫩、肉厚,味道鮮美。 下一篇:殺豬菜 |
鍋包肉 | 鍋包肉是東北的溜肉段衍生出來的一道菜,也是哈爾濱較著名的菜肴之一。因外面包著用土豆做的淀粉,放在油鍋里炸,所以又叫“鍋爆肉”。 幾乎下館子的人都品嘗過。不論是裝修豪華的星級酒店還是簡易路邊的家庭快餐菜譜都寫有此菜,可見其深受大眾喜愛之程度。尤其深得女子和小孩子的口味。 鍋包肉作法 原料:豬里脊肉300克,姜絲5克,蔥絲20克,香菜10克,番茄醬,精鹽、料酒、老抽醬油、白糖、醋、味精、鮮湯、水淀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豬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長、5厘米寬、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鹽、料酒拌勻碼味;用水淀粉及少許色拉油調成稠糊;另用番茄醬,醬油、白糖、醋、味精、鮮湯、水淀粉等對成滋汁。 2.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先將碼好味的肉片與稠糊拌勻,再一片片展開,逐一下入鍋中,炸至外酥內嫩時撈出瀝油。 3.鍋留底油,投入姜絲、蔥絲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勻后起鍋裝盤,撒上香菜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內嫩,酸甜可口。 小貼士: 1.遼寧正宗的鍋包肉是放番茄醬的,而在其他地方如哈爾濱是不放的,我個人認為還是有番茄醬吃起來酸酸的,甜甜的,比較受用. 2.老抽醬油是用來上色比較容易些. 鍋包肉來歷 說起來,這道菜的口味還與“國際關系”有關。當時作為北方重要官方機構的關道衙門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哈爾濱道外20道街),經常需要宴請國外的客人,尤其是俄羅斯客人。俄羅斯人喜歡甜酸口味,北方菜的咸濃口味讓他們很不適應。為了討好大鼻子外國人,道臺下指令,讓廚師們改變口味。鄭興文(名廚世家 家是旗人 父輩居住遼寧)冥思苦索,把原來鮮咸口味的“焦燒肉片”,改為甜酸口味的菜肴。這道菜讓俄羅斯客人非常喜歡,每次來吃飯都要點這道菜。鄭興文根據(jù)菜肴的烹飪程序,給這道菜起名為“鍋爆肉”,俄羅斯人點菜總發(fā)不準音,時間一長,衍化成今天的“鍋包肉”。 下一篇:大煙葉 |
黑龍江白雞 | 黑龍江白雞產于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8個城市以及濱洲、濱綏、濱北、牡佳等鐵路沿線各市、縣和國營農場。數(shù)量在500萬只左右,是專業(yè)戶、國營和集體養(yǎng)雞場的主要飼養(yǎng)品種。 黑龍江白雞起源于日偽時期遺留的來航雞。建國后,由于常和政府對發(fā)展養(yǎng)雞業(yè)非常重視,經黑龍江省畜牧科技人員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精心選育,質量和數(shù)量不斷提高,定名為黑龍江白雞。 黑龍江白雞產蛋率高,抗寒,耐粗飼,適應性強;體型小,羽毛潔白、緊密,外型輕秀,體軀長,腿較高,后軀發(fā)達。母雞冠為單冠,有4—5個冠峰,倒于側。雞冠、肉垂、臉呈鮮紅色,背平直,胸寬而深,腹大而軟,兩翅緊貼身體,尾羽十分發(fā)達。膚、喙、腳為黃色,耳為白色。公雞雞冠大而直立,胸寬深,頸羽、肩羽、鞍羽富有光澤,腿粗壯而高,體軀健壯。 黑龍江白雞在一般飼養(yǎng)條件下,年產蛋量在160枚左右。如果飼養(yǎng)條件好,年產蛋量可達200枚以上。蛋重54—60克。蛋皮為白色。性成熟為180—240天,生產性能好。 下一篇:鏡泊湖山蕨菜 |
大煙葉 | 工藝:立夏時,挖池填土做成苗圃,然后撒籽、澆水,上面篩上一層細土,蓋上一層卵石。幾天后,綠絨絨的煙苗長出一片;長到兩寸多高時燒透一次清水,移栽到煙地里。個把月后需給煙打底葉、培根長;長出十來片葉子后,還需掐尖、打杈。到白露之前,煙葉長出“蛤蟆紋”時就可以摘收煙葉了。收下煙葉后,用黃蒿蓋起來;待漚成金黃色時,把煙葉穿串晾曬。晾曬后裝入柳筐在鍋上蒸,再放在木制的模子里,壓成寬一尺,厚兩指的煙塊就可以了。下一篇:黑龍江白雞 |
人參 | 鏡泊湖山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森林植被,植被,給中草藥植物的滋生,提供了優(yōu)異的的條件。黃芪、貝母、黨參、刺五加等名貴藥材比比皆是;最有名氣的是人參。它可謂中草藥之冠,居"東北三寶"之首。 人參主根的上部,圓得好象人頭,支根叉開成"八"字形,猶如人的胳膊和腿,類似人體,故稱人參,土名叫"棒槌"。屬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手,主要生長在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體里。株高可達六厘米,葉為掌狀復葉,輪生在莖的項端。第一年生一個葉柄,三個復葉,叫"三花";兩年后生五個復葉,如伸開的手掌,叫"巴掌";第四年開花,為傘狀花序,開在莖的頂部,呈淡綠色;果實是紅色球狀,猶如一團紅瑪瑙,直到第七年,長出六個"巴掌",也叫"六品葉"。人參每年夏季開花,秋季果實成熟,山參的種子落地,需要二十至二十二個月才能發(fā)芽,經過四十到五十年的時間,才能長到一兩重。一兩山參的價格比一兩黃金還貴。所以,人們常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按舊制十六兩為一斤算)。 上山挖參,叫"放山",也叫"采寶"。從前,鏡泊山區(qū)的"放山"人,一般都結成伙,采參時,每人間隔三米左右,列成橫隊,用"索撥棍"撥拉草叢,仔細尋找。當有人發(fā)現(xiàn)人參時,立即高喊:"棒槌!"伙伴們馬上應一聲:"快當!"便函迅速地跑過來,先用一條兩頭拴銅線的紅線把人參莖拴上,然后,鏟去周圍的雜草,用木器掘出土,再用竹簽慢慢剔除根須音的余土,一直挖到三尺多深,才能托出一個完整的人參。 關于人參,鏡泊湖一帶民間淬著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有的說:人參是一個帶著紅兜肚的胖娃娃;有的說,人參是一個頭簪紅花身穿綠襖的小姑娘;還有的說,人參化成了一位銀須飄灑的老翁......他們都是善良和正義的化身,為窮人解脫苦難。對人參的藥物作用,人們也給它披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說吃了人參能長生不老,返老還童,起死回生等等。人參的確是一種極為名貴的藥材。 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人參的藥物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名醫(yī)扁鵲對人參的藥性、療效就有所了解;明代藥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人參能補五臟,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可輕身延壽。到了近代,據(jù)一些科學工作者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中含有:人參甙,有刺激中腦、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可促進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還含有糖6甙類、人參單寧等,對刺激內分泌系統(tǒng),降低血糖都有良好的療效,特別是近幾年來,它已經成為治療各種癌癥的良藥,也是宇宙飛行保健的佳品之一。 人參應用的范圍廣,價值高,生長的卻極為緩慢,再加上不斷的采挖,山參就越來越少了(現(xiàn)在每年全國只產幾千兩)。我國早在三百年前,便開始了人工栽培,人們把這種人參叫園參。鏡泊山區(qū)的參園很多,給湖光山色增添了不少光彩。下一篇:達斡爾族傳統(tǒng)婚俗 |
克山馬鈴薯 | 黑龍江省克山縣,是馬鈴薯之鄉(xiāng)。全縣地貌類型主要地形為丘陵漫崗平原。境內整體趨勢東北部地勢高,丘陵起伏;西南部地勢低,波狀起伏,漫川漫崗??松娇h土壤為淋溶黑鈣土,松軟肥沃,腐殖質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素有“黑土明珠”之稱,pH值6.8-7.0之間,有機質含量4.0%,速效氮80-150ppm,速效磷14-30ppm,速效鉀在150ppm以上。土壤地貌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 境內有5條河流:訥莫爾河、烏裕爾河、潤津河、鰲龍溝、泰西河,這些河流夏季蓄水充足、無污染,有利于開發(fā)為灌溉用水。 克山縣地處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屬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shù)2709.9小時,年均氣溫1.1℃,≥10℃的有效積溫2500℃,全年無霜期125天,年均降雨量550毫米,集中在6-8月份,正值土豆塊莖膨大需水多的時期。以上氣候特點適宜土豆生長所需的喜冷涼、長日照、膨大塊莖水肥需求量大的生理特性。 克山馬鈴薯主要品種為黑豐、黃麻子等,以其個頭大,口感好,淀粉含量高的優(yōu)特點,深受廣大食用者的喜愛,成為眾多蔬菜批發(fā)、零售商的首選。 地域范圍 克山縣自然條件優(yōu)越,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齊齊哈爾東北部,為小興安嶺伸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處東經125°10′57″-126°8′18″、北緯47°50′51″-48°33′47″,海拔198.7米-381.7米,地形為丘陵漫崗平原。總土地面積31.4萬公頃,耕地面積20.2萬公頃。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克山縣范圍內15個鄉(xiāng)鎮(zhèn)中的10個鄉(xiāng)鎮(zhèn),分別為古城鎮(zhèn)、雙河鄉(xiāng)、河南鄉(xiāng)、河北鄉(xiāng)、向華鄉(xiāng)、古北鄉(xiāng)、北聯(lián)鎮(zhèn)、曙光鄉(xiāng)、北興鎮(zhèn)、克山鎮(zhèn),共轄80個行政村,地域保護面積20萬公頃,其中馬鈴薯生產面積2.7萬公頃,總產量80萬噸。 2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1)土壤地貌情況:全縣地貌類型主要地形為丘陵漫崗平原。境內整體趨勢東北部地勢高,丘陵起伏;西南部地勢低,波狀起伏,漫川漫崗??松娇h土壤為淋溶黑鈣土,松軟肥沃,腐殖質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素有“黑土明珠”之稱,pH值6.8-7.0之間,有機質含量4.0%,速效氮80-150ppm,速效磷14-30ppm,速效鉀在150ppm以上。土壤地貌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 ?。?)水文情況:境內為典型的丘陵漫崗地區(qū),全境地表徑流與地下水總量4.11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44億立方米。境內有5條河流:訥莫爾河、烏裕爾河、潤津河、鰲龍溝、泰西河,這些河流夏季蓄水充足、無污染,有利于開發(fā)為灌溉用水。 ?。?)氣候情況:克山縣地處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屬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shù)2709.9小時,年均氣溫1.1℃,≥10℃的有效積溫2500℃,全年無霜期125天,年均降雨量550毫米,集中在6-8月份,正值馬鈴薯塊莖膨大需水多的時期。以上氣候特點適宜馬鈴薯生長所需的喜冷涼、長日照、膨大塊莖水肥需求量大的生理特性。 ?。?)人文歷史情況:克山縣馬鈴薯生產始于清末,大約有100年歷史,農村家家有種植馬鈴薯的經驗。由于自然條件優(yōu)越,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建國后經過3次品種大更換,面積和產量大幅度增長,因而自60年代以來,始終是全國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和商品薯集散地,2005年中國馬鈴薯年會克山縣是唯一的參觀現(xiàn)場,位于克山境內的“黑龍江省馬鈴薯改良中心”也晉升為“全國馬鈴薯改良中心”。近年來克山縣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工作力度,形成以林帶網格為單位的連片規(guī)模種植,形成統(tǒng)種分收的栽培模式,栽培水平大大提高。 生產技術要求 ?。?)地塊選擇:實行三茬以上輪作,以豆類、麥類、玉米、等為前茬,選擇有深翻基礎、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適宜的pH值5.0~7,小麥、玉米茬較為適宜,大豆、雜糧茬次之,忌用甜菜茬,禁忌與茄科作物連作。 ?。?)品種選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當?shù)刂髟云贩N,在選用脫毒種薯的基礎上,根據(jù)用途進行選擇品種。克山縣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品種以克新1、克新2、克新4、克新12等品種為主,品種較少,多為商品薯,優(yōu)質加工類型品種較少。20世紀90年代后,一些新的優(yōu)良品種先后被推廣,克字號系列品種已經發(fā)展到20多個,而且品種特征多樣;同時還引進了早大白、大西洋等一些優(yōu)良的外來品種。 ?。?)主要技術控制:在嚴格的地塊、品種選擇的基礎上,普遍推廣應用脫毒種薯技術;普遍推廣土壤深耕深松技術;普遍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遍應用大壟栽培技術;普遍使用無公害肥料和農藥,農家肥要經過無公害處理;種、管、收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 ?。?)產品收獲:待地上部莖葉全部由綠變黃、塊莖停止膨大后,根據(jù)鮮薯上市或交售、貯藏時間適期收獲。收獲前一周殺秧,收獲的鮮薯先要充分攤晾,待薯皮木栓化后方可運輸、貯藏。 ?。?)生產記錄要求:對生產地點,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農機具,所施用肥料名稱、施肥方式、施肥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施藥方式和施藥時間,收獲、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產品典型品質特性特征和產品質量安全規(guī)定 ?。?)外在感官特征:薯型圓形或橢圓形,表皮麻紋、黃皮黃肉或白皮白肉,芽眼較淺,適宜鮮食菜用。煮食時,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潤,風味獨特,烹菜時香味散于屋內,口感較好,不宜斷裂,克山縣馬鈴薯營養(yǎng)齊全,是全國馬鈴薯的代表,享譽國內外。 ?。?)內在品質指標:克山馬鈴薯尤以淀粉、蛋白質、鐵、維生素C、B1和B2的含量為豐富。淀粉含量一般在17%左右,干物質一般21.5%左右。2500g鮮馬鈴薯含有蛋白質42g、脂肪15.5g、糖類615g、熱量2770cal、粗纖維31g、礦物質1586.5g、維生素452.05mg。 ?。?)安全要求:保護環(huán)境使基地符合國家生產無公害馬鈴薯生產條件:環(huán)境質量達到NY5010-2002標準,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NY5221-2005標準。建立環(huán)境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在基地方圓5公里和上風向20公里范圍內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礦企業(yè),防止工業(yè)“三廢”污染基地;設立環(huán)境保護標志牌;標志范圍內的畜禽養(yǎng)殖場糞水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施用的農家肥必須經高溫發(fā)酵腐熟,確保無害。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guī)定 ?。?)包裝:在包裝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裝和袋式包裝兩種。 ?。?)標識:標志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tǒng)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克山馬鈴薯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型式)。 下一篇:克山大豆 |
克山大豆 | 克山縣素有“北國糧倉”、“大豆之鄉(xiāng)”之稱??松酱蠖公@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松酱蠖篂閲肄r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克山縣位于黑龍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地區(qū)東北部??松椒鶈T約332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約302萬畝。克山物化天寶,土質肥沃,農業(yè)優(yōu)勢得天獨厚,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大豆出口基地縣和馬鈴薯基地縣,素有“北國糧倉”、“大豆之鄉(xiāng)”之稱。 黑龍江克山縣綠色食品協(xié)會申報的“克山大豆”通過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克山大豆劃定的產地地域保護范圍:克山縣范圍內15個鄉(xiāng)鎮(zhèn),即古城鎮(zhèn)、雙河鄉(xiāng)、河南鄉(xiāng)、河北鄉(xiāng)、向華鄉(xiāng)、古北鄉(xiāng)、北聯(lián)鎮(zhèn)、曙光鄉(xiāng)、北興鎮(zhèn)、克山鎮(zhèn)、西聯(lián)鄉(xiāng)、西建鄉(xiāng)、發(fā)展鄉(xiāng)、西河鎮(zhèn)、西城鎮(zhèn)。地理坐標為東經125°10′57″~126°08′18″,北緯47°50′51″~48°33′47″。 2012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克山大豆”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地域范圍 克山縣自然條件優(yōu)越,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齊齊哈爾東北部,為小興安嶺伸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處北緯47°50′51″--48°33′47″、東經125°10′57″--126°8′18″,海拔198.7米—381.7米,地形為丘陵漫崗平原??偼恋孛娣e31.4萬公頃,耕地面積20.2萬公頃??松酱蠖沟乩順酥颈Wo范圍為克山縣范圍內15個鄉(xiāng)鎮(zhèn),即古城鎮(zhèn)、雙河鄉(xiāng)、河南鄉(xiāng)、河北鄉(xiāng)、向華鄉(xiāng)、古北鄉(xiāng)、北聯(lián)鎮(zhèn)、曙光鄉(xiāng)、北興鎮(zhèn)、克山鎮(zhèn)、西聯(lián)鄉(xiāng)、西建鄉(xiāng)、發(fā)展鄉(xiāng)、西河鎮(zhèn)、西城鎮(zhèn)。共轄122個行政村,地域保護面積31.4萬公頃,其中大豆生產面積13萬公頃,總產量27萬噸。下一篇:克山縣甜菜 |
拜泉蕓豆 | 拜泉縣是全國農業(yè)生態(tài)先進縣,其傳統(tǒng)產品--蕓豆以質地純、品種、無污染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年種植面積20萬畝,年商品量2萬噸。2000年被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授予A級綠色食品。同時被中國特產之鄉(xiāng)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蕓豆之鄉(xiāng)”。 拜泉縣是國家首批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試點縣,經過20多年的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全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為發(fā)展綠色、無公害蕓豆生產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宜農小氣候。 蕓豆種植在拜泉縣有著傳統(tǒng)的習慣和悠久的歷史,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全縣年均蕓豆種植面積在10萬畝左右,產量在1.2萬噸以上。特別是2000年被中國特產之鄉(xiāng)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蕓豆之鄉(xiāng)以來,拜泉縣委、縣0緊緊抓住這一蘊藏無限商機的難得機遇,大力發(fā)展蕓豆產業(yè),全縣涌現(xiàn)出了多個蕓豆生產專業(yè)村、屯和專業(yè)種植大戶。 幾年來,蕓豆市場價格看好,農民種植積極性很高,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蕓豆種植農戶都能夠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的要求進行種植和管理,極大地提高了蕓豆品質。很多外商來拜泉縣考察時,對這里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科學的管理表示贊賞,尤其是對蕓豆的質量,給予高度的贊譽,拜泉的蕓豆已經遠銷美國、日本、南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qū),形成了以蕓豆為主的特色主導產業(yè),帶動了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獲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 地域范圍 拜泉縣位于東經125°30′13″-126°33′04″,北緯47°17′51″-47°52′52″。地域保護區(qū)面積為25萬公頃,包括拜泉鎮(zhèn)、豐產鄉(xiāng)、長春鎮(zhèn)、大眾鄉(xiāng)、興農鎮(zhèn)、興華鄉(xiāng)、上升鄉(xiāng)、國富鎮(zhèn)、新生鄉(xiāng)、三道鎮(zhèn)、興國鄉(xiāng)、愛農鄉(xiāng)、富強鎮(zhèn)、龍泉鎮(zhèn)、永勤鄉(xiāng)、時中鄉(xiāng),現(xiàn)拜泉蕓豆生產面積7400公頃。地處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嫩江地區(qū)東部。東以通肯河與海倫為界,南與明水毗鄰,西與依安接壤,北與克山、克東相連。總面積為3599.15平方公里??傏厔菔切∨d安嶺余脈與松嫩平原腹地的由西部平原東部丘陵的地帶。海拔高度241-325米之間。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土壤地貌情況:拜泉縣整個地勢略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由東向西逐漸平緩,呈方形。森林覆蓋率高,人工造林面積超過123萬畝,森林覆被率達到23%。全縣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黑鈣土。土地肥力在堿解帶213P,有效磷47.1PM,速效鉀286PTM,有機質3.4%。 ?。?)水文情況:拜泉縣境內通肯河、雙陽河、潤津河,水系發(fā)達,總蓄水量129億立方米,近年來我縣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共興修水庫和塘壩30多座,為農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候情況:拜泉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春秋季節(jié)分明,夏季短暫。年積溫2441℃,年降雨量325.7毫米,全縣日照時數(shù)平均為2544.6小時,年無霜期120天,適合北方大部分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對種植蕓豆極為有利。 ?。?)人文歷史情況:蕓豆原產于我國中原一帶,先民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饵S帝》“樹藝五谷”,《周禮》曰“谷宜五種”,《詩經》云“執(zhí)之荏菽”,我國傳統(tǒng)農作物“黍、稷、菽、麥、稻”五谷中的“菽”就是以蕓豆為主體的豆類的總稱。隨著近代東北黑土地墾殖的迅速展開,蕓豆大約在110年前開始在拜泉境內引種,并很快成為當?shù)鼐用裼绕涫寝r民主要食品的基本構成部分,成為家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被譽為黑土地上的寶石、農民的細糧。將收獲的蕓豆加水煮爛,搗成泥狀或干磨成粉,加糖制成豆沙,用做各種主食和點心的餡。用黃米面、小麥粉、玉米面、糯米面乃至土豆淀粉制作外皮,包出的各種豆包類食品香美可口,誘人食欲,而且抗餓,在溫飽難以解決的困難生存條件下屬硬干糧,在城里人心目中,以蕓豆為原料的黏豆包是比細糧還要珍貴的佳食美餐。特別是在廣大農村,一進臘月門,家家淘黃米,戶戶包豆包,村民們互相幫忙,圍火盆,就油燭,嘻嘻哈哈、熱火朝天地包著一蓋簾又一蓋簾的黏豆包備用,要一直忙乎到臘月二十三(小年)以后。而整個正月里每天兩頓飯中至少有一頓吃黏豆包;夏鋤期間,為保持體力,每天也少不了一頓黏豆包,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傳統(tǒng)?!芭质|豆、大發(fā)糕,豆沙餡、黏豆包”,成為拜泉農家獨具特色的古老傳統(tǒng)并且至今仍對旅游人群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計劃經濟時代,拜泉蕓豆是僅有的幾種出口產品中的重中之重,當時主要是遠銷蘇東。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早已不再為能夠吃飽而發(fā)愁的今天,以黏豆包為代表的蕓豆食品的魅力不但絲毫不減,反而日益興盛。在拜泉的大街小巷,以及在農村的大集上,總有極具地方特色的豆包黏糕的叫賣聲傳進耳鼓,拜泉城鄉(xiāng)也因此雨后春筍般地涌現(xiàn)出諸多專門制作生產發(fā)糕豆包的個體戶、專業(yè)戶、甚至私營業(yè)主。這些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已成為拜泉人的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餐飲文化標志。 下一篇:拜泉縣苗木 |
訥河馬鈴薯 | 訥河市是著名的馬鈴薯之鄉(xiāng),馬鈴薯產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年種植面積40萬畝,年產馬鈴薯50余萬噸。其新鮮馬鈴薯、雪花牌馬鈴薯淀粉、港進牌粉絲粉皮,被國家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授予-綠色食品 訥河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0.7℃。6-8月份馬鈴薯結薯期平均氣溫為19.7℃,降雨量為300.8mm,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7%,而且該時期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馬鈴薯塊莖的膨大。訥河市耕地面積450萬畝,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90%的土質以黑鈣土為主,土壤有機質豐富,耕地面積的80%以上均適合種植馬鈴薯,每年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在4萬公頃左右,最高年份種植面積達7萬公頃,平均單產為22.5噸/公頃。由于自然條件優(yōu)越,許多馬鈴薯研究單位把訥河作為新品種試驗、示范的基地,由于新品種的效益較高,農戶種植的積極性也比較高。目前訥河市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多達20多個,品種類型繁多。 訥河市種植馬鈴薯的歷史雖不長,但馬鈴薯種植面積大,分布廣。農民在種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訥河也是全國最早開始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地區(qū)之一,種薯專業(yè)村的農戶種植種薯的技術水平較高。訥河市十分重視馬鈴薯種植技術的研究推廣。90年代中期農業(yè)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與種植技術的發(fā)展,研究總結出了“松耙整地,按需選種,種薯脫毒,催芽處理,適時播種,以肥保密,防治疫病,精管細收?!钡脑G河模式。在高淀粉加工薯的研究方面,訥河市農業(yè)技術研究部門于90年代開始引進各地高淀粉、高產品種,進行篩選試驗。根據(jù)加工企業(yè)的生產加工實際情況,研究出了早、中、晚熟高淀粉品種搭配的種植模式,通過品種搭配,分期收獲,提前加工,延長了加工期,并選擇出了相應品種。在引進的高淀粉品種中篩選出了淀粉含量最高達24%的榆薯CA,并大面積推廣了較當家品種淀粉含量高3個百分點的克新13號馬鈴薯,到目前為止該品種在訥河市年種植面積在3萬公頃左右,并于1998年創(chuàng)了畝產3850公斤的單產最高紀錄。為適應馬鈴薯產業(yè)的發(fā)展,技術人員于2000年開始了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 訥河馬鈴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黑龍江省訥河市訥河鎮(zhèn)、拉哈鎮(zhèn)、老萊鎮(zhèn)、龍河鎮(zhèn)、學田鎮(zhèn)、通南鎮(zhèn)、九井鎮(zhèn)、訥南鎮(zhèn)、二克淺鎮(zhèn)、長發(fā)鎮(zhèn)、-鎮(zhèn)、同義鎮(zhèn)、同心鄉(xiāng)、和盛鄉(xiāng)、興旺鄉(xiāng)、孔國鄉(xiāng)等16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下一篇:熗干豆腐絲 |
依安蕓豆 | “奶花蕓豆產依安,花色純正粒飽滿,多種用途多品味,營養(yǎng)成分不一般,富了客商和農戶,走進世界各國間”。這是對依安縣奶花蕓豆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依安縣把發(fā)展營養(yǎng)豐富、適應性好、用途廣泛、市場走俏、經濟效益高的奶花蕓豆作為促農增收、拉動縣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產業(yè)。通過正確引導、大力扶持、市場牽動、效益吸引,使該項產業(yè)不斷做大做強,并行銷到世界五大洲。 小蕓豆成為農民致富“金豆豆” 種植奶花蕓豆與其他作物相比,投入低、風險小、效益高,在依安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從八十年代中期這個縣就開始規(guī)模種植,1999年以后,依安縣一些鄉(xiāng)鎮(zhèn),特別是最適合種植的烏裕爾河以南的10個鄉(xiāng)鎮(zhèn),開始把奶花蕓豆作為主栽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多年來一直穩(wěn)定在35萬畝以上。今年,這個縣種植面積猛增到60萬畝,現(xiàn)在長勢喜人,即將收獲。 奶花蕓豆給依安縣農民帶來了實惠。去年,這個縣種植奶花蕓豆40萬畝,平均單產達到200公斤,全縣農民僅此一項純收入達到1.19億元。其中依龍鎮(zhèn)種植15萬畝奶花蕓豆,總產達到1.44萬噸,收入3456萬元,戶均收入2600元,人均收入近700元。該鎮(zhèn)東風村農民劉國才,每年種植奶花蕓豆都在100畝以上,年獲純效益3萬多元。現(xiàn)在,依安的奶花蕓豆,已從查田補種的小品種,發(fā)展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小蕓豆闖出大市場 由于特殊的土質和地理位置,依安縣生產的奶花蕓豆花色純正、粒型規(guī)范、光澤度好、蛋白質含量高,在國際市場上倍受歡迎,供不應求,并全部銷到國外,其中總量的80%銷到南非、古巴、科威特、印尼、巴基斯坦,總量的20%進入法國、美國市場,成為全國知名的奶花蕓豆集散地,并牢牢確立了全省生產、出口第一縣的地位。南非客商對依安縣的奶花蕓豆情有獨鐘,并作出這樣的評價:依安縣的奶花蕓豆品質優(yōu)良、口感上佳、色澤喜人、數(shù)量可觀。如今,依安縣的奶花蕓豆在大連、天津、威海三個海關成為免檢產品。在法國、美國,只有依安縣的奶花蕓豆才可以進超市。 地域范圍 依安縣位于黑龍江省西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北緣,齊北鐵路中段。東與拜泉分界,西與富裕為鄰,北與克山、訥河毗連,南與林甸、明水接壤,地理位置為東經124°50'一125°42',北緯47°16'一48°02',主要是依安縣境內的依龍鎮(zhèn)、富饒鄉(xiāng)、三興鎮(zhèn)、中心鎮(zhèn)、新興鄉(xiāng)、新發(fā)鄉(xiāng)、陽春鄉(xiāng)、解放鄉(xiāng)、雙陽鎮(zhèn)、依安鎮(zhèn)、太東鄉(xiāng)、上游鄉(xiāng)、紅星鄉(xiāng)、先鋒鄉(xiāng)、新屯鄉(xiāng)等15個鄉(xiāng)鎮(zhèn),地域保護范圍面積為265600公頃,地域內蕓豆生產面積為25000公頃,蕓豆總產量為6000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產品特性。 依安地區(qū)為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干物質積累和營養(yǎng)成份的合成。株高59.0-87.9cm,主莖分枝3.5-4.1個,主莖節(jié)數(shù)9.2-11.1節(jié),單株莢數(shù)6.4-15.7個,莢長8.4-11.1cm,莢粒數(shù)3.6-3.9粒,百粒重46.6-49.7g,百克粒數(shù)230-252粒。生育期一般在85-95天,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強。該產品外觀顏色純正,渾圓而又富有光澤,盈實而又細膩如醴,食之順滑,入口留香。回味甘爽,品味極佳。 2、外在感官特征:依安蕓豆籽粒飽滿無暇,大小均勻,籽粒黃底紫紋,淺凹陷腎形;種臍白色,橢圓;臍環(huán)褐色,食口性好,品質佳。 3、內在品質指標: 依安蕓豆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和纖維等,其中蛋白質含量大于20%、粗纖維大于4.0mg/kg、碳水化合大于7g/100g、鈣大于9.20×102 mg/kg、鐵大于6.9×101mg/kg、磷大于35mg/100g、脂肪小于1g/100g。 4、安全要求:依安蕓豆嚴格按照《無公害蕓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求,產地環(huán)境條件符合NY5332-2006 無公害食品大田產地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產品符合NY5202-2005無公害食品糧用豆的標準要求。下一篇:依安大鵝 |
甘南葵花籽 | 甘南縣葵花種植歷史悠久??ㄗ驯粐揖G色食品發(fā)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具有產量高、籽大、色澤鮮、口感好等特點,使用后具有健腦、養(yǎng)肝、益腎、降壓、降低膽固醇之功效,深受中外客商垂青。甘南縣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向日葵之鄉(xiāng)”,是國家級綠色葵花生產基地、全國節(jié)水灌溉示范縣。 甘南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的南麓。全縣幅員面積479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97萬畝,其中葵花年種植面積80萬畝。年平均降水量455毫米,光照充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6%以上。全縣下轄5鄉(xiāng)5鎮(zhèn),95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其中農業(yè)人口24.8萬多人,農村勞動力14萬人,種植加工具有豐富的勞力資料。2000年8月,甘南縣被中國特產之鄉(xiāng)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向日葵之鄉(xiāng)”。 甘南縣種植向日葵十分普遍,出產的葵花籽具有產量高、籽大、色澤鮮、口感好等特點,使用后具有健腦、養(yǎng)肝、益腎、降壓、降低膽固醇之功效。特別是由黑龍江省唯一一家縣級向日葵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甘葵系列”優(yōu)質品種更是深受廣大種植戶的青睞。“甘葵”系列大瓜子不僅銷售全中國各地,而且銷售到了海外市場。 甘南充分發(fā)揮甘南“中國向日葵之鄉(xiāng)”的品牌優(yōu)勢,大力宣傳甘南,大力發(fā)展甘南的葵花產業(yè)。形成了科研+基地+農戶+公司的葵花產業(yè),全中國最大的葵花生產銷售市場在這里形成規(guī)模,年葵花交易量已達3.5億斤,甘南縣收獲葵花子花產業(yè)成為甘南“支柱產業(yè)”。2002年以齊齊哈爾港聯(lián)公司加工企業(yè)為主體的4萬畝向日葵加工原料基地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認證為A級綠色食品。2004年,甘南縣又被國家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認定為“5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向日葵標準化生產基地”。 地域范圍 甘南葵花籽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甘南鎮(zhèn)、中興鄉(xiāng)、長山鄉(xiāng)、音河鎮(zhèn)、興隆鄉(xiāng)、寶山鄉(xiāng)、平陽鎮(zhèn)、東陽鎮(zhèn)、巨寶鎮(zhèn)、查哈陽鄉(xiāng),地域保護范圍面積35000公頃,其中葵花生產面積為15000公頃,年產量12萬噸。。地處東經122°54′6″--124°28′12″,北緯47°25′7″—48°32′5″,東鄰嫩江、諾敏河與內蒙古的莫旗及我省富裕、訥河相望,南與齊齊哈爾市區(qū)及龍江為鄰,西北以成吉思汗邊壕與內蒙阿榮旗和布旗為界。全縣轄五鄉(xiāng)五鎮(zhèn),95個行政村,611個自然屯,37萬人。幅員面積47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8萬畝,草原112萬畝,可供開發(fā)的水面8.4萬畝。全縣水草豐盛純凈,空氣清新,主水源的嫩江干流源于大興安嶺,無污染源,水質好,水量充沛。下一篇:甘南水稻 |
富拉爾基溫水大米 | 富拉爾基土壤屬于溫帶草原類型。天然黑土,肥沃如油。土壤類型繁多,有草甸黑土、碳酸鹽草甸土,堿化草甸土、草甸土、泛濫地草甸土,草甸型水稻土,堿化草甸土,風沙土和黑鈣型沙土等十多種土壤。主要是草甸型黑土和水稻土,其主要特點是地下水位高、土層水分充足。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86%,含氮0.162%,含磷0.074%,含鉀2.84%,是保水深肥的高產土壤。更難能可貴的是,“富拉爾基溫水大米”的歷史淵源及知名度頗為久遠,早在明代后期就有契丹族后裔達斡爾族人居住在這水草肥美的嫩江岸邊。在這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開始了水稻原生態(tài)種植。 溫水稻的稻粒飽滿,米質晶瑩剔透,營養(yǎng)成分含量高,品質優(yōu)良、口感上乘,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交口稱贊。 截至目前,“富拉爾基溫水大米”已暢銷到四川、北京、蘇州、杭州、廣州等78個大小城市。還被齊齊哈爾市政府確定為政府賓館招待指定用米。 富拉爾基溫水大米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qū)杜達鄉(xiāng)、長青鄉(xiāng)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qū)人民政府《關于申報富拉爾基溫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qū)域的請示》,齊富政呈〔2012〕14號 富拉爾基溫水大米協(xié)會企業(yè)標準:Q/FWX001-2012《富拉爾基溫水大米》下一篇:蛤士蟆油 |
北大倉酒 | 北大倉酒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北大倉酒廠采用貴州省茅臺酒廠生產工藝,于1958年制成的優(yōu)質大曲酒。 該酒于1958年試制,1960年以其獨特的風格上市,這種白酒既具有醬香型大曲白酒的典型風格,又具有北方白酒的特點,頗受歡迎。 此酒在1962年東北地區(qū)釀酒協(xié)作會議上,名列東北12種酒的第一名,1978年在全省優(yōu)質酒評酒會上被評為地方名酒,1980年在全省優(yōu)質酒評比會上再次評為地方名酒,1984年獲輕工業(yè)部系統(tǒng)銅杯獎。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在古代名卜奎城,每到春天,風很大,有時風卷黃沙,塵土飛揚,遮天蔽日,樹木頃折,故素有“風刮卜奎”之說。過去地處肥沃的嫩江平原的齊齊哈爾,“天蒼蒼,野茫茫,人煙稀少,一片荒涼”,被稱為“北大荒”。而今的北大荒,已成為有名的“北大倉”。故該酒取名為北大倉酒。 北大倉酒以當?shù)靥禺a的“大蛇眼”高粱為原料,用大麥、小麥、大豆、玉米等制成的大曲為糖化發(fā)酵劑,在借鑒茅臺酒釀造工藝的基礎上,結合本地情況,工藝上采取一次投料,池上堆積,連續(xù)加曲,分批取酒,長期貯存,精心勾兌釀成。 北大倉酒的酒質特點;清亮透明,呈微黃色,醬香突出,幽香純正,入口醇正,柔和綿甜,余香不息,屬醬香型白酒。評酒者認為:聞之香撲鼻,近似茅臺香味;飲之入口柔軟,回味綿長。該酒除內銷外,還出口國外。 北大倉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區(qū)、建華區(qū)、鐵鋒區(qū)、富拉爾基區(qū)、昂昂溪區(qū)、龍江縣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下一篇:龍江小米 |
梅里斯油豆角 | 油豆角,為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氨基酸、膳食纖維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為我國東北地區(qū)優(yōu)質特產品種。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齊齊哈爾的北大門,是通往內蒙古的重要通道,南北兩座嫩江公路大橋將梅里斯與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qū)緊緊連在一起;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是1988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的市轄民族區(qū),是全國唯一的市轄達斡爾族區(qū),全區(qū)轄四鎮(zhèn)二鄉(xiāng),一個街道辦事處,48個行政村,138個自然屯,面積2078平方公里. 全區(qū)水草豐盛純凈,空氣清新,作為齊齊哈爾市最大的副食品生產基地,主水源的嫩江干流源于大興安嶺,無污染源,是全國僅有的兩條無污染的江河之一,水質好,水量充沛。梅里斯油豆角是2009年申報并獲批準。梅里斯油豆角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的達呼店鎮(zhèn)與共和鎮(zhèn),地域保護范圍面積4000公頃。油豆角種植區(qū)屬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為415毫米,年平均氣溫為3.2℃,日照時數(shù)為2861.9小時,無霜期為136天。有效積溫為2718℃,晝夜溫差大,利于農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光熱資源充足,是黑龍江省熱量最好的地區(qū)之一。油豆角作為我區(qū)傳統(tǒng)產業(yè),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庭院中走來,逐步走向市場,漸漸做大做強,成為我區(qū)的一村一品的主導產業(yè)。早在80年代前,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的油豆角,只是松散種植,沒有形成規(guī)模,主要集中在梅里斯區(qū)的各個村屯,由于梅里斯油豆角的銷售市場廣闊,油豆角產業(yè)逐漸作大作強,成為我區(qū)主導產業(yè)之一。我區(qū)主要種植的油豆角品種為紫花油豆、八月綠、九月油,植株蔓生,生長勢強,蔓長2.0--2.5m,葉片大,深綠色,花冠紫色。6葉時開始結莢,嫩莢長15--18cm、寬2.8--3.2cm,扁條形,肥大肉厚,纖維少,味佳,品質好,耐貯運;嫩莢整齊,綠色,莢尖紫紅,商品性好。梅里斯油豆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每100克油豆角產品中,含有維生素A27毫克,維生素C11毫克,蛋白質2.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3.9克,胡蘿卜素160毫克,核黃素0.08毫克,鈣69毫克,磷56毫克,鐵1.9毫克,賴氨酸169毫克.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它的氨基酸組成及比例也比較合理,含有人體必須的18種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較高。此外油豆角還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均衡營養(yǎng):有平衡膳食的作用,堅持食用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幾率,是餐桌上必備的菜肴。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日照時間較長,無霜期為136天,晝夜溫差大,利于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光熱資源充足,是黑龍江省熱量最好的地區(qū)之一。梅里斯油豆角是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發(fā)出的綠色無公害產品之一。2009年,梅里斯油豆角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 梅里斯油豆角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梅里斯油豆角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的達呼店鎮(zhèn)與共和鎮(zhèn)。地理坐標為東經123°31′-124°19′,北緯47°13′-47°53′。下一篇:梅里斯洋蔥 |
富裕老窖 | 富裕老窖酒業(yè)始建1915年,是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釀酒企業(yè)。企業(yè)科技力量雄厚,產品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并已建立自己的綠色原料基地。富裕老窖酒業(yè)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先進企業(yè),是黑龍江省五大白酒企業(yè)之一!其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黑龍江省名牌產品。富裕老窖主要產品有以“富裕老窖”酒為代表的濃香型系列;以“富裕春酒”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系列;以“金龜延壽”酒為代表的滋補酒系列;以“瓊酒”為代表的兼香型系列和以“富裕白酒”為代表的清爽型系列共五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富裕老窖系列白酒:質地清澈透明、窖香濃郁、圓潤綿甜、頭醇尾凈、后味余長,飲時不刺喉,飲后不上頭! 因此這些產品先后榮獲黑龍江省優(yōu)質產品、黑龍江省名牌產品、輕來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中國優(yōu)質白酒精品、二十一世紀示范新產品等榮譽稱號。同時,有的產品還在北京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銀、銅獎;在東北三省暨內蒙古自治區(qū)輕工名牌產品群評活動中榮獲銀獎;在美國第五十八屆世界商品博覽會上榮獲消費者滿意獎等國內、國際大獎。產品在消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富裕老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富裕老窖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黑龍江省富??h富裕鎮(zhèn)、二道灣鎮(zhèn)、富海鎮(zhèn)、富路鎮(zhèn)、龍安橋鎮(zhèn)、忠厚鄉(xiāng)、塔哈鄉(xiāng)、友誼鄉(xiāng)、紹文鄉(xiāng)、繁榮鄉(xiāng)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下一篇:狗肉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