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chǎn) | 簡介 |
---|---|
冰糖葫蘆 |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 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簽子上,外面裹著晶 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蘆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早些年在北京 春節(jié)的廟會上,廠甸里,還時??吹酱瞄L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植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簽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說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對年,孝宗立他為皇太子,任臨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內(nèi)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么效果?;实垡姁坼找娬l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無奈只好張榜求 醫(y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后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遍_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实圩匀淮笙?,展開了愁眉。 后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 原來,山植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qū)絳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尤長于消肉 積。也許是黃貴妃所食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經(jīng)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植數(shù)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今人研究證明,山植還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植食品也花樣翻新,品種繁多。 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的吃食。 |
扒豬臉 | 扒豬臉 6年前,第一道申請國家專利的名菜———“扒豬臉”叫響了京城。 如今,朝陽區(qū)金三元酒家的這一專利產(chǎn)品又增添了新內(nèi)容———扒野豬臉。 吃“扒豬臉”圖的是,香味純正、口感舒適、營養(yǎng)均衡。而以山黑豬為原料的“扒野豬臉”,給食客的感覺更好。理論上講,豬肉肌內(nèi)脂肪含量及其分布與肉的紋理、多汁性和風味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肌內(nèi)脂肪含量在3%以上時,豬肉的口感、口味最佳。而這山黑豬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為4.5%,市場上的豬肉為2%左右。同時,山黑豬的膽固醇含量還比一般市場豬肉低一倍左右。再經(jīng)過金三元獨家的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八大關卡。因此,山黑豬品嘗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
姜絲排叉 | 姜絲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傳統(tǒng)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后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回族人不飲酒,但為了禮節(jié),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澳蟻眄槨钡慕z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姜絲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 北京姜絲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它不但是北京傳統(tǒng)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后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回族人不飲酒,但為了禮節(jié),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z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它不但是北京傳統(tǒng)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后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刈迦瞬伙嬀?,但為了禮節(jié),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悯r姜去皮跺成細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礬末,一起放入盆中,用涼水和成面團。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軋面機上軋五六次,直軋到薄片均勻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細淀粉面,疊起合成長條后,用刀切成寬為2厘米、長5厘米的排叉條,將兩小片疊到一起,中間順切三刀,散開成單片套翻在一起,用溫油炸。將炸好的排叉過蜜,過蜜的方法是用鮮姜去皮切成細絲,用水把姜絲熬開后撈出姜絲,放入白糖,開鍋后放飴糖、桂花,繼續(xù)熬開后移小火上,將炸得的排叉入姜絲熬出的桂花飴糖中過蜜。 過蜜后的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南城“南來順”的姜絲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有一種帶咸味的排叉,原料為面面粉、蘇打和鹽,也用油炸,做法與姜絲排叉一樣,不同的是它不過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點,愛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當下酒菜用?! ?jù)《天橋小吃》作者張次溪先生說:“舊天橋有專門賣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紙包裝,加上紅商標,時過年送禮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對這種小炸食前人還有詩稱贊說:“全憑手藝制將來,具體面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瓏巧小見奇才?!边^去天橋賣這類小炸食的還要吆喝:“買一包,饒一包,江西臘來,臘秦椒。大爺吃了會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腳大箍腰。-花,碎排叉,十樣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毙『⒙牭搅?,多喜歡去買。 |
二鍋頭酒 | 顧名思義,“二鍋頭”就是原材料在經(jīng)過第二鍋燒制時的“鍋頭”酒,這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如果只取60度的酒,并把它裝壇密封于地下,經(jīng)過長時間醇化,那樣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 二鍋頭由來 每燒一鍋酒,開始流出的酒叫“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而后濃度不斷地下降,到后來還能喝的酒,只有10幾度了,叫“酒稍子”?! 频脑弦话憧梢越?jīng)過五到六次的發(fā)酵和上鍋。除了原材料有小麥、高粱、玉米等等,還有輔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麥麩子和米糠什么的。按一定的比例經(jīng)過粉碎 二鍋頭 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攪拌均勻后入窖發(fā)酵,一般要5天后出窖、燒酒,這是第一鍋。出酒后,要把蒸鍋中的料取出,經(jīng)過揚場,把這些料冷卻、松散開,而后還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攪拌均勻后再入窖發(fā)酵,這才完成一個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來燒酒,為第二鍋,這時開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鍋頭”。 北京釀酒技藝的第一次飛躍,發(fā)生在中國封建王朝最后一次輝煌的“康乾盛世”?! 〈藭r,北京的釀酒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以高粱為原料的燒酒行業(yè),以其成本低、度數(shù)高、儲存時間長、販運方便等優(yōu)勢發(fā)展更為迅猛。當時酒坊“灶火如屋,突煙騰上,數(shù)里外皆見之?!笨梢娖湟?guī)模之大?! 皝y世良將盛世商”,皇城北京這種政治中心,產(chǎn)生了不少大商家,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四大商號:王致和,同仁堂,松竹齋(榮寶齋的前身),以及前門外趙氏三兄弟創(chuàng)建的源升號酒坊——二鍋頭釀酒工藝的發(fā)源地。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號”酒坊的釀酒技師趙存仁等三兄弟為純凈燒酒質(zhì)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將用作冷卻器的天鍋內(nèi)第一次放入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稱為“酒頭”,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流出的酒稱為“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只取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流出的酒,口味最為香醇,稱為“二鍋頭”。在老北京也稱之為“二雷子”?! ∶谰苽髑?,北京的二鍋頭酒自從問世,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京城飲二鍋頭成風,能釀造二鍋頭的燒鍋坊也多了起來,但品質(zhì)不一。而最正宗的二鍋頭釀造技藝,始終采用師徒口傳心授的方式,秘不外宣。這獨門秘技被一代又一代的傳人繼承下來,如今二鍋頭技藝正宗傳人是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艾金忠,是趙氏的第九代弟子。他師承二鍋頭釀制技藝第八代傳人高景炎先生,在紅星公司從事北京二鍋頭傳統(tǒng)釀制技多年。他在“北京二鍋頭傳統(tǒng)釀制技術”的傳承中,注重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為“紅星二鍋頭”走向國際做出突出貢獻。歷經(jīng)八百年,紅星將-遺產(chǎn)保存至今??梢哉f沒有紅星,就沒有今天的二鍋頭酒。 在二鍋頭的眾多企業(yè)中,以紅星牌二鍋頭歷史最為悠久。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中華老字號企業(yè)。紅星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紅星獨有的“北京二鍋頭傳統(tǒng)釀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始建于1949年 5月,是中央稅務局籌建的我國第一家國營釀酒廠,當時收編了北京城近郊的龍泉、永和成等十二家老字號酒作坊,匯集了釀酒人才和技術,“紅星”全面繼承了北京二鍋頭傳統(tǒng)釀酒工藝。北京二鍋頭傳統(tǒng)釀制技藝可追溯到八百年前的元代,成形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發(fā)揚光大于“紅星”成立之后。為迎接新中國成立,首批紅星二鍋頭酒在1949年9月投放市場,成為迎接新中國誕生的獻禮酒。它醇厚甘冽、清香純正受到民眾交口稱贊,近60 年暢銷不衰。公司首創(chuàng)將“二鍋頭”這一工藝名稱作為產(chǎn)品名稱正式啟用,這是新中國第一個以釀酒工藝命名的白酒。紅星二鍋頭與共和國同行,與百姓的情感融為一體,成為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紅星二鍋頭是可以代表北京,甚至是中國的白酒品牌,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能買到紅星二鍋頭?! ∽鳛槎侇^品牌的又一代表,北京皇家京都酒業(yè)有限公司,坐落在天安門正南十二公里的南苑東高地北樹橋,廠區(qū)占地面積近5萬平米,專門從事釀酒生產(chǎn)、銷售、新技術研究和新產(chǎn)品開發(fā)。年生產(chǎn)能力超過一萬余噸。主要有皇家京都系列、柔和京都系列、京都二鍋頭系列及京都將軍系列四大產(chǎn)品線?! 』始揖┒枷盗芯?,具有清香純正、醇甜柔和、香味諧調(diào)、爽凈風格突出之特點享譽全國,目前銷售網(wǎng)絡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大型國際連鎖超市家樂福、沃爾瑪、易買得均為京都酒的主賣場,并遠銷加拿大、香港、泰國、新加坡、韓國、俄羅斯等國家。 |
北京特制八寶印泥 | 北京特制八寶印泥色澤鮮艷、純正,印跡清晰,不糊印章,不泅油,不怕日曬,不怕火烤,久放不干,永保原色。 八寶印泥采用麝香、朱砂、紅寶石、珊瑚、朱膠、赤合葉、老陳蓖麻油及艾絨等8味上等名貴藥材為原料制成。朱砂選用上等鏡百砂;天然紅寶石、珊瑚經(jīng)研細和多次漂制;珍珠選用上品研制;蓖麻油經(jīng)自然陽光照曬與四季冷熱處置,存放20年以上,艾絨經(jīng)挑選、漂制、摘絨加工等工序制成。上述材料加工后,進行配料、攪拌、研磨、檢驗細度、再加入精制艾絨,用石臼研砸勻細,前后達30多道工序。放入缸內(nèi)存置6-10個月,使油、料浸透、回性,成為成品。 |
北京絹花 | 北京絹花,古時稱“頭飾花”,源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相傳,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左鬢角上有塊傷疤,每天都要讓宮女們采摘鮮花戴在鬢角上。但是,到了冬天,鮮花調(diào)謝。一個心靈手巧的宮女用棱、綢作成假花獻給貴妃。后來,這種“頭飾花”傳到民間,盛行一時,逐步發(fā)展成獨具風格的手工藝品“絹花”。 北京絹花以造型優(yōu)美,做工精細,色澤悅目,諧調(diào)、柔潤,形象逼真而名揚中外。清代,北京著名藝人制作的絹花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如今品種已由原來的幾十種發(fā)展到2000多種,有戲劇花、花纖、花籃、盆景等。 |
北京醬黃瓜 | 選頂花帶刺鮮黃瓜,洗凈入缸。一層黃瓜一層鹽,上面壓重石。連續(xù)1周每天翻缸1次,1-2周就可腌好。將腌好的黃瓜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5小時以上,中間換水2次。然后取出稍壓水分,裝進布袋,放入黃醬中腌制,每天早中、晚各打扒1次。春、冬季5天出缸,夏、秋季3天出缸。出缸后瀝干醬汁,放入面醬中繼續(xù)腌制,每天早、中、晚各打扒1次。春、冬季5天出缸,夏、秋季4天出缸。脆中帶甜,鹽中有味,百吃不厭。 |
糖火燒 | 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 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 要先將紅糖加面粉搓散烤熟,加入麻醬、桂花、油,和成芝麻醬餡;用干面粉加發(fā)面,發(fā)酵后對鹼。醒面后,將面按成500克一塊搓成長條,然后甩成柵子,抹上糖醬,隨荮隨卷成筒形,揪成50克小劑,揉成圓形小桃,摁扁碼入烤盤,放入烤爐烤熟,熟后晾涼,放入木箱中悶透悶軟即可食?! √腔馃闾鹞逗瘢d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后傳入北京, 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制作方法二 鹽加清水化開,和白面成面團;油加熱后晾溫,放小米面和均勻,成為酥油瓤;將和好的面團揉成長條,壓扁按平,壓成長條的大片,將油酥瓤均勻地涂在大片上,由外向里卷成卷,壓成長條,揪成8厘米長、3厘米寬的劑子,壓成橫8厘米、豎18厘米的大片,前后折疊三層;再 壓成橫8厘米,豎12厘米的大片,前后折疊,中間搭在一起,成為中間三層、兩邊兩層的生坯,然后將芝麻均勻撒在生坯上,翻過來撒些水,在面板上磨出漿水,即可上爐烤。 上爐時生坯橫放在手上,自右至左把缸口貼滿,再自上而下貼滿,之后蓋上蓋,稍后把火撥開一半,再過3-5分鐘把火全部打開烘烤,燒餅成虎皮色時即可出爐。 制作方法三 原料:面粉500克、酵母粉5克、溫水350ML、紅糖500克、芝麻醬500克。(這里的餡料 糖火燒 是非常多的,一般的糖火燒也就用這一半的量。放多少麻醬放多少紅糖,完全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調(diào)整吧) 做法: 1、面粉+酵母粉,倒入溫水和成面團,餳30分鐘?! ?、搟細紅糖中的硬塊,與麻醬一起拌勻?! ?、將面團搟成長方形,均勻涂上麻醬紅糖,卷起?! ?、卷好的卷略壓扁,從兩邊向中間折疊?! ?、搟成長方形薄片,一切兩半?! ?、取切好的一片,從兩邊4/1處向中間折疊兩次,再搟成片,卷成卷。 7、揪成一個個小劑,兩邊收口向下捏緊成圓形。 8、稍壓扁,烤箱預熱180度烤約25分鐘。 |
北京蜂糕 |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食小吃。因為這類糕食掰開后,內(nèi)中有較多蜂窩狀的小孔,故名蜂糕。 紅白蜂糕用面粉發(fā)起成稠面糊狀,發(fā)好的面均勻地兌上堿揉勻,上面放上小棗、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將和好的面上籠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層油,蒸面時用筷子在面上捅幾個出氣孔,蒸熟即成。做紅蜂糕用標準粉加紅糖,做白蜂糕用富強粉加白糖。紅、白蜂糕味香甜,松軟利口。 碗蜂糕用富強粉和面發(fā)酵,然后對堿和白糖揉勻,用小碗洗凈,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內(nèi),上面放五粒紅棗,用旺火上籠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邊開花,利口松軟。 米面蜂糕實際上也是碗糕,不過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凈,用涼水浸泡4至5個小時,瀝盡水后,碾成粉過細籮,用一個盆將老酵撕碎,倒入溫水調(diào)稀,然后加入米粉攪拌均勻,蓋上蓋發(fā)酵,待發(fā)好酵后用堿揉勻,趁熱倒在發(fā)面盆內(nèi),加白糖、桂花、堿面,使勁攪拌成糊狀(放堿面注意堿要對得合適,使酸堿中和,恰到好處)。將對好堿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內(nèi)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擺成圖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紅綠果料,顏色美觀,口軟疏松,滋味香甜。因為中有蜂窩,故也稱米面蜂糕。 |
羊霜腸 | 羊霜腸在北京已經(jīng)絕跡了。1987年我在東四西大街回民鋪上吃到最后一碗,從那時起到現(xiàn)在,17年中再也看不見霜腸的蹤影了。今年春節(jié),我曾抽空逛了地壇、東岳廟、白云觀三個廟會,也是失望而歸。 羊霜腸是在羊腸子里灌血,圓滾滾的用小火放在湯鍋里煮,陪煮的有羊脆骨、羊筋(制作方法和鹵煮火燒差不多,但羊霜腸是回民經(jīng)營,你說鹵煮火燒是要挨罵的)。 腸子熬煮時間長了,里面的羊血就凝成血豆腐。掌柜子從鍋里挑出腸子,用刀切下一段,在案板上切成片放在碗底,再放一些碎羊肉,澆上熱湯,撒上辣子、芝麻、香菜、蔥話。齊活! 羊霜腸要和熱燒餅一塊吃。羊腸子比豬腸子油水多,價錢卻差不多,所以更受老百姓歡迎。白色的羊油都凝在腸子和碗邊上,像掛了一層霜,因而叫“霜腸”。我少年時家住西城北長街,學校在東城,每天都要經(jīng)過五四大街和東四西大街。那會兒這些地方還沒有拆遷,路上有一家回民小飯館,一年四季賣霜腸。剛開始1毛5一碗,到87年市政搬遷時,已經(jīng)漲到5毛一碗了。現(xiàn)在那里成了一家書店。 這些年北京提倡恢復古都原貌,挖掘民俗,許多消失多年的小吃都逐漸“復出”,偏偏沒有霜腸,是個遺憾~~~ |
焦圈 |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制作比較麻煩,由于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 焦圈的制作,需用溫水化開鹽、堿、少許礬,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團后,用手反復壓揉面團,揉勻后放案板餳3個小時,然后把面團壓扁,用刀切成5厘米寬的條,取成條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長扁片,厚約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寬的劑(一般50克面切14小劑),每兩個劑疊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間切一刀,兩邊不能切通,稍連一點,油燒至五成熱時,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頭下油鍋,隨即用筷子從中間撐開,使之成手鐲形,定型后翻過來,炸至棗紅色出鍋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chǎn)品廣告詩:“纖手搓成玉數(shù)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泵鞔顣r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人少鹽,牽索扭捻成環(huán)釧之形,油煎食之?!苯谷少A存十天半月,質(zhì)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
糖卷果 | 糖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 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藥鮮品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zhì)、精纖維及 維 生素等成分,是中醫(yī)傳統(tǒng)的用藥。中醫(yī)認為山藥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肺、腎經(jīng),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瀉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棗更是中醫(yī)和民間常用的滋補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質(zhì)、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其中維生素C含量居各種鮮果之首,每100克鮮棗肉中含量達300-600毫克,人體利用率平均為86.3%。中醫(yī)認為棗肉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養(yǎng)氣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衛(wèi)不和、貧血心悸、煩躁多夢等癥。卷果主料為山藥、大棗,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藥膳。 制作方法:將山藥1500克去皮剁碎,大棗500克去核,果料切碎,兩料拌勻后稍加水和面粉,攪拌均勻,用油皮將拌勻的料裹包好,上籠蒸5分鐘;準備消毒過的干凈豆包布一塊,將蒸得的原料趁熱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狀長條,涼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塊,入七成熱的油鍋,炸成焦黃色時撈出;另用鍋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將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軟綿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補作用,去南來順飯莊用餐的食客每每點要,成為飯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
北京油雞 | 北京油雞是北京地區(qū)特有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距今已有300余年。原產(chǎn)地在北京城北側安定門和德勝門外的近郊一帶,以朝陽區(qū)所屬的大屯和洼里兩個鄉(xiāng)最為集中。北京油雞是一個優(yōu)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雞種。具特殊的外貌(即鳳頭、毛腿和胡子嘴),肉質(zhì)細致,肉味鮮美,蛋質(zhì)佳良,生活力強和遺傳性穩(wěn)定等特性。 北京油雞體軀中等,羽色美觀,主要為赤褐色和黃色羽色。赤褐色者體型較小,黃色者體型大。雛雞絨毛呈淡黃或土黃色。冠羽、脛羽、髯羽也很明顯,很惹人喜愛。成年雞羽毛厚而蓬松。公雞羽毛色澤鮮艷光亮,頭部高昂,尾羽多為黑色。母雞頭、尾微翹,脛略短,體態(tài)墩實。北京油雞羽毛較其他雞種特殊,具有冠羽和脛羽,有的個體還有趾羽。不少個體下頜或頰部有髯須,故稱為“三羽”(鳳頭、毛腿和胡子嘴),這就是北京油雞的主要外貌特征。 北京油雞的生長速度緩慢。屠體皮膚微黃,緊湊豐滿,肌間脂肪分布良好、肉質(zhì)細膩,肉味鮮美。其初生重為38.4g, 4周齡重為220g,8周齡重為549.1g12周齡重為959.7g,16周齡重為1228.7g,20周齡的公雞為1500g、母雞為1200g。 北京油雞開產(chǎn)日齡170天,種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0%,雛雞成活率97%,雛雞死亡率2%,年產(chǎn)蛋量120枚,蛋重54g,蛋殼顏色為淡褐色,部分個體有抱窩性。 北京油雞外形獨特,生活力強,遺傳性能穩(wěn)定,雞肉品質(zhì)和蛋質(zhì)優(yōu)良,是我國一個非常珍貴的地方雞種,具有良好的開發(fā)應用前景。 |
扒黑豬臉 | 幾年前,第一道申請國家專利的名菜———“扒豬臉”叫響了京城。 如今,朝陽區(qū)金三元酒家的這一專利產(chǎn)品又增添了新內(nèi)容———扒野豬臉。 吃“扒豬臉”圖的是,香味純正、口感舒適、營養(yǎng)均衡。而以山黑豬為原料的“扒野豬臉”,給食客的感覺更好。理論上講,豬肉肌內(nèi)脂肪含量及其分布與肉的紋理、多汁性和風味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肌內(nèi)脂肪含量在3%以上時,豬肉的口感、口味最佳。而這山黑豬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為4.5%,市場上的豬肉為2%左右。同時,山黑豬的膽固醇含量還比一般市場豬肉低一倍左右。再經(jīng)過金三元獨家的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八大關卡。因此,山黑豬品嘗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
油條 | 一、原料1、主料:面粉5000克(標準粉)。 2、輔米:鹽65克,明礬50克,小蘇打60克,水3000克,花生油7500克。 二、制法1、將鹽、明礬倒入面盆內(nèi),放入3000克的水,用手攪拌待,明礬、鹽全部溶化沒有顆粒時,再放入小蘇打拌兩下,再將面粉倒入水里攪勻,然后單手揉搓,待整塊面團揉至表面光滑有彈性時止。分成兩塊,揉成團,上面用潮布蓋好。 2、放入盆中,餳面1小時后再團好,蓋上潮布,放約1小時,中間兩次用手將面團從邊沿往中間接疊(手沾水,冷天時間要長一些,要隨著氣溫的變化改變餳面時間)。 3、餳好的面用手拉成長條,用小刀切成每條約厚0.7厘米、寬2.5厘米、長12厘米的小長條,厚薄要均勻。 4、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八成熱。 5、把兩個小長條疊在一起,兩頭要疊齊,中間用小木棍壓一下,然后拉至25厘米長,沿著鍋邊旋轉(zhuǎn)2~3圈,輕輕晃動下油鍋內(nèi),撥油條時要輕、穩(wěn)(以油不晃為好)。用筷子輕輕鉗住油條,每根油條翻身四五次,待油條脹發(fā),呈金黃色時撈起,瀝干油即成?!?特點:香脆可口。 |
鹵煮火燒 | 鹵煮火燒在北京是一種盡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有時也用豬腰子),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具體制作過程是這樣的:把處理好的豬小腸和豬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種香料、調(diào)料配制的鹵湯煮,八成熟的時放入生面火燒、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腸、肺爛熟,火燒煮透又不脫形的時候撈出,小腸切段,肺、火燒、炸豆腐切塊,澆鹵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據(jù)口味自行添加。 看起來不復雜,做起來可費了事兒了,再加上這東東又不貴,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在外頭吃,沒聽說過幾個自己做的。 俺判斷鹵煮店好壞有四標準: 一、氣味 豬小腸畢竟處于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凈。處理生豬肚要翻過來掉過去的用生鹽反復撮洗,小腸在豬肚下端,又曲里拐彎的,這難度就更大了,洗不干凈的話,煮出來的異味兒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壓不下去的。 二、底鍋 別看是專供窮人的食品,可是這煮腸子的湯鍋比涮羊肉還講究。底鍋都是用大塊的豬骨加上花椒、大料、血豆腐、肉皮、辣椒油熬煮的,煮的久,所以又渾又濃。滾沸的湯上漂著厚厚的一層油花。用這種方法制作的湯鍋不僅能驅(qū)除腸子里的異味,而且對于難得嘗葷腥的勞苦大眾來說太實惠了。 三、火候 小腸要煮至爛軟,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斷、吞不下;火燒要煮到吸足鹵湯,切開以后沒有白碴兒,但也不能表層與內(nèi)層完全分離脫落,變成一鍋爛粥;炸豆腐要外硬里軟,充滿空洞。 四、分量 過去勞苦大眾很少能吃到葷腥,只能把這“窮人樂”當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夠,而且最好吃也相對最貴的小腸所占比例越高越好。師傅們經(jīng)年累月地干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別看不象肯德基、麥當勞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兒該加多少腸、多少肺頭,手底下都跟有桿秤似的。 京城的所有鹵煮店里,最負盛名的毫無疑問就是百年老店“小腸陳”,如今已經(jīng)傳至第五代了。俺以前老在夜市小吃街、大商場食街吃鹵煮,自打吃過小腸陳后,就再也不讓那些粗制濫造的東東污染俺的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