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 | 簡介 |
---|---|
黎平香禾糯 | 黎平香禾糯主要產于貴州黔東南州,尤以黎平縣為主?!袄杵较愫膛础笔且环N寶貴而獨特的中國本土農作物品種遺傳資源,保護范圍為黎平縣巖洞、雙江、地坪等18個鄉(xiāng)鎮(zhèn)現轄行政區(qū)域。 經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審查合格并公告批準,從2009年12月28日起,“黎平香禾糯”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黎平香禾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貴州省黎平縣巖洞鎮(zhèn)、雙江鄉(xiāng)、口江鄉(xiāng)、水口鎮(zhèn)、雷洞鄉(xiāng)、龍額鄉(xiāng)、地坪鄉(xiāng)、肇興鄉(xiāng)、永從鄉(xiāng)、九潮鎮(zhèn)、茅貢鄉(xiāng)、壩寨鄉(xiāng)、尚重鎮(zhèn)、大稼鄉(xiāng)、德化鄉(xiāng)、平寨鄉(xiāng)、羅里鄉(xiāng)、孟彥鎮(zhèn)等18個鄉(xiāng)鎮(zhèn)現轄行政區(qū)域。 |
黎平茯苓 | 黎平茯苓 近年來,黎平縣成立了縣茯苓協(xié)會,引導做大做強茯苓產業(yè)。目前,已發(fā)展成為“中國干鮮茯苓集散地”,已具有完整的茯苓菌種培育、種植、精深加工的產業(yè)鏈條。現有茯苓加工企業(yè)1家,茯苓菌種生產廠8個,帶動了周邊省、縣、市10余萬人從事茯苓種、加、銷產業(yè)。全縣茯苓種植戶達4000余戶,年種植茯苓300萬窖左右,年產鮮茯苓4000噸左右,成為全國茯苓產量大縣。 據悉,“黎平茯苓”人工栽培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曾被國家輕工部評為“出口免檢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該縣下步重點打造“茯苓標準化種植”,計劃到2018年發(fā)展茯苓菌種繁育基地3個,茯苓種植穩(wěn)定在350萬窖以上。 貴州省黎平縣德鳳鎮(zhèn)、中潮鎮(zhèn)、永從鄉(xiāng)、德順鄉(xiāng)、洪州鎮(zhèn)、水口鎮(zhèn)、巖洞鎮(zhèn)、雙江鎮(zhèn)、口江鄉(xiāng)、九潮鎮(zhèn)、茅貢鄉(xiāng)、壩寨鄉(xiāng)、高屯鎮(zhèn)、羅里鄉(xiāng)、孟彥鎮(zhèn)、順化鄉(xiāng)、敖市鎮(zhèn)共17個鄉(xiāng)鎮(zhèn)現轄行政區(qū)域 《黎平縣人民政府關于申報黎平茯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的函》,黎府函〔2013〕179號 貴州省地方標準:《黎平茯苓生產技術規(guī)程》(草案) |
黎平侗鄉(xiāng)油茶 | 黎平油茶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的特產。黎平縣是貴州省油茶主產區(qū)之一,已被列為國家油茶發(fā)展重點縣,生產的“侗鄉(xiāng)茶油”獲國家“名優(yōu)品牌”和“放心油”證書。 黎平縣是貴州省油茶主產區(qū)之一,油茶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種植油茶的鄉(xiāng)鎮(zhèn)已達17個,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州、全省前列。該縣引進的長林、湘林系列優(yōu)良品種,試種后效益明顯,每畝平均產油量達30公斤以上,畝產值達1800余元。 近年來,黎平縣為把山林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推出系列舉措發(fā)展油茶產業(yè)。目前,全縣油茶林總面積達16.4萬畝。已被列為國家油茶發(fā)展重點縣,國家林業(yè)局已擬定黎平為油茶科技示范縣。 黎平縣擁有綠源油脂有限公司和黔香園油脂有限公司兩家龍頭企業(yè),現已具備年產1500噸和4300噸食用油的生產能力,可延伸拉長產業(yè)鏈,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格局。其中,綠源油脂公司生產的“侗鄉(xiāng)茶油”獲國家“名優(yōu)品牌”和“放心油”證書。 |
黎平茶葉 | 黎平茶葉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的特產。黎平縣是中國名茶之鄉(xiāng),截止2012年底,黎平縣茶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8萬畝。 近幾年來,黎平茶業(yè)異軍突起,成就了眾多新秀品牌,它們在黎平侗鄉(xiāng)這片紅色的沃土中迅速成長,逐漸成為消費者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品牌。以"雀舌"、"毛尖"、"香綠茶"、"白茶"等品牌為代表的"黎平茶"在國內市場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并在"中茶杯"、"中綠杯"名優(yōu)茶評比中榮獲金銀獎近30次,特別在2010年黎平縣喜獲"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名茶之鄉(xiāng)"兩項殊榮,該縣茶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上升,更有力的證明了"黎平茶"的卓越實力和無量前途。 在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yōu)茶評比活動上,黎平縣森綠茶業(yè)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貴州省黎平縣侗鄉(xiāng)媛茶廠、黎平源森茶業(yè)開發(fā)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三茶企業(yè)分別送樣的“森綠牌黎白茶”、“森綠牌黎平雀舌茶”、“ 黔東牌侗鄉(xiāng)雀舌”、 “黔貴源森牌黎平雀舌茶” 在綠茶類分別榮獲 “一等獎”。這也是黎平縣茶葉在“中茶杯” 全國名優(yōu)茶評比活動上獲獎最多的一次。 |
侗家腌魚 | 腌魚是侗族家庭少不了的特殊食物,其制作的時節(jié)多在寒露至霜降這段時間。腌魚的制作過程是:將魚捉來放入魚籠或谷籮中浸入清水里。加入揉爛的苦薅,使其鰓及腸內污垢去凈,然后將魚破開,除去雜腸.用適量的米酒將魚在盆內拌勻,在以食鹽撒于肚內,浸兩夜之后,用蒸熟的涼糯米飯和浸魚鹽水將辣椒面與適量花椒粉及姜等佐料拌勻,制成魚糟.腌魚時,先將木桶底墊一層糟,然后將糟放與魚腹內,再將糟擦抹魚的皮鱗放入桶中,每放一層魚,加一層糟.反復多次,腌完即用姜桿或楠竹筍殼葉、棕巴掌、棕片等蓋于其上,稱之魚被。魚被上面蓋上三塊圓形蓋板,上壓一塊圓石頭,或鵝卵石。待壓在上面的石頭縫里滲出湯汁時,桶中魚也就可以食用。 |
黎平“雀舌茶” | 黎平“雀舌茶”以形似畹釘、平扁光直,色翠、味醇、氣香,湯色嫩綠清瑩,葉底細嫩成朵而聞名,經國家農業(yè)部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審定,屬國內優(yōu)質名茶,獲第四屆“中茶杯”全國名優(yōu)茶評比特等獎 |
地區(qū) | 特產 |
---|---|
茨洞村 |
---- |
巖灣村 |
---- |
光明村 |
---- |
己埃村 |
---- |
金池村 |
---- |
歸龍村 |
---- |
務孖村村 |
---- |
八勞村 |
---- |
歸仁村 |
---- |
宰洋村 |
---- |
控洞村 |
---- |
勝利村 |
---- |
三聯(lián)村 |
---- |
大斗村 |
---- |
乍團村 |
---- |
己立村 |
---- |
務赧村 |
---- |
南江村 |
---- |
迫東村 |
---- |
河口村 |
---- |
岑信村 |
---- |
岑遂村 |
---- |
平善村 |
---- |
美嫩村 |
---- |
岑比村 |
---- |
滾政村 |
---- |
歸雙村 |
---- |
紀流村 |
---- |
東郎村 |
---- |
花柳村 |
---- |
青榜村 |
---- |
水塘村 |
---- |
八列村 |
---- |
寶塘村 |
---- |
紀信村 |
---- |
水口村 |
---- |
金抗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