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 簡介 |
---|---|
右玉國家級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 | 右玉國家級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裰{“走西口”的西口就在這里。右玉縣西北、北方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自古為我國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關口和稅卡,這里在春秋以前一直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所占領。境內古城堡隨處可見,烽火臺沿山相望,自然景觀也十分壯麗,有塞上草原之稱,是休閑度假、跑馬騎射的最佳去處。右玉縣是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被聯(lián)合國評為最佳宜居生態(tài)縣,有“中國古堡之鄉(xiāng)”和“中國魅力小城”的美譽,它是山西唯一用縣命名的國家級AAAA級景區(qū)、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旅游縣。西口就是著名的景點殺虎口,在晉蒙交接處,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明清時期,殺虎口是晉商的主要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fā)祥地就在這里。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斗銀”。這里的古長城雄偉壯觀,保存完整的殺虎堡,綿延相望的烽火臺,蒼涼的古戰(zhàn)場,清晰可辨的古橋古道和古樂樓等,似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殺虎口的大地上。 “走西口”不僅承載著晉商的光榮與夢想,更銘刻山西人移民謀生的血淚悲情。殺虎口是明清山西歷史的縮影,是中國近代金融貿易興衰的實證。 |
殺虎口 | 殺虎口位于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口。它東臨塘子山,西側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廟頭山,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個半圓形圍墻將殺虎口圍在里邊,東西兩側山嶺崖陡壁立,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構成一道寬200多米,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隘?! v代王朝都在此屯兵遣將,設置防守。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建土堡,萬歷二年用磚包筑堡墻,方圓二里,高三丈五尺,南門一座。萬歷四十三年又筑新堡一座,并于兩堡中間,門東西筑墻,將新舊兩堡合二為一,前后左右開門四座,周圍五百四十丈,計三里。新舊兩堡相依,北面通往內蒙,設有柵門,恰與萬里長城之城頭堡相連,地勢十分險要。 自從明王朝與蒙古靴靶部落議和通商以后,殺虎口又成為中原與塞外的集易中心,商賈輻揍,店鋪林立。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zhàn),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zhèn))馬市重新開放,為了緩和-,遂改名為“殺虎口“。殺虎口 |
蒼頭河生態(tài)走廊 | 蒼頭河生態(tài)走廊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吧綗o頭,水倒流”被人們稱為右玉縣的兩大奇觀。水倒流,指的是蒼頭河的滔滔河水,不像其它河流那樣東流或南流,而是向北流,流經內蒙40里入洪河,又轉向南入黃河。蒼頭河獨特的流向,使其名聲大振而遠近知曉。沿著虎山線向北行進,有一片“林草茫茫、流水潺潺”的狹長地帶,便是蒼頭河生態(tài)走廊,景區(qū)屬高原濕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喬灌木林帶和緩坡狀態(tài)的農田,形成了北方黃土高原獨特的田園景觀,景區(qū)內雞、兔、鷓鴣、狍子、黃羊、狐貍、獾子時隱時行,是露營、傳統(tǒng)農業(yè)生態(tài)觀光、生態(tài)濕地保護觀光的絕佳去處,也是休閑避暑的好地方。蒼頭河景區(qū)是右玉縣生態(tài)化旅游的核心景區(qū)。天然的水系、河岸草地、灌木喬木林帶和緩坡狀態(tài)的農田形成了自然生態(tài)的原生基礎,也是北方黃土高原罕見的田園景觀?! 【皡^(qū)地址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高墻框村西北1.5公里處 |
右玉南山森林公園 | 南山森林公園 位于縣城之南、取“壽比南山”之意,面積40萬畝,園內針闊花混交,喬灌草結合,景區(qū)通首20公里,園區(qū)內亭、臺、壇、閣、花、灌、路、園,錯落有致,有公仆亭、知春亭等,建成了占地面積38畝,蓄水量1.5萬立方米的玉林湖,湖內有假山池塘、瀑布橋梁,登上小船可瀏覽湖內景色,景區(qū)內還建有民俗展館,展出當?shù)馗鞣N民俗飾物。 |
右玉烈士陵園 | 右玉烈士陵園為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 ∮矣窨h烈士陵園,坐落在縣城北的賈家窯山松濤園,占地1.8萬平方米。始建于2000年, 由烈士紀念碑、紀念館、廣場、墓群等組成,整個陵園周圍蒼松疊翠,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中陵湖景區(qū) | 中陵湖景區(qū)為文化旅游景點。 中陵湖景區(qū) 地處縣城西南,景區(qū)以中陵湖庫區(qū)為主,建成集庫區(qū)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內種植北京楊1.6萬株,油松1100余株,樟子松3000余株,垂柳210株,仁用杏1500株,建成26畝多的苗圃一座,觀摩亭兩座,度假村一座,景區(qū)內山、水、林、亭、路相互配套,湖面波光漣滟,乘上游艇,可覓湖光山色的美景,湖內海產品豐富,游人可自行垂釣,品嘗新鮮海味,已成為右玉周邊地區(qū)旅游首先之地。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辛堡梁萬畝林海景區(qū) | 辛堡梁萬畝-景區(qū) 位于縣城北部,虎山線一側,總面積為14971畝,景區(qū)內建有觀光六角鐵亭,周圍全部硬化、綠化、美化、景區(qū)內道路也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景區(qū)內四季有綠、三季有花,夏季置身-,清風拂面,舉目四望、林濤萬頃,成為高品位的天然林風景旅游區(qū)。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右玉大南山 | 大南山 又叫賀蘭山,當?shù)厝朔Q大南山,坐落在縣城西北,距縣城6公里路程,大南山山勢挺拔雄奇壯觀,最高海拔1592米,山坡上各色樹種交相輝映,極目遠望,綠浪翻滾,山頂上的大墓和明代古碑向游人們講述了一個千古之迷,古碑記載了北魏孝文帝進平城祭奠先祖的事實,據史書記載,魏都今陵就在右玉縣境內。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賈家窯山松濤園 | 賈家窯山松濤園 坐落在縣城以北,虎山線東側,景區(qū)內以松柏為主四季常青,樟子松、油松、落葉松在山風中,松濤陣陣。革命烈士紀念塔就矗立期間,每逢清明、七一等節(jié)日,縣城中小學都要組織師生前來緬懷英烈。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威遠墓群 | 威遠墓群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h墓群 威遠墓群(第二批省保) 時代:漢 地址:右玉縣威遠鎮(zhèn)樹兒照村(威遠舊城)周圍 威遠堡古城,原為漢時中陵縣,四周分布有許多漢代墓。威遠漢墓群包括樹兒照、南八里、進士灣諸墓群?! ≡跇鋬赫沾鍠|北隅的五侯山上,有墓冢封土堆40余座,每座高約2—9米,周長50—70米,最高的可達10米左右。在進士灣村、威遠鎮(zhèn)周圍,封土堆達30余座,在此發(fā)現(xiàn)一些漢代的銅幣、帶鉤、陶器等隨葬品。在南八里村西南的坡地上,現(xiàn)存封土堆10座左右,1973年曾發(fā)掘3座,出土遺物200多件,均為漢代器物?!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中陵古城遺址 | 中陵古城遺址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陵古城遺址 中陵古城遺址(第二批省保) 時代:漢 地址:右玉縣城西12.5公里威遠鎮(zhèn)西2.5公里處 中陵古城為漢雁門郡中陵縣城遺址,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二十五年(49年)所筑。古城平面長方形,中有一墻,將城分為東西二城。南北二墻各長1500米,東西二墻各寬900米,古城占地總面積為135萬平方米。東、西、南、北四道城墻和中段城墻的城門遺址明顯,但城垣面目全非,東南城墻被蒼頭河水沖去一角。城內地面暴露的漢代遺物如云紋瓦當、方格瓦當、五銖錢、半兩錢及大量殘?zhí)掌?,另外周圍村民在城內地下發(fā)現(xiàn)了一塊半兩錢的石質錢范,上有四個半錢范,清晰完整?!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右玉寶寧寺 | 右玉寶寧寺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寶寧寺(第三批省保) 時代:明 地址:右玉縣城內東門北隅 俗稱大寺廟。始建于明天順四年(1460年),弘治元年(1488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 ∷略鹤背?,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約200米,中軸線上原有四進院落、五座殿宇,現(xiàn)僅存明代大雄寶殿和過殿。 大雄寶殿又稱嚴華殿,位于寺院后部,為寶寧寺主殿。大殿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呈長方形,單檐歇山頂。大殿梁架結構為徹上露明造,作法簡潔,用材較細長。斗栱為五踩雙下昂計心造,前檐明間平身科施45度斜栱。 大殿內原有水陸畫一堂,共計139幅,內容有-鬼魅、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等,均為明代佳作?,F(xiàn)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館內。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地區(qū) | 景點 |
---|---|
白頭里鄉(xiāng) |
---- |
趙官屯村 |
---- |
業(yè)家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