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日韩 国产 综合网,欧美人妖在线二区,中文字幕 日韩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sub id="xon3q"><ol id="xon3q"><em id="xon3q"></em></ol></sub>
  1. <u id="xon3q"></u>
  2. <sub id="xon3q"></sub>

    導航


    當前位置:首頁 >>福建省 >>漳州 >> 龍海市

    龍海市特產大全


    特產 簡介
    金定鴨

      金定鴨:原產于金定村。為蛋用型傳統(tǒng)地方良種。肉味鮮美,具有清涼滋補之功效,為夏季營養(yǎng)佳品。   紫泥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熱充足,溫度適宜,終年無霜,一年多熟。屬典型河口沖積洲,地勢平坦低洼,土地肥沃,表層深厚,水資源充沛,咸淡水交匯,農業(yè)條件特別好,水產養(yǎng)殖得天獨厚,全國三大名鴨之一的金定鴨和馳名東南亞的溪乾紅蟳是紫泥特產,糧食、水產品、水禽、蘑菇和蔬菜是農業(yè)的主要產品。造船、食品加工是獨具特色的鎮(zhèn)域工業(yè)經濟。自然、地理、生態(tài)、資源的獨特性和勤勞智慧的紫泥人民數百年來辛勤耕耘、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農業(yè)文明,使紫泥成為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有著九龍江口璀璨明珠的美稱。   利用北京鴨與金定鴨自然雜0種所獲的0代“土北”鴨,肉用性能優(yōu)于北京鴨,在產蛋方面可與金定鴨競爭妍,年產蛋重超過父母本,是雜交優(yōu)勢利用的有效組合。近年來根據市場需要又培育出白羽型土北鴨作為三元雜交的母本。   紫泥金定還有獨特的雙蛋黃鴨蛋,目前都是用鹽腌制成品,是可口的早菜之一。   又稱金定麻鴨,是聞名遐邇的良種鴨,有200多年的飼養(yǎng)歷史,其成鴨、鴨蛋、鴨苗暢銷各地。金定鴨有性好動、善游水、勤覓食等特性以及早熟、高產、產蛋率高等優(yōu)點。齡鴨平均體重為雄鴨為1.26公斤,雌鴨為1.44公斤。雄鴨飼養(yǎng)90—100天就可配種授精,母鴨飼養(yǎng)100—120天即能產蛋。受精率93%,孵化率90%。母鴨產蛋期達2年多,每年產蛋10個月,年均產蛋260—280粒,最高340粒。每粒蛋平均重量74.5克,最高達138.2克。按羽毛色澤分,金定鴨有赤麻、赤眉、白霧眉、銀紅、銀灰、烏梅、黑鴨、白鴨和花雜9種類型。1985年廈門大學生物系和金定村掛勾協作進行金定鴨良種提純科研,經過多年來的親選、蛋選、雛選三個環(huán)節(jié),選育出以麻色羽型為主的赤麻鴨,把金定鴨中麻色羽型分量由原來的81%提高到96%,大大提高了金定鴨品種的素質。金定鴨雌雄各有特色。公鴨頭部具有深綠色金屬光澤,很像野生綠頭鴨,其外貌威武,警惕性高,機智敏銳,活力旺盛,配種能力強。母鴨活潑、敏捷、善跑、食欲強、勤尋食、耐粗飼料、尾脂腺發(fā)達,有很強的防濕性,腰寬胸骨短,腹部深厚純圓,后軀豐滿下垂稍后跖,初產時體重3至4市斤,隨年齡增長體重逐漸遞增。   1958年廈門大學生物系開始在金定村建立金定鴨實驗基地,進行選種。70年代開始推廣,1978年獲省科學大會獎,1985年獲得國家級技術進步二等獎。1996年9月榮獲“星火計劃實施十周年暨‘八五’農業(yè)科技攻關成果博覽會”優(yōu)秀項目。   下一篇:本港魷魚

    白水貢糖

      白水貢糖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白水鎮(zhèn)的特產。白水貢糖聞名久遠。其特點是香、酥、醇、美,入口自化,不留渣屑,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相傳早在明朝白水貢糖便做為一種珍貴的貢品進貢朝廷,讓皇帝品嘗。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對其香、酥、醇、美贊不絕口。   白水貢糖由花生仁、麥芽糖、上等白糖混合捶煉而成,四塊成包。制作時,原料都要精選,份量須準確,技術上更要精細。制作流程大致為燒湯漿、碾花生、和料、壓皮、做條、切塊、包裝。   其制作工藝講究"二準三快","二準"是指炒花生時要掂準火候,熟花生脫膜后和麥芽糖、白糖攪煮時要把準火候;"三快"是指糖離鼎后搗勻要快,包料要快,斬切要快。   傳統(tǒng)貢糖作坊每一道工序都是師傅手工制作的,新的貢糖加工廠則是引進機器代替人工操作,使制作工序更加精細,口味更適合現代人的需求。   傳統(tǒng)的白水貢糖以竹葉紅紙包裝,經濟實惠,吉祥喜慶,是贈送親朋好友和操辦婚禮的上品。大多改用彩印盒裝或玻璃紙精裝,更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市場的需要。海外僑胞對白水貢糖特別喜歡,他們常常用家鄉(xiāng)生產的"玳瑁"茶,配白水貢糖,并以此招待貴賓。   下一篇:金定鴨

    浮宮楊梅

      浮宮鎮(zhèn)地處龍海市九龍江下游出???,總面積81平方公里,總人口52000多人,與廈門隔海相望,屬南亞熱帶海洋季節(jié)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年降水量1450mm。離漳州港萬噸級碼頭僅12公里,省道、高速公路、海運、空運樣樣俱全,交通便捷,外向經濟型發(fā)展有著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條件    浮宮鎮(zhèn)楊梅種植已有800多年歷史。目前,全鎮(zhèn)12個村7000多戶果農共種植楊梅果3萬畝,掛果2.1萬畝。2001年全鎮(zhèn)楊梅總產8400噸,總產值4200萬元,面積、產量、產值均占全省60%以上。2002年3月,“浮宮牌”楊梅經省政府批準,被認定為福建省名牌產品,成為福建楊梅第一鎮(zhèn)    “夏至楊梅滿山紅”。楊梅于立春過后開花,楊梅上市大致在夏至季節(jié)至芒種期間,采收期約50天左右。夏至一過,正是楊梅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漫山遍野的楊梅林,綠葉凝碧流翠,紅果烏亮爍紫,使人心醉,讓人神往。熟透了的楊梅色澤鮮艷,紅的如火,白的似玉,也有深紅色的里果,嘗上一口,回味悠長。每到楊梅采收季節(jié),客商云集浮宮鎮(zhèn)爭相收購。楊梅種類繁多,就浮宮鎮(zhèn)楊梅的俗名有:安海(早梅)、安海變、膠釣、硬絲、洞口黑、白梅、水白、長子(外引東魁一號)、大暢(吊桶)等品種。在這些品種中,顏色、酸甜度各異。在諸多品種中,主要分為“四個當家品種”:早熟楊梅以上市早搶登市場,軟絲楊梅以口感好占領市場,硬絲楊梅以耐貯運適銷外地市場,晚熟楊梅以個大汁穩(wěn)住市場。早熟楊梅平均單果重為11克左右,中熟和晚熟為15-22克,最大單果重28克。楊梅不僅營養(yǎng)豐富,還具有藥用價值,它含有豐富的糖類、果酸、檸檬酸、蘋果酸、草酸、蛋白質、脂肪、鐵、鈣、磷和多種維生素營養(yǎng)成份。其性味甘酸而溫,入肺胃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益腎利尿和解暑止瀉之功效。唐朝《開寶本草》中記載:“楊梅味酸性溫、無毒。主要去痰、止吐穢、消食……?!泵鞒筢t(y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載:“楊梅能去痰止吐消食,生津止渴,和五臟,洗腸胃,除煩憒惡氣,止痢疾、頭痛皆宜。”楊梅還有別于桃、李、杏水果,即使多食也不傷脾胃,還可以治療心胃氣痛及嘔吐、腹瀉等癥,因為它含有一種特有的楊梅皮絨,有利尿和抗血管滲透的作用。由于果肉中的維生素可以刺激腸管的蠕動,對于增加人的免疫力大有幫助。由于楊梅的藥用價值高,產地的村民都自制楊梅酒,鹽制咸梅干、楊梅蜜餞以備藥用?! ?為提高楊梅的產量、質量,創(chuàng)立名牌產品,在0龍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市農業(yè)部門和鎮(zhèn)政府認真配合,成立了實施名牌戰(zhàn)略領導小組和技術協調小組,制訂了龍海市農業(yè)標準規(guī)范ZLH/T01-2001《浮宮楊梅栽培規(guī)范》和龍海市浮宮鎮(zhèn)水果開發(fā)中心企業(yè)標準LFG/01-2001《浮宮楊梅》。以標準規(guī)范為依據組織實施楊梅生產,提高楊梅的品質和市場競爭能力。過去以一家一戶生產為主的粗放形管理,一直存在著大、小年,果實大小不均,不易采摘等問題,為了規(guī)范管理品質創(chuàng)品牌,鎮(zhèn)政府投資60多萬元建立科教中心,推廣矮化種植,嫁接換種,修剪控梢,疏杈疏果,科學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一套較為完整的楊梅栽培技術。目前,全鎮(zhèn)楊梅80%進行疏果,一般一杈小枝結7-15個果,只留2-3個,有效提高了楊梅的品質    以銷售促增收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針對楊梅不耐運輸、加工少、附加值不高等狀況,浮宮鎮(zhèn)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福建農業(yè)大學、福建農科院等科研部門合作,解決了楊梅果實不耐運輸的難題。此外,還開發(fā)了楊梅系列產品,楊梅蜜餞、楊梅罐頭已銷往全國各地。楊梅干紅、半干紅酒已突破技術難關。并鼓勵農民外出銷售楊梅,每年表彰一批銷售大戶,目前,全鎮(zhèn)擁有一支600多人楊梅外銷隊伍。楊梅空運出省由原來的三四個航線拓展為20個航線,暢銷北京、上海、沈陽、浙江等大中城市。( 龍海)   浮宮楊梅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福建省龍海市浮宮鎮(zhèn)、港尾鎮(zhèn)、白水鎮(zhèn)、東園鎮(zhèn)、東泗鄉(xiāng)、海澄鎮(zhèn)、榜山鎮(zhèn)等7個鄉(xiāng)鎮(zhèn)現轄行政區(qū)域。下一篇:紫泥蝦雞破

    程溪菠蘿

      菠蘿又稱鳳梨及旺梨,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系熱帶四大名果之一。程溪菠蘿是由臺灣有刺菠蘿,經過特殊培育而成的,與程溪一帶氣候、環(huán)境相適應的經濟作物。其味道鮮美,果肉肥厚,富含維生素、纖維素、蛋白質、脂肪以及鉀、鈣等多種微量元素,屬無公害食品,食之能強身健體,增強體質,還被歐洲人稱為“有美麗的外觀,鮮美的香氣,獨特的風味,任何水果不能比擬的水果” 在閩臺一帶有一習俗。逢年過節(jié),總要買些旺梨祭祖,以求人丁財氣兩旺 程溪菠蘿的種植歷史悠久。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種植沙撈越種無刺菠蘿,由于品質較差,又于1960年從廣東引進臺灣有刺菠蘿。首先在下莊、人家、上坪、頂葉等地進行試種,并通過不斷改良品種,優(yōu)化種植結構,逐步推廣到全鎮(zhèn)各村,程溪鎮(zhèn)的菠蘿種植高峰期面積達12萬畝,現在主要分布在上坪、粗坑、人家、浮山、官園、洋奎、東樓等村,總種植面積有4.5萬畝,年產菠蘿約5.5萬噸,占我國菠蘿總產量的7.1%,是福建省最大的菠蘿生產基地 獨特的環(huán)境孕育其獨特的品質。該鎮(zhèn)位于福建省龍海市西部山區(qū),地處東經117.5度,北緯24.25度,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有效積溫7666.3℃,無霜期在350天以上,年降雨量1371.3公厘,土層深厚,土地肥沃,山地多是類酸性的紅壤土,十分適宜菠蘿種植。因而其品質優(yōu)良、香氣誘人、味道獨特頗受顧客青睞,在東南亞地區(qū)享有盛譽。    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造就高優(yōu)品質。為使程溪菠蘿的品質更優(yōu),最終達到綠色化,程溪鎮(zhèn)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不斷改良培育品種,經過多年的反復實踐,總結出一套豐產優(yōu)質反季節(jié)菠蘿栽培技術,提出“四改”(改小苗種植為大苗種植,改山地種植為田間種植,改自然結果為科學催果,改裸果越冬為覆蓋防凍)的栽培方法,并在全鎮(zhèn)范圍內推廣。推廣反季節(jié)種植技術后,本來是在4-5月自然抽蕾,7-8月果實成熟的菠蘿,通過在8-9月反季催花,科學調空花期,翌年3-5月果實才成熟,此時恰逢水果淡季,銷路好、價格高。菠蘿種植最怕霜凍,為保護菠蘿成果越冬,總結多年種植經驗,科學地采取果實套袋、地膜覆蓋,俗稱“穿衣戴帽蓋被子”的科學管理方法,多層防護菠蘿安全越冬。如今,程溪菠蘿已不受季節(jié)限制,實現常年化,可謂“四季果”。此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于1999年5月經過專家論證后,推薦到中央電視臺,作為農村致富新技術于同年10月在中央二套“金土地”欄目播出,并通過電視輻射到全國各地 特色產業(yè),打造“程溪菠蘿”品牌。由于程溪菠蘿質量優(yōu)良,管理科學,嚴控化肥用量,拒絕使用農藥。于2002年4月30日申請注冊商標(第3166260號)的程溪菠蘿,又于今年5月通過了福建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的難收,獲準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程溪菠蘿的加工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有程溪菠蘿干片、程溪菠蘿罐頭、程溪菠蘿果汁、速凍菠蘿塊以及程溪菠蘿醬等等 程溪菠蘿干,色澤金黃透亮、味道香美,呈圓形或方塊狀,即可干吃又可入茶,浸泡成茶后味道酸甜可口,是開胃佳品;程溪菠蘿罐頭及其果汁,夏日食之具有解渴降暑之功效。( 龍海)下一篇:浮宮楊梅

    程溪金蟬

      蟬花(Cordyceps Cicadae Shing)是與冬蟲夏草相類似的蟲草。野生蟬花的歷史記載比冬蟲夏草早800年,作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材,早已聞名全世界。蟬花的品種繁多,而以閩南漳州盛產的蟬花最為名貴,在中藥界素有“漳州金蟬花”之稱。程溪所產的蟬體黃碧色,全身無細毛,雙眼金綠色,所以稱為金蟬。香港和南洋群島習慣將漳州地區(qū)所產的蟬花、蟬脫統(tǒng)稱為“程溪金蟬”,在海外民間廣泛應用,并被視為珍品收藏。   程溪金蟬   龍海市程溪鎮(zhèn)金蟬協會   13098212   蟬花(中藥材);蟬脫(中藥材)下一篇:九湖蘭竹荔枝

    九湖蘭竹荔枝

      蘭竹荔枝,簡稱蘭竹,是荔枝的一個品種。這個品種在福建省荔枝產區(qū)均有種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一帶。在龍海市九湖鎮(zhèn),該品種種植面積較廣,使該地有“荔枝?!敝Q。該品種果實一般于6月下旬成熟,為中熟品種;除了用作鮮食,還有其他用途,例如釀酒。1993年,該品種獲中國農業(yè)博覽會銅獎。   蘭竹荔枝是荔枝的一個品種,主產于福建漳州,栽培歷史較長。在龍海市九湖鎮(zhèn),其栽培歷史已達500多年;當地還保存一株500多年生的老荔枝樹,年產量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被稱為“荔枝王”。該品種為中熟品種,6月下旬成熟,成熟后主要用于鮮食,亦可焙干、釀酒。[1-2]   果實特征蘭竹荔枝果大,呈心臟形,單果重23~30克,果皮龜裂隆起,縫合線明顯。果皮鮮紅的稱紅皮蘭竹,果皮紅綠者稱青皮蘭竹。果肉厚,乳白色,味甜帶微酸,有香氣,焦核率高,可食部分占78%。[1-2]   生長特性植株生長   蘭竹荔枝定植以來,生長快、長勢旺,3年生樹高、冠徑都達170cm以上。前期樹高大于冠徑,后期冠徑增長加快,限制了樹高的過分增長,增大了結果面積。[3]   果實發(fā)育   蘭竹荔枝果實發(fā)育全過程需72~76天。果實發(fā)育過程可分明顯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胚和果皮發(fā)育階段,第二階段為種子迅速生長階段,第三階段為果肉迅速生長和果實成熟階段。   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有3次落果高峰:第一次落果高峰出現在4月底到5月初,果實如綠豆大小時,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養(yǎng)分供應不足;第二次落果高峰大約出現在5月底到6月初之間,當果肉生長包過核的一半,果實達到固定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時,原因與病蟲為害、營養(yǎng)供應和氣候條件有關;第三次落果高峰集中在采收前5~7天內,原因包括病蟲為害、雨水過多等。[3]   生長環(huán)境   蘭竹荔枝在年平均氣溫19~35℃、1月均溫9~12℃,絕對最低溫大于0℃的地方都能良好生長和結果。[   九湖蘭竹荔枝    龍海市九湖鎮(zhèn)荔枝協會    11014904    荔枝   下一篇:江東鱸魚

    江東鱸魚

       江東鱸魚,產于江東橋下北溪水域,這一帶江深水清,淡水長流,所產鱸魚,遠近馳名,得名“江東鱸魚”,又稱“闊嘴鱸”。江東鱸魚嘴闊,身長,鱗細小,色銀白,背后不規(guī)則小黑點,黑白清晰分明,形態(tài)與上海松江鱸魚相似。此魚肉嫩潔白,味美不腥,營養(yǎng)價值高,為他處鱸魚所不及,烹調后乃為上品佳肴。目前,“江東鱸魚粥”“江東鱸魚卷”被評為“中華名小吃”,“江東鱸魚丸”也被評為“福建名小吃”。近年來,在廚師們的精心創(chuàng)作下,江東鱸魚的制作方法不斷翻新,僅鱸魚粥就有近十種制作方法,可以滿足來自不同地方游客的口味,是龍海著名的旅游商品。   龍海市角美鎮(zhèn)江東橋下附近一帶水域,屬九龍江北溪流域,這一帶江深水清,淡水長流,所產鱸魚,遠近馳名,得名“江東鱸魚”,又稱“闊嘴鱸”。據傳,此魚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區(qū))傳種而來,謂之“東溪奉母魚”。   宋時,高東溪,漳浦縣人,據傳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時喜食鱸魚,宋大文豪蘇軾在《赤壁賦》中有“松江之鱸,巨口細鱗,乃鱸魚之上品”的美譽。后高東溪告假,取水道回鄉(xiāng),在船倉另裝活水倉柜,由松江帶活養(yǎng)鱸魚奉母。當船駛抵江東橋下時,高擬將鱸魚烹之以奉母,其母觀此魚形態(tài)活躍美觀,不忍食之,遂對東溪說:“此魚來之不易,食之今后難得。不如將此魚投入江中,使之傳種,世代繁衍,讓后人有此佳品可餐?!睎|溪遵照母意,遂將所帶活養(yǎng)的松江鱸魚盡放于江東橋下,從此鱸魚在此繁衍不絕,遂成江東名種。   江東鱸魚嘴闊、身長,鱗細小,色銀白,背有不規(guī)則小黑點,黑白清晰分明,形態(tài)與松江鱸魚相似。此魚肉嫩潔白,味美不腥,營養(yǎng)價值高,為他處鱸魚所不及,烹調后乃為上品佳肴。   江東鱸魚   龍海市榜山鎮(zhèn)江東鱸魚養(yǎng)殖協會   11994880   鱸魚下一篇:蘭竹荔枝

    蘭竹荔枝

      蘭竹荔枝,簡稱蘭竹,是荔枝的一個品種。這個品種在福建省荔枝產區(qū)均有種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一帶。在龍海市九湖鎮(zhèn),該品種種植面積較廣,使該地有“荔枝?!敝Q。該品種果實一般于6月下旬成熟,為中熟品種;除了用作鮮食,還有其他用途,例如釀酒。1993年,該品種獲中國農業(yè)博覽會銅獎。    蘭竹荔枝是荔枝的一個品種,主產于福建漳州,栽培歷史較長。在龍海市九湖鎮(zhèn),其栽培歷史已達500多年;當地還保存一株500多年生的老荔枝樹,年產量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被稱為“荔枝王”。該品種為中熟品種,6月下旬成熟,成熟后主要用于鮮食,亦可焙干、釀酒。[1-2]   果實特征     蘭竹荔枝果大,呈心臟形,單果重23~30克,果皮龜裂隆起,縫合線明顯。果皮鮮紅的稱紅皮蘭竹,果皮紅綠者稱青皮蘭竹。果肉厚,乳白色,味甜帶微酸,有香氣,焦核率高,可食部分占78%。[1-2]   生長特性   植株生長     蘭竹荔枝定植以來,生長快、長勢旺,3年生樹高、冠徑都達170cm以上。前期樹高大于冠徑,后期冠徑增長加快,限制了樹高的過分增長,增大了結果面積。[3]   果實發(fā)育         蘭竹荔枝(圖2)   [4]蘭竹荔枝果實發(fā)育全過程需72~76天。果實發(fā)育過程可分明顯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胚和果皮發(fā)育階段,第二階段為種子迅速生長階段,第三階段為果肉迅速生長和果實成熟階段。     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有3次落果高峰:第一次落果高峰出現在4月底到5月初,果實如綠豆大小時,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養(yǎng)分供應不足;第二次落果高峰大約出現在5月底到6月初之間,當果肉生長包過核的一半,果實達到固定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時,原因與病蟲為害、營養(yǎng)供應和氣候條件有關;第三次落果高峰集中在采收前5~7天內,原因包括病蟲為害、雨水過多等。[3]   生長環(huán)境     蘭竹荔枝在年平均氣溫19~35℃、1月均溫9~12℃,絕對最低溫大于0℃的地方都能良好生長和結果。[3]   地理分布     蘭竹荔枝在福建省荔枝產區(qū)均有種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5]一帶。根據相關網站2007年發(fā)布的介紹,在龍海縣(后改龍海市)九湖鎮(zhèn),這個品種種植面積達1.2萬畝。[1]     除福建省外,其他省份也有引種,如貴州省[3]、廣東?。ɡ缭龀鞘校2]等。   下一篇: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石碼肉粽   粽子是我國人民喜愛吃的民俗米制品,有堿粽、咸粽兩種。堿粽即甜粽,用糯米拌食用堿而成。咸粽有肉粽、菜粽、豆粽等五、六種。粽子古稱角黍。據載,戰(zhàn)國后期楚國政治家、大詩人屈原(前340至前277年)在官場屢被貶職放逐,于農歷五月初五之日再次被貶逐湘西,路過汩羅江橋上絕望地投江自盡。當地百姓驚悉后,便于每年五月初五用各種形式紀念屈原。用竹葉包粽祭祀后投入江中,沿襲成早期端午節(jié)祭祀屈原的活動內容之一。   端午節(jié)吃粽子、吃鹵面,賽龍舟仍久盛不衰,沿襲千余年,遍及海內外,是家家必備祭品,人人必嘗小吃。石碼肉粽是早已聞名閩南、臺灣及海內外風味小吃,常年旺銷的鄉(xiāng)食品。   肉粽:由糯米、精豬肉、栗子、海蠣干或蝦米、香菇、鴨蛋等原料配制而成。先洗凈糯米,放冷水浸半小時,后撈起涼干,回鍋拌上鹵湯和蔥頭油,加適量味精,五香粉和醬色糖烏,中火炒半小時。精豬肉或火燒或清燉炒作,栗子要生剝現用。用竹葉包粽,不松不緊,棱角分明,然后用麻繩扎牢。燒煮肉粽,要火旺而穩(wěn)中,隨時加水,不使肉粽露出水面,一般燉上三小時即可出鍋食用。龍海物產豐富,原配料應有盡有,傳統(tǒng)燉制的肉粽色、香、味、甜俱佳,加上辣醬等佐料食用,令人吃而不膩。相傳歷代鄰縣文武-、回鄉(xiāng)海外僑胞,樂于尋食石碼肉粽傳統(tǒng)小吃,一飽口福。石碼不少“綁肉粽”師傅還到漳、泉、廈開“石碼肉粽”專營店,拓展市場,常年經營,使石碼肉粽香飄閩南。下一篇:金定雞

    榜山豆皮和豆枝

      榜山豆皮和豆枝   聞名全國的“龍江風格”發(fā)祥地——福建省龍海市榜山鎮(zhèn),生產獨具特色的綠色產品——豆皮和豆枝。此產品原料用百分百純優(yōu)質黃豆,采用古老的傳統(tǒng)工藝制作,營養(yǎng)價值高,名揚東南亞,暢銷海內外,頗受消費者的青睞。據統(tǒng)計:12年來,共出口豆皮2346噸,創(chuàng)匯1296萬元人民幣,出口豆枝864噸,創(chuàng)匯804萬元人民幣。   豆皮和豆枝,是天然食品,營養(yǎng)價值高,對人的身體有益,而且價格不高,風味獨特。其制作方法均采用古老的傳統(tǒng)工藝,這里不妨簡單介紹一下。  ?。ㄒ唬┲谱鞫蛊?  首先選好優(yōu)質黃豆,炒到殼裂,爾后棄殼留豆仁;豆仁須浸水5至7分鐘,然而用清水洗凈,再把豆仁撈起加水磨成漿,用開水沖漿分離豆渣,用紗布過濾,把豆渣丟棄,用鍋或鼎把豆?jié){煮沸,用風扇吹冷,鍋或鼎面結成漿皮,用木條挑起,每撈10張豆皮再往鍋或鼎加一次豆?jié){;撈起來的豆皮晾干后壓平再包裝,一般是10張豆皮包裝成1包,也有百張豆皮包成一大包。在制作豆皮時,特別要注意,撈豆仁加水至用開水沖漿,每斤豆皮需用水7斤,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否則會影響產品合格率。  ?。ǘ┲谱鞫怪?  選好黃豆,炒到殼裂,去殼留仁,用水洗凈,浸水磨豆?jié){,用紗布過濾,丟棄豆渣,豆?jié){用大鼎煮沸,用手往鼎中撈起,成條狀,放在竹桿上涼干,即成豆枝。下一篇: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月港民間每逢歲時節(jié)日,婚慶喜事,莫不蒸制糯米糕粿,民間稱之為“甜粿”,參配紅糖者叫“紅甜粿”,參配白糖者叫“白甜粿”,“紅白甜粿”各有特色   據乾隆版《海澄縣志、卷十六坊里》載:“縣口市南市在岐街、東市在新路口,西市在亭下街”,今統(tǒng)稱中山路,建縣時是一條東往漳浦,西走龍溪的重要衢道,東、西段各樹立一座石牌坊,東段新路口稱“萃賢坊”(今尚存),西段亭下街稱“貞節(jié)坊”(已毀);由于過往客人多,小吃店也多種多樣,由于“甜粿”耐餓,香甜,生意好,做“甜米果”的就有好幾家   民間有這樣一段傳說,設在亭下街“貞節(jié)坊”下一家甜粿店,手藝最高超,銷路也最好,老板姓白名祥,為人厚道,被尊稱“祥哥”,他蒸制的甜粿被稱為“祥哥粿”。他在甜米果蒸制技法基礎上不斷改進提高,首先他要選擇最優(yōu)質糯米,浸清水約一個時辰,然后撈起磨碎,調拌好糖水,十斤糯米配六斤糖,甜粿有上、下兩層,下層配紅糖,上層配白糖,糯米粉滲糖水后放置石臼中,用呂木杵槌舂,直至糯米糕粘度像糨糊般軟潤而止。甜粿上、下兩層相疊,厚度下層比上層稍高,約占三分之二,糕面撒上糖冬瓜、肥肉塊(約大豆大?。?,微量碎細鹽粒,然后裝上蒸籠,鋪有一重“豆皮”(豆制品)的籠屜里,炊蒸熟透,散熱后再撒上炒過搗碎的花生米、炒過的白芝、油蔥,用平板稍為壓平,最后切塊上市出賣。白祥哥每天鐵定蒸制三十市斤糕粿,從配料到蒸熟,他一手包辦,成品后就全盤交給他的女兒處理了   他的女兒芳名白秀玉,當白祥哥甜粿生意興旺時節(jié),他的女兒正好二八年華,長相婷婷玉立,俊俏超群,肌膚白皙柔潤,加上心靈手巧,能說會道,所以人稱他“秀玉姑娘”或“玉潤小姐”,附加父女名字稱“祥歌潤”,以后定名為“雙糕潤”,也含有“雙糕潤”有上下兩層之意   白祥交代女兒,三十市斤糯米甜粿要切成一百五十塊,每塊二市兩呈菱形。每天打開店窗,顧客總是挨挨擠擠急買“雙糕潤”,但她鎮(zhèn)靜自如,切粿、稱重好利索,從未短斤缺兩,收錢、找錢也毫無差錯,買者都稱贊她“一算準”   顧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萬貫富翁海澄“裕豐隆糖行”老板蘇二舍,每天清早,他都要親自到“貞節(jié)坊”下爭買“雙糕潤”,一天見不到“玉潤小姐”,他便終日萬般無耐,買到粿,他即不絕口地夸贊:“好潤粿,又白、又香、又甜、又涼冷,好吃又養(yǎng)人,誰見了不嘴饞才怪”。掏錢時,一雙滑溜溜眼珠,更是貪婪地死盯住她的身上,邊走邊回頭想多看幾眼;沒料有一次,一頭撞在新路口石碑坊硬石上,額角腫起一塊大疙瘩,人問二舍是怎么搞的?他滿不在乎謊說:“雙糕潤色、香、味都逗人喜愛,我舍不得多欣賞幾回,回頭撞在‘華表’上,不痛無妨?!倍旱帽娙斯笮?,稍后,有人編出了俏皮話,說“蘇二舍‘目周(眼睛)盯著雙糕潤,頭殼磕在(碰上)華表石’可笑!活該!”這事一傳開,成為海澄久傳笑料,刁笑那些遇事分心,或辦事不瞻前顧后的家伙   海澄“雙糕潤”確實口感好,又富營養(yǎng),早已是馳名海內外名點,親朋戚友相訪歡聚,泡茶品嘗被視同豐厚禮節(jié);如今臺胞以及海外如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華裔,每次回澄,大多忘不了飽嘗海澄“雙糕潤”。目前,海澄“雙糕潤”制作,大體沿襲舊手藝,仍是聞名海內外名牌小吃。( 龍海)下一篇:紫泥北岸籃

    石碼金絲煙

      人們在談到龍海的名優(yōu)特產時,“石碼金絲煙,海澄雙糕潤(名小吃)”的俗語往往脫口而出。據《石碼鎮(zhèn)志》(民國抄本)所載:“石碼煙絲,自昔馳名……運售臺灣、南洋名埠,為出口大宗”。《百草鏡說》云:“煙一名相思草,煙品之多,至今極盛。在內地則福建漳州有石碼煙,浙江常山有面煙,江西有射洪煙,山東有濟寧煙,近日廣東有潮煙?!笨梢钥隙ó敃r(清末民初)的石碼煙比已列入全國名煙的行列   清末石碼先是石麟煙莊的金絲煙最稱名牌,蜚聲漳、廈一帶。稍后華山、萬山等煙莊相繼崛起。所產金絲煙,尤以華山為最。清光緒六年(1880年)海澄厚境人曾文潛在石碼外市街霞美巷口開設一間家庭式的小煙燈點——華山煙莊。時俗每間煙店的柜臺上都要常設一盞油燈,供顧客吃煙之用,因此,不叫煙店而通稱“煙燈店”。開始,曾文潛全家動手制作,精益求精地提高產品質量,遂得顧客好評,成為一家久負盛名的煙莊。凡是吸過華山煙絲的人,都感到有一種特別的醇香風味。經10年經營,得到僑居國外的親戚黃燕山的幫助,融資不斷,煙莊生意因而大為興隆。據統(tǒng)計:資金額最多時達十多萬銀元;產品種類有金絲煙、烏厚煙;商標牌品,行銷國內的有白熊牌、西岳牌、華山牌,行銷國外的有曾華山、曾福榮、曾聚慶;行銷范圍,國內有龍溪、海澄、漳浦、漳州、廈門、泉州等地,國外有印尼的雅加達、井里汶、三寶壟、泗水、直噶、梭羅等地,職工人數,最少5人,最多達100人;月產金絲煙750斤~56000斤?!叭A山”之所以常盛不衰,其生產經營的金絲煙之所以走俏海內外,飲譽東南亞,得益于其與眾不同的制作要求和獨特的經營方法。首先,在制作上“華山”煙莊做到五個“精”:一、精選調配煙葉,主要采自廣東的南雄、浙江東鄉(xiāng)、通南、本省的福鼎、周寧、霞浦、平和蘆溪等四省八縣;二、精用澄清生油;三、精細撕葉抽清中梗;四、精工焙制,火候適中;五、精心包裝,裝潢完善。其次,在經營上實行五項管理:一、開拓銷路,抱定以“質優(yōu)、價廉、薄利多銷”的宗旨開辟市場,拓寬銷售渠道;二、產品檢驗一絲不茍,不合格產品絕不出廠;三、勞工管理精細;四、廠規(guī)廠法嚴格;五、工薪報酬以月固定工薪和計件取酬相結合。除華山煙莊外,萬山煙莊產的金絲煙也頗出名。民國元年(1912年)平和縣下寨人周涌三到石碼開設萬山和記煙莊,擁有工人90多人,其產品包裝上印有采用“順成”蘆溪正地煙葉為原料的字樣,暢銷新加坡、印尼等國,年銷量達50余噸   解放后,經過合作化、公私合營以至1960年的龍溪、海澄兩縣合并為龍??h,原兩縣的所有煙廠均合并改制為“地方國營龍??h煙絲廠”,仍然生產石碼金絲煙,所產的“城鄉(xiāng)牌”一級煙絲、“荔枝牌”三級煙絲、“白熊牌”、“天壇牌”煙絲和“南溪大橋牌”煙紙,頗受煙民的青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消費習慣的不斷變化,卷煙貨源充裕,煙絲業(yè)務急劇衰敗。1989春,國營龍??h煙絲廠連人帶廠并入國營“龍海縣蜜餞廠”,從此煙絲加工業(yè)歇業(yè),盛極一時的“石碼金絲煙”遂成歷史。(龍海)下一篇:“正忠信”菜刀

    石碼五香

      “石碼五香”是龍海傳統(tǒng)名小吃。長期以來,每逢過年過節(jié)、婚壽喜慶,家家戶戶必備鹵面,配以五香條來招待親朋好友,這已成了石碼的傳統(tǒng)民俗。   “石碼五香”的主要原料是:豬瘦肉、淀粉、洋蔥、精鹽、味精、砂糖、五香粉等。具體做法是:先把豬瘦肉切成小塊,加上適量淀粉、蔥花、精鹽、味精、砂糖、五香粉等,用適量的水調研成餡,以豆腐衣為外皮,裹成直徑約2至3厘米的長條狀的“五香生坯”。食用時,先在油鍋中放入適量油,中火至油五成熱后,放入“五香生坯”炸3—5分鐘,待五香條成金黃色浮上后,即可取出,切成若干小段,配上蕃茄汁或辣椒醬、酸蘿卜片等,趁熱食之,外酥內嫩、醇香可口、回味無窮。   五香是流傳在閩南一帶的風味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號稱“五香大王”的“石碼常滿五香”系由張淵軍先生集各家之所長,經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對“石碼五香”配方進行系統(tǒng)改良,采用傳統(tǒng)手工制作工藝,選用上等豬瘦肉,調以上等佐料精制加工而成,產品遠銷廈門、泉州、福州、莆田、龍巖及港澳臺等地?!笆a常滿五香”在2000年第二屆中國烹飪協會評比認定活動中,從全國眾多知名小吃中脫穎而出,成為漳州市唯一榮獲“中華名小吃”榮譽稱號的產品。   下一篇:龍海蠔仔煎

    龍海水仙花

      水仙花是龍海市的名優(yōu)特產。因龍海隸屬漳州,故歷來以“漳州水仙花”名世。水仙花、片仔癀、八寶印泥素稱漳州“三寶”。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長而馳名海內外,素有“天下水仙數漳州”的稱譽。水仙花是漳州市花,福建省花;1987年6月入選中國十大名花;產地龍海市九湖鎮(zhèn),于2000年被國家林業(yè)部、中國花協評為“中國水仙花之鄉(xiāng)”   水仙花別名雅蒜、天蔥、麗蘭、凌波仙子、洛神、玉清、玉霄、姚女花、女史花等。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有鱗莖,葉狹長、叢生。龍海水仙花有兩個品系:單瓣花,花被六裂,平展如盤,白色,副冠黃色,盞形,端坐盤中,名“金盞銀臺”,俗稱“酒盞”、“單葉”水仙;復瓣花:花被12裂,花皺團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黃,名“玉玲瓏”,俗稱“百葉”、“千葉”水仙。兩種品系均花態(tài)俊雅,芬芳馥郁   我國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多年歷史,到了宋化已盛極一時,其時龍溪縣(龍??h前身)亦已栽培,且為士人所喜愛。南宋間,任過漳州知州的楊萬里、朱熹、劉克莊、趙以夫,龍溪縣丞徐璣和邑人陳淳(1159~1223)等均有吟詠水仙花的詩詞傳世。漳州水仙花產地近千年來,集中在圓山東南麓琵琶坂周邊地區(qū)——九湖鎮(zhèn)的蔡坂、洋坪、新塘、下庵、大、小梅溪、田中央等村,近十年來已擴展至本鎮(zhèn)其他村和顏厝、榜山、角美、海澄、港尾等鄉(xiāng)鎮(zhèn)   《廣群芳譜》載:“水仙花江南處處皆有之”。何以數百年來,漳州水仙花能異軍突起,獨享盛名,而他處卻湮沒無聞?主要得益于龍?;▍^(qū)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花農積累了豐富、獨特的栽培經驗。水仙花具有秋生長、冬發(fā)花,春貯養(yǎng)分,夏季休眠的特性。需要冬季溫暖濕潤,少霜雪的生長環(huán)境。龍海主產地圓山琵琶坂,北有風障,西有疏林,無雪微霜,山泉長流,土壤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雖是冬季,而花田溫暖濕潤,構成一個得天獨厚栽培水仙花的優(yōu)良環(huán)境。更由于龍?;ㄞr在世代栽培水仙花過程中,不斷積累,研創(chuàng)了“三年復種”和“人工閹割”等獨特栽培技術,使花頭增大,形態(tài)獨特。即:用“二年生”鱗莖分蘗的小鱗莖為種子,于每年霜降種下,次年芒種挖起收藏,復種三年,方上市出售;第三年復種前,對經過栽培2年的鱗莖,進行特殊的閹割處理再種下,這種獨特栽培方法,打破了植物生長自然規(guī)律,培育出的成熟鱗莖(商品球,俗稱水仙花頭),中間主鱗莖特大,兩側具有一對或二對小鱗莖相連,這種形態(tài)在水仙植物中十分罕見,令國內外植物學家和園藝家贊賞稱奇   龍海不仙花的品質和產量居全國首位。清末,水仙花的種植面積已達千畝;抗日戰(zhàn)爭期間,最低年份僅種46畝。解放后至1978年,年種100~400畝(其中1972年僅種70畝),1979年后種植直線上升,1979年超500畝,1981年超千畝,1986年超2000畝,1999年后達萬畝,產花頭4000萬粒,創(chuàng)值達億元   龍海出產的水仙花,歷來是主要的花卉出口商品,給產區(qū)帶來較高經濟效益。明隆慶三年(1569年),水仙花作為商品從海澄月港輸出國外。清乾隆版《龍溪縣志》、《漳州府志》載:“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栽其根至吳越,冬發(fā)花,時人爭購之。”廈門海關年度貿易報告中有水仙花出口的記錄: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花球輸出口值(包括內銷,下同)2800銀元,宣統(tǒng)三年(1911)出口增加到386.729萬粒,價值為45353海關兩。據龍溪縣建設科民國二十三年四月農村調查統(tǒng)計,“水仙花年產5萬擔,350萬粒,價值40萬元。由石碼運往廈門分銷上海、廣東、香港、美洲等地,其輸出口岸以蘇(上海)、粵為最多,而貨價以英、美各埠為最佳。”民國二十一年,本籍商人陳潤生、林主達在香港設行經營漳州水仙花,以“宜春”為商標注冊登記,贏得顧客信賴,此后,“宜春水仙”馳名中外。建國后,1956年恢復出口,1956~1976年,年均外銷在20~30萬粒左右;80年代初,年輸出量在60萬粒左右,1987年外銷達300多萬粒,1999年,出口創(chuàng)匯達3500萬港元   龍海水仙花具有主鱗莖肥碩,側鱗莖勻稱,箭多花繁(每鱗莖能抽花5~9箭,多的達15箭,每箭開花5~11朵,是世界公認的多花水仙),色美香郁,優(yōu)雅多姿的特點,為水仙花愛好者“據形授意”雕刻培育各種水仙雕刻造型盆景,提供理想花頭。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在清代已聞名國內外。水仙雕刻分為動物、植物、人物形態(tài)以及風景、器具等九大類百余種造型。千姿百態(tài),維妙維肖,妙趣橫生。近30年來,漳州花農和廣大水仙花雕刻愛好者,繼承民間傳統(tǒng)技藝,并通過舉辦花展、競賽評比、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不少造型,先后在香港、澳門、新加坡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舉辦花展,受到人們贊賞,提高了水仙花觀賞價值。  水仙花素潔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體素欲傾城”的香姿,“不許淤泥侵皓素”的品格,“不怕曉寒侵”精神和只憑一勺水,到處生根發(fā)芽,迎春開放,而深受人們喜愛,視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的象征,千家萬戶不可或缺的“歲朝清供”的珍品。難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賦詩稱贊曰:翠帔緗冠白玉珈,清姿終不污泥沙。騷人空自吟芳芷,未識凌波第一花   1959年開始,漳州水仙花,登上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的廳堂茶幾,成為國家大型慶典活動、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迎春花、迎賓花。改革開放以來,漳州、龍海通過花展、花節(jié)、新聞傳播等形式,使漳州水仙更加四海馳名。1981年5月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到龍海攝制《凌波仙子》紀錄片,在全國播映;同年冬,龍海縣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園、北京北海公園同時舉辦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廣大水仙花愛好者展視和傳播水仙花雕刻造型藝術,被譽為“有性命的藝術珍品”,轟動京港,盛況空前,蔡坂花農張北山大展覽現場和香港電視臺表演水仙花雕刻技藝,被香港多家報刊譽為水仙花雕刻大師。1985年中國南極考察隊攜帶的漳州水仙花,在南極中國城站,傲然盛放、飄芳吐艷。1990年漳州舉辦水仙花雕刻藝術大獎賽,參賽展品1500件。同年,中國郵票發(fā)行公司設計師萬維生為漳州創(chuàng)作T147《水仙花》紀念郵票5枚發(fā)行全國。1991年1月,中國花卉協會,國家旅游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漳州·中國水仙花節(jié)”。2002年漳州水仙花獲福建省首批通過“原產地標記”注冊產品。200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第五套人民幣“五角硬幣”上雕鏤有水仙花,“5元紙幣”防偽標志中有水仙花水印。( 龍海)下一篇:石碼五香

    東美香脯糕

      東美香脯糕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zhèn)東美村的特產。東美糕又名香脯糕,慶春糕,東美慶春香脯糕入口即化,清涼潤喉,不僅可作為上等茶料,也可調糊成為老人、孩子的美味佳肴。   東美香脯糕,發(fā)源于龍海市角美鎮(zhèn)東美村,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10年,東美香脯糕制作技藝入選漳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美村位于角美鎮(zhèn)西南部,歷史悠久,村內至今還留存有數座建于明朝的道觀與石牌坊。東美在明末清初時就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謀生,所以,這里還是有名的僑村。這里地處平原,富庶豐饒,食物的來源與種類十分豐富,也因此東美人對食物的烹調和制作向來十分考究。村里有條古街名叫火燒街,從前這條街上全是小吃店,整條街從早到晚都冒著炊煙,因此稱為“火燒街”。光陰荏苒,火燒街的煙火味已逐漸飄散,但與火燒街相鄰的另一條古街——后面街,卻因為一樣小吃而名垂千古。      相傳,明崇禎年間,后面街有位姓郭的老人,以綠豆磨粉為原料,制作出了一種糕點,它清香怡人、入口即化、清涼潤喉,深受鄉(xiāng)鄰喜愛,人們稱它為香脯糕。東美人喝烏龍茶時,喜歡配一口香脯糕,也常將香脯糕調成糊喂養(yǎng)嬰孩;過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必備東美香脯糕招待親朋好友。經過300多年的傳承,東美香脯糕從佐茶糕點演變?yōu)榱碎}南民俗符號,直至今天,龍海地區(qū)婚壽喜慶、祭祀敬祖,香脯糕仍是必備禮品。   香脯糕制作有綠豆粉炒制、蔥頭加工、攪拌揉捻、手工印制等八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一項精細活,極有講究。綠豆粉是香脯糕的主要原料,首先要精選當季綠豆研磨成的綠豆粉,將綠豆粉翻炒后過篩,再粉碎翻炒,反復三遍以上,炒熟后貯藏于大缸之內,放置陰涼干燥處,幾經翻缸,達三、四十天后貯存?zhèn)溆?。當綠豆粉、香酥紅蔥、蔗糖粉等原料都備齊后,按比例將這些原料用人工慢慢攪拌混合,搓揉均勻,制作成糕粉。將糕粉填充到花梨木印模內,再按平撳實,翻身敲出,即成東美香脯糕。   從前,東美村制作香脯糕的作坊有好幾家,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利潤低薄的香脯糕產業(yè)逐漸式微。佳慶食品廠是僅存的幾家作坊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   下一篇:程溪金蟬

    龍海文旦柚

      龍海文旦柚

    龍海市下屬行政規(guī)劃區(qū)域特產


    地區(qū) 特產
    石碼鎮(zhèn) 石碼五香 “正忠信”菜刀 金定鴨 浮宮楊梅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海澄鎮(zhèn) 海澄“雙糕潤” 金定鴨 浮宮楊梅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石碼金絲煙 龍海水仙花 石碼五香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角美鎮(zhèn) 江東鱸魚 東美香脯糕 角美良才芋 金定鴨 白水貢糖 浮宮楊梅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蘭竹荔枝 程溪菠蘿 石碼肉粽 榜山豆皮和豆枝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白水鎮(zhèn) 白水貢糖 金定鴨 程溪菠蘿 浮宮楊梅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浮宮鎮(zhèn) 浮宮楊梅 金定鴨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龍海水仙花 石碼五香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程溪鎮(zhèn) 程溪金蟬 金定鴨 白水貢糖 程溪菠蘿 浮宮楊梅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石碼肉粽 榜山豆皮和豆枝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港尾鎮(zhèn) 金定鴨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九湖鎮(zhèn) 九湖蘭竹荔枝 金定鴨 白水貢糖 程溪菠蘿 浮宮楊梅 程溪金蟬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石碼肉粽 榜山豆皮和豆枝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顏厝鎮(zhèn) 金定鴨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榜山鎮(zhèn) 金定鴨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紫泥鎮(zhèn) 金定鴨 紫泥北岸籃 溪墘紅蟳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程溪菠蘿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龍海水仙花 石碼五香
    東園鎮(zhèn) 金定鴨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東泗鄉(xiāng) 金定鴨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隆教畬族鄉(xiāng) 金定鴨 程溪菠蘿 白水貢糖 程溪金蟬 九湖蘭竹荔枝 江東鱸魚 蘭竹荔枝 浮宮楊梅 榜山豆皮和豆枝 石碼肉粽 海澄“雙糕潤” 石碼金絲煙 石碼五香 龍海水仙花 龍海文旦柚 東美香脯糕

    龍海市景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