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chǎn) | 簡介 |
---|---|
寧波湯團 | 亦稱寧波豬油湯團。浙江傳統(tǒng)名點。主要作料為糯米、黑芝麻、豬油、白糖、桂花等。采用吊漿技法,將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將黑芝麻熟研末,加入豬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餡心;以水磨粉為皮坯,包入餡心搓圓,置沸水鍋內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紅綠絲即成。特點是,色白發(fā)光,糯而不粘,皮滑餡潤,滋味香甜。90年代以來,還新創(chuàng)“麻蓉湯團”、“速凍湯團”等新品種,遠銷日本和港澳地區(qū),深受歡迎。( 寧波)下一篇:寧波冰糖甲魚 |
寧波刺繡 | 寧波刺繡 寧波刺繡稱“寧繡”,曾與“蜀繡”、“蘇繡”齊名?!皩幚C”分為金銀彩繡(又稱仿古繡)、平繡、包梗繡、刀繡,尤以金銀彩繡古樸雅致、色彩和諧、繡工精湛,最為著名。 金銀彩繡,是在真絲緞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線和銀線盤繡,用各色彩線繡制而成的工藝品。因工藝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為包金繡、墊金繡和網(wǎng)繡三大類。其制品有床罩、繡衣、靠墊、門簾、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種。它既是工藝欣賞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饋贈親友的佳品。當代著名學者趙樸初題贊為:“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異草,妙筆神針。”寧波繡品廠創(chuàng)作的金銀繡“百鶴朝陽”立屏,在1989年奪得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珍品獎之后,于1990年3月又獲得國家金杯(珍品)獎,這是目前全國刺繡行業(yè)中唯一獲得國家最高獎的產(chǎn)品。 在寧波曾有“家家織席,戶戶刺繡”的傳統(tǒng)習慣。與蘇繡、湘繡、蜀繡競相爭輝,各具特色,現(xiàn)在寧波金銀繡工藝品,品種繁多,暢銷國內外市場。下一篇:香糕 |
苔菜拖黃魚 | 苔菜拖黃魚,是富有寧波地方特色的十大名菜之一。 制作此菜,需選取新鮮黃魚洗凈,斬頭、去尾剔骨,取肉待用;用精制面粉和本地產(chǎn)的苔菜粉作料,調成糊狀,將魚肉掛糊,炸成金黃色楷杷狀即可上盤。 黃魚和苔菜都是本地特產(chǎn),風味獨特。此菜具有軟糯鮮嫩,且有苔菜的清香味,食時蘸醋更佳。 下一篇:黃魚魚肚 |
鄞西草席 | 今年6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浙滬農副產(chǎn)品推廣商洽會上,鄞縣華備編制有限公司帶來的幾十款新穎的環(huán)保藺草制品繽紛亮相,引起上??蜕痰臐夂衽d趣,當場簽下百萬元的訂單。6月底在杭州舉行的農產(chǎn)品展銷會上,精美的鄞縣草席又一次賺足了眼球,展品被來自各地的客商搶購一空。鄞縣草席何以賣得如此熱火?近日,記者慕名走訪了集士港、高橋、古林、橫街等盛產(chǎn)草制品的鄞西一帶鄉(xiāng)鎮(zhèn)。陪同采訪的鄞縣藺草經(jīng)濟聯(lián)合總會會長陳志福介紹說,這里方圓不到百里,已建起了200多家藺草生產(chǎn)企業(yè)。古林草席是最老的品牌,一向以做工精美聞名遐邇。提起古林草席,鎮(zhèn)里上點年紀的都會如數(shù)家珍:白麻筋草席原是手工編織,工藝之精細竟達到“滴水不漏”的境地,用“老寧波”的話形容是“小孩尿尿不濕床”。在物質緊缺的60年代,古林草席尤為珍貴,據(jù)說,只要帶一張草席販到上海,賺頭比一張輪船票還多。因此當時乘上海輪船的旅客,幾乎到了“人手一席”的地步。40多年過去了,鄞西人將精編細織的傳統(tǒng)工藝融入技術革命的潮流中,各種機織草席真正地“漂洋過海”,源源不斷地出口日本、遠銷歐美。據(jù)該縣藺草經(jīng)濟聯(lián)合總會統(tǒng)計資料表明,從1994年到1999年的5年間,鄞縣共為有關外貿公司提供貨源25.28億元人民幣,1996年僅榻榻米出口金額便達1億美元。如今,鄞西藺草種植面積占據(jù)全國80%,是我國最大的藺草生產(chǎn)、出口基地,1995年鄞縣被國家農業(yè)部命名為中國“藺草之鄉(xiāng)”。如今,精益求精的鄞西人還把目光瞄準了時尚日用品及旅游工藝品的開發(fā),草編品種早已突破單一的草席,家居的每一角落幾乎都有它們的“蹤影”。在古林、華備、華藝等幾大草席編織企業(yè)的樣品陳列室,沙發(fā)墊、汽車墊、靠墊、床墊、地毯、拖鞋等20多種系列琳瑯滿目,華藝編制公司在武漢、西安還開起了藺草制品專賣店。中外合資金堅工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市旅游商品定點生產(chǎn)企業(yè),新近開發(fā)出一種拼塊草提花地毯,整塊由可拆卸的幾個小塊拼成,攜帶方便,既宜家居,又是深受老外喜愛的旅游紀念品。今年3月份,一位日本客商看中一種紅燈籠圖案的工藝坐墊,一口氣訂下6萬個,回國后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就全部進入日本百姓家庭。( 寧波)下一篇:寧波湯團 |
彩熘全黃魚 | 歷史悠久,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期,東京市場上已流行。它是以鯉魚尤以黃河鯉魚為上品原料,以過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魚的兩面解成瓦壟花紋,入熱油鍋炸透。然后以適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鹽等調料,對入開水,勾加流... |
苔菜小方烤 | 【原料】 豬五花肋肉6m克。 干苔菜25克。精鹽2克、白糖40克、紅腐乳鹵25克、紹酒25克、醬油25克、熟菜油500克、熟豬油25克、蔥段5克。 【制作過程】 1、將豬五花肋肉刮洗干凈,煮至八成熟,抽去肋骨切成3厘米的方塊,原湯待用。 2、將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菜油25克燒至七成熱(約175度)時,投入蔥段略煸,即將肉塊放入鍋內,投入調料倒入肉原湯,煮沸后改用小火燜至酥爛,轉旺火收濃鹵汁,淋上熟豬油,裝盤待用。 3、將干苔菜揀去雜質,扯松切成3厘米長的段,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菜油燒至五成熱(約125度)時,投入苔菜速炸一下即撈出裝盤,撒上白糖即可。下一篇:彩熘全黃魚 |
火臆金雞 | 以全雞入菜,配以佐料,營養(yǎng)更加豐富?;瘐嗳u,具有雞肉酥嫩,湯味鮮香,形狀美觀,原汁原味 |
黃魚魚肚 | 實為魚膏。古時又稱“冰魚羹”。據(jù)說秦始皇到寧波時曾吃過此菜。此菜制作是將魚片爆后,一并放入酒、鹽、湯、魚肚、味精等,即用濕淀勾芡而成。出鍋時再撒上火腿末、蔥末。此菜紅綠黃白,狀如豆腐,糯嫩鮮美。下一篇:火臆金雞 |
寧式鱔糊 | 寧式鱔糊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按照菜譜步驟一步一步您來一定會享受到一道美味菜肴,寧式鱔糊是中國菜系浙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寧式鱔糊以鱔魚為主要材料。 寧式鱔糊 - 烹飪方法 制作工藝1. 韭黃洗凈切段鱔魚洗凈,備用大蔥成花生姜切成絲蒜洗凈剁茸備用。 2. 燒熱鍋,放入蔥花爆香,倒入鱔魚翻炒,加汁料用大火翻炒,煮滾后加韭黃翻炒2分鐘后,淋上生粉水及香油,起鍋盛入深碟中,以鏟瓢將鱔糊中間壓出一個凹槽,將蒜茸倒入。鱔糊兩旁分擺香菜與姜絲。 3. 燒熱10克油,倒入蒜茸中,再淋入香油。食前將蒜油與鱔糊拌勻,蘸姜絲即可。寧式鱔糊制作提示此菜宜趁熱吃,以熱蒜油去鱔腥味,冷了味道就差。 寧式鱔糊 - 營養(yǎng)分析 鱔魚鱔魚:鱔魚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鱔魚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jié)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鱔魚含豐富維生素A,能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 韭黃:韭黃含有膳食纖維,可促進排便;并含有一定量的胡蘿卜素,對眼睛以及人體免疫力都有益處;其味道有些辛辣,可促進食欲;且含有多種礦物質,是營養(yǎng)豐富的蔬菜。從中醫(yī)理論講,韭黃具有健胃、提神,保暖的功效;對婦女產(chǎn)后調養(yǎng)和生理不適,均有舒緩的作用。 香菜:香菜中含有許多揮發(fā)油,其特殊的香氣就是揮發(fā)油散發(fā)出來的。它能祛除肉類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獨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顯著的發(fā)汗清熱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機體發(fā)汗,透疹。另具和胃調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開胃醒脾的作用。 寧式鱔糊 - 食物相克 鱔魚:鱔魚不宜于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紅棗同食。 下一篇:苔菜拖黃魚 |
寧波臘鴨 | 寧波臘鴨是浙江省傳統(tǒng)特產(chǎn)之一,已有五六十年歷史。 原料配方:鴨坯100克食鹽3~3.5千克花椒100克-25克香料粉30克 制作方法: 1.選料:選肥大的健康活鴨,集中飼養(yǎng)10天,催肥后,選取每只1.5千克以上的活鴨。通過宰割,除去內臟后,斬去足爪和翅膀尖,在頸部開口取出嗉子、喉管。 2.配料:將輔料用8~10千克清水兌勻,傾入腌缸,以浸沒鴨坯為度,浸漬3天左右,其間翻缸1~2次。此為濕腌法。也可采用輔料炒熱,遍擦鴨體內外,再入缸腌制2~3天,其間翻缸一次。 3.晾曬與烘烤:出缸后用清水洗凈,壓平掛晾風干。睛朗天氣,一般曬4天,便可上竿,在室內晾4~5天便可上市出售。掛竿時不要靠緊在一起。若遇陰雨天也可烘干,溫度以50~55℃,每次烤6~7小時,取出晾4~6小時,然后再重烤。烘烤的臘鴨,其香味遠遜于曬出來的臘鴨。 產(chǎn)品特點:臘香鮮美,鴨味濃厚,在冬天加工,頗受消費者歡迎。 下一篇:豬油湯團 |
寧波水磨粉 | 產(chǎn)品名稱:寧波水磨粉 產(chǎn)品別名:湯圓粉 產(chǎn)品產(chǎn)地:寧波 產(chǎn)品特性:清香、滑爽 產(chǎn)品簡介:亦稱湯團粉,選用優(yōu)質糯米制成,清香、滑爽,不僅是制作寧波湯團的主料,而且可制作元宵、麻團等各種糯米粉復制品,以及替代淀粉,作為冷飲制品中的凝聚劑。 下一篇:壽全齋中藥文化 |
寧波冰糖甲魚 | 寧波傳統(tǒng)名菜。主要作料為甲魚、冰糖末等。先將甲魚宰殺后,用開水浸泡一下,剝去表皮,挖出內臟,斬去嘴尖、腳爪尖、背殼、尖骨,斬成6塊,入沸水鍋汆過,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在清水鍋內,加上紹酒、姜塊、蔥結,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燜酥,揀去姜、蔥;取炒鍋,投入熟豬油、蒜瓣略煸炒,將甲魚塊連同原汁湯一起下鍋,加紹酒、冰糖、筍塊、醬油、米醋等調料,煮至鹵汁收濃時,再用濕淀粉勾芡,淋入熟豬油,轉動炒鍋,使芡、油均勻裹住甲魚塊,燒至鹵汁起泡即成。色澤明亮,香甜酸咸,綿糯潤口,營養(yǎng)豐富。( 寧波)下一篇:寧波水磨粉 |
祭灶果 | 祭灶果是寧波地區(qū)有名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是由麻棗,紅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腳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凍米糖組成,是一種老幼皆宜的糕點.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下一篇:寧波臘鴨 |
吉餅 | 原料配方:皮料:標準粉20千克飴糖15千克棉油1.5千克碳酸氫鈉200克芝麻適量 餡料:熟面粉7.5千克砂糖10千克桔餅1千克桂花500克 制作方法: 1.和皮面:面粉過篩,放入飴糖、油、碳酸氫鈉,拌和成團,切成小塊待用。 2.拌餡料:將熟面粉、砂糖拌勻,再放入桔餅、桂花拌透分塊待用。 3.包餡:將皮、餡包成餅坯,餡料包正、包嚴,撳成扁圓形,蓋上紅印,撒上少量芝麻。 4.烘烤:裝盤烘烤,爐溫為230~250℃,出爐后冷卻裝箱。 質量標準:形態(tài):扁鼓形,表面微凸。 色澤:表面白色,底棕黃色。 組織:表皮硬而松,餡心軟。 口味:松軟,有果仁香味,不粘牙,不頂口。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下一篇:祭灶果 |
豆酥糖 | 豆酥糖是寧式茶食,創(chuàng)始于清代,一直是寧波“三北”的名點,故又稱三北豆酥糖。特點是香、甜、松,進口酥而易化,具有濃郁的黃豆香味。 原料配方:糖粉16.5千克黃豆粉16.5千克熟面粉7.5千克飴糖12千克棉油300克 制作主法: 1.拌粉:黃豆粉、熟面粉、糖粉混合拌勻,然后過篩。 2.煮糖、將飴糖、油下鍋熬制,根據(jù)氣候不同,一般熬到110~120℃,即成老糖(熬好的飴糖)。取出放在傳熱的容器內,燉在熱水里,保持老糖的溫度。 3.制糖:將黃豆粉、熟面粉和糖粉的混合粉用鍋炒熱,取出少量撒在操作臺上,然后放上老糖,表面再撒上熱粉,用搟面杖搟成方形。將熱粉放入其中,再將老糖兩面相互對折,用搟杖搟薄,然后再放熱粉,如此重復折疊三次,最后用手捏成長條,順直,切成四方小塊,然后用木條擠緊壓實。 4.包裝:用紙把豆酥包好即為成品。因豆酥糖容易受潮,以貯藏于鐵皮箱里為好。 質量標準:形態(tài):外形方正,大小均勻,包裝平整。 色澤:微黃略白。 組織:粉質細,糖皮厚薄均勻。 口味:酥松,易溶化,無糖渣,不粘牙,有黃豆香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下一篇:吉餅 |