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 | 簡介 |
---|---|
林州茶店太行菊 |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市茶店鎮(zhèn)菊花種植協會 太行菊產在南太行的山西(陵川、晉城)、河南(濟源)、河南(新鄉(xiāng)輝縣、林州市茶店鎮(zhèn))。生于山坡巖石上。 太行菊多生長在懸崖峭壁、陡坡、裸露巖石的縫隙中,偶有在山路路邊生長.可能是修山路時導致其生長環(huán)境變化所致。太行菊大多在石灰?guī)r陽坡上生長,少數在石灰?guī)r陰坡上生長,坡度為80到90度,土壤貧瘠且耐旱、耐寒。太行菊分布地植物組成種類少,無喬木,灌木也較少,主要是草本植物,90%以上為裸露巖石。 茶店鎮(zhèn)是聞名全國的菊花之鄉(xiāng),菊花種植歷史悠久。近年,該鎮(zhèn)以“打造菊花之鄉(xiāng)、建設美麗茶店”為發(fā)展目標,大力發(fā)展菊花富民產業(yè),成效顯著。 建立基地擴規(guī)模。該鎮(zhèn)圍繞8公里長的茶馬古道沿線種植菊花,形成了沿湘河的菊花長廊種植帶;圍繞思源、清禾依山、金環(huán)溝等高效農業(yè)生態(tài)園建立菊花種植基地;圍繞東山、西山,以胡家溝、李家莊為中心,建立菊花種植萬畝區(qū)。目前,該鎮(zhèn)種植菊花1.2萬畝,計劃到2017年發(fā)展菊花種植2萬畝。 延伸鏈條打品牌。該鎮(zhèn)依托三和農業(yè)、太行益友、太行酒業(yè)等龍頭企業(yè),加工生產菊花茶、菊花酒等產品,延伸產業(yè)鏈條,提升產品效益,促進農民增收。2013 年,“太行菊”菊花茶被評為中國好品牌,深受消費者喜愛。2014年,該鎮(zhèn)組建了“中國菊花網”。今年,該鎮(zhèn)已經申報“林州茶店太行菊”國家地理標志,全面提高菊花之鄉(xiāng)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林州茶店柿餅 | 林州茶店柿餅 林州市茶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林州市茶店鎮(zhèn)自然生態(tài)資源豐富,歷史傳統文化深厚,盛產菊花、柿餅、山楂,近年來,該鎮(zhèn)積極發(fā)展“坡地經濟”“林下經濟”,鼓勵農民種植菊花、柿樹、山楂等特色林木,打造農業(yè)優(yōu)勢產業(yè)。林州市茶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于2015年4月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遞交了“林州茶店太行菊”“林州茶店柿餅”“林州茶店山楂”申請材料,其中“林州茶店柿餅”已于今年6月底申報成功。 |
東崗花椒 | 東崗花椒是河南安陽林州東崗鎮(zhèn)的特產。 受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因素的影響,東崗鎮(zhèn)種植的大紅袍花椒色澤紅潤、芳香濃郁,含有豐富的生物堿、脂肪酸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很受消費者青睞。目前,該鎮(zhèn)25個行政村種植花椒面積達8000畝,花椒總產量70萬公斤,經濟收入2800萬元,種植戶每戶增收2000多元。為進一步幫助群眾致富增收,該鎮(zhèn)緊緊圍繞市工商局“培育一件商標、帶動一方產業(yè)、富裕一方百姓” 的商標戰(zhàn)略目標,今年5月,“東崗花椒”和“東崗核桃”兩件商標成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東崗花椒 林州市東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13395734 花椒(調味品) |
東崗核桃 | 東崗核桃是河南安陽林州東崗鎮(zhèn)的特產。 東崗鎮(zhèn)位于林州市東北部,獨特的山地氣候條件使這里的核桃、花椒久負盛名。 東崗核桃 林州市東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13395733 加工過的核桃 |
林州東姚小米 | 日前,林州東姚小米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林州東姚小米從此有了特殊“身份證”。據悉,這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我市沒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歷史從此結束,對推動我市實施品牌戰(zhàn)略和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林州市東姚鎮(zhèn)的洪河石碾小米是我市著名農產品。由于東姚紅土地帶含鉀量高,日照時間長,生產的小米顏色金黃透亮、蒸煮省火節(jié)時、味道香甜,歷史上從唐朝起就被作為米中精品而進貢朝廷,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和經濟價值。由于有品無牌,東姚小米一直擺脫不了“提籃小賣”的自然交易方式,并沒有取得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避免小米生產企業(yè)惡性競爭,形成內耗,林州市本著保護區(qū)域經濟,服務企業(yè)發(fā)展,把“東姚小米”品牌做強做大的原則,積極開展“東姚小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工作,成立林州市東姚小米協會,完善規(guī)章制度,實現行業(yè)自律,統一標準,統一管理。通過注冊商標和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擴大東姚小米知名度,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F在,東姚小米價格已經從2002年的每公斤1.04元上升到如今的每公斤8.4元。目前,東姚小米不但通過超市、專賣店等渠道走上市民的餐桌,通過“公司(合作組織)+商標+農戶”的模式遠銷天津、內蒙古等10個省、市、自治區(qū),還與韓國、日本等簽訂銷售意向書,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fā)展,成為當地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
林州茶店山楂 | 林州茶店山楂 林州市茶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又名北楂。產于河南林州。有豫北紅和林紅兩個品種。 特點:豫北紅單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紅單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澤深紅,果圓,果點突出。林州地處豫北,太行山東麓,地勢較高,氣溫偏紙,年均氣溫13℃左右,土壤以棕壤、褐土為主,棕壤多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呈微酸性。其山楂樹高5米左右,花白色,花期5-6月,成熟期10月。多生于1000-1500米的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性喜陽光,稍耐陰、耐旱、耐寒、耐貧瘠;結果多,產量穩(wěn)定。 |
臨淇小磨香油 | 臨淇小磨香油是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臨淇鎮(zhèn)的特產。芝麻是林州市農村的傳統油料作物,由于林州獨特的山地氣候條件,所產芝麻含油量高,臨淇鎮(zhèn)傳統的小磨加工方式使芝麻油色澤紅潤,香氣四溢,是林州農產品的王牌之一。 小磨香油簡稱小磨油,又稱小磨香麻油。它以芝麻為原料,用水代法加工制取,具有濃郁的獨特香味,是良好的調味油?!芭R淇香油十里香,家家都得有人嘗?!闭f的就是這個香字。用水代法加工制取小磨香油在我國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小磨香油主要用作佐餐調味,也是一些傳統特色食品糕點的主要輔料。按國家標準,分為一級小磨香油和二級小磨香油。產品除國內銷售外,每年還有一定數量銷往港澳地區(qū)和東南亞各國。 林州臨淇鎮(zhèn)小磨香油的加工工藝: 一、 選料炒籽。選成熟飽滿、干濕適中的新芝麻,先用簸箕清除各種雜質,也可用清水漂洗除去漂浮的雜質和沉底的泥沙,然后堆悶起來,使其均勻吃水。炒芝麻時,先用急火加熱,當快熟時,漸減火勢,并加快攪動,促進煙和水氣的放出。芝麻呈黃褐色時,迅速取出,攤開降溫,并簸去炒焦的碎末渣滓。 二、細磨芝麻。將炒酥揀凈的芝麻趁熱放在石碾上反復碾磙或小磨上細磨。當把芝麻碾磨至稠糊料漿時檢查細度,用拇指、食指捻開料漿,不留殘渣,越細越好。然后把料漿攬在盆子里,放進盛有開水的鍋里用文火加熱。 三、 對漿攪拌。經過磨料操作,加入開水攪拌,就能把料漿中的油代替出來。必須用90度以上的開水,加水量一般是芝麻重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分三四次加入,逐次減少加水量,每次加水后均要攪拌。油漿底部漸呈蜂窩狀,大部分油即浮出。最后酌量加水定漿,攪速放慢,半小時后將油撇出。 四、震動分油。料漿加水攪拌后,大部分油從油漿中分離出來,可用面杖或葫蘆類物體在油渣漿中上下震蕩,促進渣漿中的小油滴結團浮出。連續(xù)震動撇油三次。震動分油時應保持溫度在八九十度,以減少油的粘度。撇出的香油,若不帶漿渣就不要過濾,即為清香透明的小磨香油。剩下的油渣可做醬油、味精和點心餡等,但要注意及時食用,防止發(fā)霉變質,油渣多時可以干藏。 |
林州花椒 | 林州花椒是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的特產?!傲种莼ń贰睉{借南太行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果實色紅、粒大、肉厚、味濃、質優(yōu)而聞名海內外,素有“十里香”之稱,林州市也曾榮獲“中國花椒之鄉(xiāng)”稱號。 林州市地處南太行山區(qū),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宜種植花椒。借助國家“退耕還林”的優(yōu)惠政策,林州市積極引導山區(qū)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fā)展“大紅袍”品牌花椒樹種植,既綠化了荒山,又為山區(qū)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近年來,林州質監(jiān)局以“林州花椒”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培育爭取工作,有力地推進了“林州花椒”產業(yè)的發(fā)展壯大。一是推動市政府啟動了林州花椒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申報程序,將林業(yè)技術人員分包到村對口幫扶服務,進行品種改良和技術服務;二是推進花椒標準化種植,標準化工作人員結合氣候條件和產業(yè)特點,制定了“林州花椒”生產技術規(guī)程,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幫助椒農規(guī)范標準化生產、加工;三是加快花椒種植基地建設,結合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支持,鼓勵椒農發(fā)揮地理優(yōu)勢,發(fā)展花椒種植。全市花椒栽植面積近10萬畝,形成了80余個種植基地,輻射帶動了3萬余農戶,年產量達150萬公斤以上?;ń贩N植已經成為林州山區(qū)群眾真正的“搖錢樹”和地方經濟發(fā)展的聚寶盆。 |
臨淇水煎包 | 臨淇水煎包是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臨淇鎮(zhèn)的特色小吃。臨淇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 提起臨淇水煎包,人們總是笑稱:“不吃后悔,吃了也后悔”。不吃后悔是因為金燦燦的水煎包勾起了很多人肚子里的饞蟲,吃了也后悔是因為食客覺得僅是一些蔬菜末兒就賣這么貴。 水煎包在烹制過程中融煮、蒸、煎于一體。剛出鍋的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與林州市其他地方月牙狀的水煎包不同,臨淇水煎包是圓形的,出鍋以后,褶子被煎成金黃色,看上去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最為神奇的是,吃起來完全感覺不到褶子有聚合的痕跡。 臨淇水煎包第一個秘訣,包的時候要用發(fā)面,還要醒面。在包的時候要輕下手,一點一點的捏,只有這樣才會完全消除褶子聚合時產生的凸起。第二個秘訣就是做餡用生雞蛋。臨淇水煎包以素餡為主,選擇時令蔬菜,拌以雞蛋。栗云芹現場為記者演示了水煎包的做飯,只見她熟練的將韭菜、粉條、豆腐、蔥、姜、蒜切末兒放入盆中,然后拿起生雞蛋磕入盆中,將雞蛋和韭菜等攪拌均勻。第三個秘訣就是火候?;鸷蜻@個東西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何時加水、何時加面粉全靠經驗。 金黃色水煎包,輕咬一口,即有香氣沁人心脾,隨后是微甜的感覺,如果吃到脆皮還會發(fā)出脆脆的聲音,配上蒜汁和醋更加美味。 |
林州山楂 | 林州山楂是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的特產。林州山楂又有別名叫做北楂,林州山楂目前經開發(fā)有豫北紅和林紅兩個品種。豫北紅單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紅單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澤深紅,果圓,果點突出。 林州山楂又有別名叫做北楂,林州山楂的產地在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的林州。享有“紅果之鄉(xiāng)”盛謄的河南省林州,林州地處太行山區(qū),土壤和氣候都很適合山楂樹的生長。為了提高小流域治理的經濟效益,去冬今春,積極發(fā)動群眾,在山坡梯田上大力栽植以山楂樹為主的經濟林,僅10個重點小流域內的36個行政村,巳栽植山楂樹41萬棵。 林州山楂目前經開發(fā)有豫北紅和林紅兩個品種。豫北紅單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紅單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澤深紅,果圓,果點突出。林州地處豫北,太行山東麓,地勢較高,氣溫偏紙,年均氣溫13℃左右,土壤以棕壤、褐土為主,棕壤多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呈微酸性。其山楂樹高5米左右,花白色,花期5-6月,成熟期10月。多生于1000-1500米的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性喜陽光,稍耐陰、耐旱、耐寒、耐貧瘠;結果多,產量穩(wěn)定。 |
三不沾 | 安陽傳統名菜,以蛋黃、豬油、白糖等烹制,色澤金黃,香軟油潤,甜而不膩,最大特點是不沾筷、不沾盤、不沾牙。乾隆南巡食之后,傳入宮中。 |
地區(qū) | 特產 |
---|---|
西莊村 |
---- |
百石灣村 |
---- |
可樂山村 |
---- |
東里村 |
---- |
付家溝村 |
---- |
路家腦村 |
---- |
河灣村 |
---- |
西曲陽村 |
---- |
馬家墳村 |
---- |
上坡村 |
---- |
楊家營村 |
---- |
河順村 |
---- |
東寨村 |
---- |
柳泉村 |
---- |
西皇墓村 |
---- |
南曲陽村 |
---- |
魏莊村 |
---- |
黃家坡村 |
---- |
井上村 |
---- |
段家窯村 |
---- |
龐村村 |
---- |
申村村 |
---- |
屯頭村 |
---- |
城北村 |
---- |
東曲陽村 |
---- |
郭莊村 |
---- |
北葦底村 |
---- |
東馬安村 |
---- |
前莊村 |
---- |
申家腦村 |
---- |
王家溝村 |
---- |
栗家溝村 |
---- |
馬家山村 |
---- |
石口村 |
---- |
石村村 |
---- |
東山村 |
---- |
官莊村 |
---- |
西里村 |
---- |
東皇墓村 |
---- |
郭家莊村 |
---- |
南韋底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